非洲大陸自由貿易區與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對接
2018年3月21日,44個非洲國家在盧旺達首都基加利舉行的非洲聯盟首腦特別會議上,簽署成立了非洲大陸自由貿易區協議。2019年5月30日,該協議正式生效,並且將於7月在尼日爾首都尼亞美舉行的非盟特別首腦會議上啟動實施。自此,非洲大陸開啟了一體化發展的新征程。非洲大陸自由貿易區協議不僅為非洲一體化提供了新動力,而且拓展了中非經貿合作的空間,特別是中國“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與非洲大陸自由貿易區建設積極對接,為中非創造出越來越多新的合作良機。
文|北京 叢容
非洲大陸自由貿易區是
非洲國家聯合自強的產物
廣袤的非洲大陸曾長期被西方列強殖民,致使各個國家之間民族、宗教、資源稟賦和經濟發展水平各不相同且參差不齊,整個區域市場碎片化嚴重。目前,尼日利亞、南非和埃及三國GDP總和就約佔整個非洲GDP總量的一半,而非洲六個島國的GDP加起來僅為非洲GDP總量的1%。非洲各國相互之間的貿易聯繫也非常薄弱,區域內貿易僅約佔非洲大陸貿易總額的15%,內部貿易比例遠遠低於世界其它大洲水平。
進入二十一世紀,非洲開始覺醒,原本支離散漫的市場開始逐漸凝聚成一股合力。早在2015年,非洲聯盟通過了一份有關非洲未來發展的長遠規劃——《2063年議程》及第一個十年實施計劃,其中就包括建立非洲大陸自由貿易區。如今,在逆全球化、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大背景下,非洲愈發強烈意識到,惟有聯合自強組建大型單一市場,方能最大限度地抵禦外部經濟衝擊、迎接國際環境變化的挑戰。2018年3月21日,非洲大陸自由貿易區協議在非洲聯盟首腦特別會議上簽署成立。只用了一年多時間,至2019年5月末,24個非盟國家和地區批准該協議,成功促使協議於5月30日正式生效,足見整個非洲對該項目的期待,也充分印證了建立自由貿易區不僅是非洲發展的必然之路,也是非洲加快大陸一體化願景的關鍵一步。這一里程碑事件,標誌著一個覆蓋12億人口、擁有2.5萬億美元GDP的巨大單一市場日漸形成。按人口和成員國數量計算,非洲大陸自由貿易區將成為自1995年世界貿易組織成立以來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區。時任非盟輪值主席的盧旺達總統卡加梅激動地表示,成立非洲大陸自貿區,實現非洲內部自由貿易和人員自由流動將為所有非洲人創造繁榮。
非洲大陸自由貿易區對於非洲的影響是廣泛深遠的。從內容來看,非洲大陸自由貿易區不僅包括貨物貿易協議、服務貿易協議、爭端解決協議、合作競爭協議、知識產權協議和投資協議等六部分內容,還將獲得包括電子商務、金融機構、統一護照、人員自由流動和統一的航空運輸市場等其它一體化建設項目的配套支持。從影響來看,自貿區協議的實施短期內將促進非洲各國之間的各要素自由流通,大幅降低商品的生產成本和經貿往來成本,增加非洲大陸區域內貿易額,並將優化非洲的投資營商環境,提振製造業,培育新興市場,縮小各國間基礎設施的差距,改善民眾生活水平,為非洲經濟長遠發展注入新動能。此外,非洲大陸自由貿易區的建立還可為全球投資者創造一個全新的巨大投資市場,為促進開放型世界經濟注入新動力。外國企業和資本無需再幾經周轉,甚至可以直接在非洲大陸即實現投資-生產-出口或本地銷售的全流程。
中國充分發揮自身產能優勢,幫助非洲國家興建工廠、電力、交通、水利和文教衛生等各類經濟和社會基礎設施。這是2018年6月18日,在加納東部省古阿由茲村,學生從中國援建的水井打水(圖:新華社)
中非經貿合作
助推非洲一體化夢想實現
曾經同樣被列強剝削的命運,使中國與非洲同命相連,在國際舞台上長期保持著互幫互助的兄弟關係。早在上世紀50年代初,新中國剛剛成立,彼時國家百廢待興且國力尚不充裕,中國就開始義無反顧地向非洲提供援助,援助方式主要以經濟援助和無償捐贈為主。到了80年代,中國伴隨改革開放事業的開啟也逐漸調整了對非洲的援助方式,轉變為以經濟合作為主。隨後,中國充分發揮自身產能優勢,幫助非洲國家興建工廠、電力、交通、水利和文教衛生等各類經濟和社會基礎設施。
在2015年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峰會上,中非領導人一致同意將中非新型戰略夥伴關係提升為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由此開啟了中非合作共贏、共享發展的新時代。對於非洲發展自由貿易體制和一體化建設,中國始終持讚賞態度,並以實際行動全面給予支持。
在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峰會和2018年9月召開的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期間,習近平主席分別宣布了中非“十大合作計劃”與“八大行動”計劃。去年,中非“十大合作計劃”的經貿舉措已全面落實完畢,在幫助非洲國家減少貧困和改善民生,加快工業化、推進非洲一體化方面作出了積極貢獻。
經過雙方多年的努力,中國對非洲的投資額和貿易額不斷增加,已經連續10年成為非洲第一大貿易夥伴。中國對非累計投資超過1,100億美元,幾乎遍布非洲每一個國家,覆蓋農業、製造、金融、建築、採礦、科技、地質勘查、房地產和批發零售等行業。
中國一直在用行動助推非洲一體化夢想的實現,幫助非洲很大程度破解了基礎設施滯後、資金短缺和人才不足三大發展瓶頸,從而為非洲大陸自由貿易區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這是2018年6月10日在剛果(布)首都布拉柴維爾拍攝的由中國承建的布拉柴維爾沿河大道斜拉橋(圖:新華社)
“一帶一路”倡議為
非洲一體化發展帶來新機遇
中非全方位經貿合作以及由中國發起的“一帶一路”倡議,實際上與非洲大陸自由貿易區建設有充分的契合性。在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領域,中國不僅幫助援建了非洲聯盟總部大樓,還在肯尼亞、埃塞俄比亞、吉布提和尼日利亞等國修建鐵路、機場、港口和工業園區等項目,將幫助非洲新增約3萬公里的公路里程、8,500萬噸/年的港口吞吐能力、超過900萬噸/日的清潔用水處理能力、近2萬兆瓦的發電能力和3萬多公里的輸變電線路。在資金融通領域,設立了中非發展基金、中非產能合作基金以及專門為非洲中小企業設立的專項貸款,其中中非發展基金累計對非洲36個國家的91個項目投資了46億美元,可帶動中國對非投資超過220億美元。在民心相通領域,中國長期向非洲提供無償醫療援助,並興建學校、醫院,同時幫助當地居民就業和職業培訓,贏得了非洲人士的廣泛讚譽。
總言之,中國與非洲的合作不僅是平等的,更是“授人以漁”的“造血”式合作。中國在非投資注重培養非洲經濟的內生增長能力,在幫助完善基礎設施等硬條件之外,中國還主動與非洲分享在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制定、園區管理等建設工業園區和經濟特區的軟經驗。可以說,中國一直在用行動助推非洲一體化夢想的實現,幫助非洲很大程度破解了基礎設施滯後、資金短缺和人才不足三大發展瓶頸,從而為非洲大陸自由貿易區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毫無疑問,非洲大陸自由貿易區的建立及非洲一體化程度的提高,也將以互利共贏的方式為中國帶來新的發展機遇。隨著非洲大單一市場潛能被最大限度釋放,非洲對中國投資者的吸引力會進一步增加。中國企業應順應時代潮流、把握政策紅利,適時加大對非洲基礎設施、製造業、輕工業、電子商務、網絡支付等領域的投資和參與力度。面對當前世界經濟格局的深度調整,非洲大陸自由貿易區建設將助推中非經貿合作進一步走深走實,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增添和平與發展的曙光。
(作者係國家部委研究員)
本文發表於《紫荊》雜誌2019年7月號
責編:莫潔瑩、趙珊
編輯:史帥、周琦、李博揚、連柳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