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萌發地
編者按:以香港新聞工作者聯會姜在忠主席為團長的港澳地區主流媒體採訪團,於6月10日至16日在浙江開展採訪活動。我社社長兼總編輯楊勇參加採訪團並擔任副團長。10日下午,浙江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車俊會見了採訪團一行。現將車俊書記在會見時的講話整理成文,以饗讀者。
文|浙江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車俊
6月10 日,車俊(右)會見姜在忠一行(本刊記者 張晶晶 攝)
浙江位於中國東南沿海,長江三角洲最南翼,是中國經濟最繁榮最有活力的地方。如果讓我來談浙江,這是一個既小又中又大的省份。從國土面積和自然資源來講,浙江是一個小省,10.55萬平方公里的面積以山區丘陵為主,土地面積和耕地面積都很少,礦產資源也很匱乏,因此也被稱為“七山一水兩分田”。從人口規模來說,浙江是一個中等省份,浙江的人口規模在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中排第十位,擁有5,700萬常住人口,其中戶籍人口為4,500萬,另外有1,000多萬是外來人口。從經濟規模上看,浙江是一個經濟大省,去年浙江GDP達到5.6萬億元,折合美元大約是8,500億,同比增長7.1%,財政收入和經濟總量在全國都處於第四位。近年來,浙江經濟運行保持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良好態勢,尤其在面臨複雜嚴峻的國內外挑戰的情況下,浙江經濟仍然實現較快增長,今年1至5月財政收入約3,640億元,保持兩位數增幅。此外浙江的海岸線全國最長,島嶼眾多,是一個海洋大省。
我們經常講,現階段浙江的優勢和特點是“三地”。
2017年10月31日,習近平帶領中央政治局常委集體瞻仰浙江嘉興南湖紅船(圖:新華社)
浙江是中國革命紅船的起航地
嘉興南湖對於中國共產黨來說具有十分特殊的意義。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召開;7月30日,因會址突遭法國巡捕搜查,被迫中斷。隨後,會議決定改在嘉興南湖的遊船上舉行。這個決定是在李達夫人王會悟的建議下完成的。王會悟是桐鄉烏鎮人,曾就讀於嘉興師範學校,是一名進步青年。“一大”期間,王會悟參與了籌備工作,會議的選址、代表的住宿、會務等都是由她操辦的,也是“一大”唯一一位非代表成員。面對當時的突發形勢,她提議會議到嘉興繼續召開,因為嘉興南湖交通便利,離火車站很近,從上海到嘉興,只要兩個多小時。如果在南湖租條船,在船上開會,又安全又方便。於是,毛澤東、董必武、陳潭秋、李達等,從上海轉移到嘉興,再從獅子匯渡口登上渡船到湖心島,轉登遊船,最後在離湖心島東南方向約200米的水面上,莊嚴宣告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因此,從歷史和黨史的角度,“一大”會址包括上海和浙江嘉興,合二為一。有人作了一個形象的比喻,中國共產黨誕生最初醞釀在北京,研究討論在上海,最後決議在嘉興。經過十月懷胎,在南湖一朝分娩。2005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在《光明日報》上刊發5,000多字的署名文章《弘揚“紅船精神” 走在時代前列》,系統闡述了“紅船精神”,認為“紅船精神”是中國革命精神之源,並將“紅船精神”的內涵高度提煉為“開天闢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鬥精神,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
浙江是改革開放的先行地,率先推進市場化改革,民營經濟得到快速發展,以阿里巴巴為代表的民營企業成為浙江經濟的新名片。螞蟻金服是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的一家金融公司,目前國內用戶數超過7億,資產規模突破2萬億元人民幣,是中國規模最大的互聯網金融企業之一。圖為螞蟻金服門口的紅色人型雕塑(本刊記者 張晶晶 攝)
浙江是改革開放的先行地
去年,中央舉辦了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在改革開放40年的歷程中,浙江扮演著重要角色,發揮著重要作用。中國改革開放史上出現過兩種經濟模式,一種是蘇南模式,另一種是溫州模式。溫州模式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個體經濟、民營經濟,代表著一種體制機制的改革。改革開放以來,浙江引領風氣之先,率先推進市場化改革,創造了多個全國 “第一”,比如,第一張個體工商業營業執照、第一家民營企業、第一家股份制企業、第一個市場集市、第一個經貿市場,等等。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中央表彰了100名改革開放傑出貢獻者,浙江有7位,人數最多,如果按照浙江籍計算,一共15位。從數量上可以看出,浙江在改革開放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這7位獲獎人涵蓋了不同類型、不同地區、不同領域,很有代表性。其中,有五位企業家,馬雲是數字經濟的代表,李書福是民族汽車產業的代表,魯冠球是集體經濟鄉鎮企業改革的代表,南存輝是溫州民營企業的代表,步鑫生是企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代表。有一位縣委書記,義烏原縣委書記謝高華,今年已經87歲高齡,他是義烏小商品市場的催生培育者。他擔任義烏縣委書記時,正式開放義烏小商品市場,造就了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從一定意義上講,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今天的義烏,沒有謝高華也沒有今天的義烏。現在,義烏民營企業家每年都要請謝高華回義烏,群眾不會忘記他對義烏發展作出的貢獻。還有一位基層黨員幹部,湖州市安吉縣天荒坪鎮余村村黨支部原書記鮑新民,他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踐行者。原來的余村靠山吃山,開礦採礦,遍體鱗傷,後來關閉所有礦山企業,調整發展模式,搞起了農家樂等綠色休閒經濟,逐漸走出一條適合余村自身實際的綠色發展之路。現在,余村不僅空氣清新了,生態改善了,老百姓收入也得到大幅提升,一躍成為經濟強縣、文明城鎮。
浙江在開放發展的道路上探路先行。浙江人自古就有敢闖天下、敢為天下先的硬氣。走出浙江發展的大概有800萬人,一分為二,在國內其他省市的600萬,到境外和國外的200萬,浙江是新僑民大省,走出去的人越來越多。浙江經濟開放度高,進出口總額特別是出口額和引進外資額在全國名列前茅。去年全省進出口總值2.85萬億元,同比增長11.4%,其中,出口2.12萬億元,增長9% ;進口7337.2億元,增長19%。進出口、出口、進口繼續保持全國第4、3、6位,佔全國比重分別為9.3 %、12.9%、5.2%,出口份額創歷史新高。寧波舟山港從過去一個小港成為世界第一大港,去年貨物吞吐量超10億噸,實現全球港口排名“十連冠”,年集裝箱吞吐量首超2,600萬標準箱,首次躋身世界前三強。港口駛出的200多條航線遍布歐美、中東、東南亞地區。寧波舟山港是海上絲路的始發港之一,也是海上絲路的活化石,目前對“一帶一路”航線增至93條,覆蓋面積達到70%以上。義烏是世界小商品集散地,每年常駐於此的國外商人就有幾萬人。
這幾年,為了進一步深化改革,浙江採取倒逼機制,優化發展環境,政府自身改革,提出了“最多跑一次”。這個改革用的是老百姓的話,老百姓和企業辦事方便不方便,環境好不好,希望最好辦事只跑一次。現在“最多跑一次”改革全面推開,由點到面,縱深到村,受到了老百姓和企業的普遍歡迎。舉幾個例子,過去行政辦事大廳十分擁擠嘈雜,現在群眾辦事不需要到辦事大廳,只需在網上提出申請和提供材料,很快就可以辦完。之前辦理房產證涉及房產局、國土局、地稅局等多個部門,老百姓要到三個窗口去辦,現在只要到一個窗口,後台多個部門服務,二三十分鐘就可以拿到證。看病也可以先網上預約掛號,看完病從網上結算,免去了過去掛號、看病、劃價、拿藥的辛苦。通過一系列的改革,優化辦事程序,發揮互聯網平台作用,把麻煩留給政府,方便留給群眾;讓幹部多跑路,群眾少跑腿。改革還增強了各級領導幹部為群眾和企業的服務意識,過去很多事情考慮是按照程序去辦,方便群眾不夠,現在是首先考慮怎麼方便群眾。“最多跑一次”改革受到了黨中央和國務院的高度肯定。2018年1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次會議,會議審議了《浙江省“最多跑一次”改革調研報告》。3月5日,李克強總理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深入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使更多事項在網上辦理,必須到現場辦的也要力爭做到“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
寧波舟山港從過去一個小港成為世界第一大港,去年貨物吞吐量超10億噸,實現全球港口排名“十連冠”,年集裝箱吞吐量首超2,600萬標準箱,首次躋身世界前三強。寧波舟山港是海上絲路的始發港之一,也是海上絲路的活化石。圖為繁忙的舟山港碼頭(本刊記者 張晶晶 攝)
浙江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
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萌發地
習近平總書記先後在河北、福建、上海等地工作,在浙江做了五年省委書記,他從一個省域層面對政治、經濟、文化、民生、改革、發展等進行謀劃,確定了浙江的發展思路、發展目標、發展路徑、發展舉措,最集中的代表就是於2003年制定的“八八戰略”。這個戰略是引領浙江發展的一個總綱領,直到現在,除了一些具體目標需做調整以外,依然符合浙江實際,是一個科學的戰略,經過實踐檢驗效果是好的。“八八戰略”實施十五年來,給浙江帶來的變化是全方位的、深刻的、巨大的。浙江發展呈現出的最大特點,就是發展的均衡性,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城鄉發展比較均衡。中國的城市不比發達國家的城市差,但是差在農村。浙江的城市發展得好,農村也發展得好,美麗城鎮和美麗鄉村渾然一體。2018年,浙江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55,574元,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7,302元,城鄉居民收入比為2.036: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全國31個省(區、市)第三位,省(區)第一位。二是地區發展比較均衡。浙江地區之間差距比較小。我們把浙江分成“三個梯隊”,第一梯隊包括杭州和寧波,這兩個城市GDP都超過了一萬億元;第二梯隊包括嘉興、湖州、溫州、紹興、金華和台州等;第三梯隊包括衢州、麗水和舟山等。即便是第三梯隊的城市,放在全國也屬中等偏上水平。三是經濟社會發展比較均衡。浙江不僅經濟發展快,文化、教育、醫療等社會公共服務也比較完善。浙江制定了文化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村村建起文化禮堂,農民文化生活越來越豐富。今年春節,我觀看了杭州市富陽區場口村“我們的村晚”,每個節目都由村民自編自演,身邊的人演身邊的事,挖掘優良家風和優秀傳統文化。浙江在全國較早實行城鄉居民統籌保險,為了解決基層醫療資源不足的問題,創新開展醫療三下鄉,建設“醫療綜合體”,把省級醫療資源和縣鄉醫療資源整合,基層百姓不用到杭州就可以享受省的優質資源,國家也準備推廣這種做法。四是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比較均衡。浙江曾經也走過“先污染後治理”的老路,但是我們醒悟得比較早。2005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時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15年來,浙江不僅重視發展經濟,而且重視環境保護,全省森林覆蓋率達到61.17%,綠色發展指數位居全國前列,全面消除劣Ⅴ類水體,空氣優良率達到85%,4個市進入全國空氣質量最好城市之列。去年,聯合國環境署來浙江考察訪問,看到“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取得了明顯成效,認為這對發展中國家有很好借鑒作用,於是建議我們申報“地球衛士獎”。後來我們與國家生態環保部和農業部溝通,經過申報和評選,最終榮獲了聯合國最高環保榮譽“地球衛士獎”,這標誌著中國農村生態文明建設得到了國際社會高度認可。現在的浙江農村,垃圾是分類的,污水是治理的,違章建築都拆除了,廁所都是水沖式的,面貌煥然一新。
浙江深入實踐“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實施“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取得明顯成效。湖州市長興縣港口村自2017年以來全面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在農戶家門口放置智能分類垃圾桶,建立垃圾分類積分兌換超市,村民們可以把家中的報紙、舊衣服等可回收物拿到超市來積分兌換生活用品。圖為一名村民手持垃圾分類積分卡(本刊記者 張晶晶 攝)
浙江要堅定不移沿著“八八戰略”
指引的路子走下去
習近平總書記專門對浙江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幹在實處永無止境,走在前列要謀新篇,勇立潮頭方顯擔當”,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對浙江工作一以貫之的要求、越來越高的要求。浙江要堅定不移沿著“八八戰略”指引的路子走下去,帶頭踐行和落實新發展理念,集中力量、資源和政策,聯動推進“改革強省、創新強省、開放強省、人才強省”,統籌推進“富強浙江、法治浙江、文化浙江、平安浙江、美麗浙江、清廉浙江”建設,主動對接“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三大國家戰略,實現浙江省第十四次黨代會提出的“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高水平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在高質量發展、實現現代化方面走在全國前列、成為排頭兵。
濃濃鄉情是連接浙江和
港澳的紐帶和橋樑
浙江與港澳雖然地緣不相近,但是人緣相親,文緣相同,經濟文化聯繫十分緊密。很多港澳同胞的故鄉是浙江,有30多萬浙江籍人分布在港澳各行各業,濃濃鄉情是連接浙江和港澳的紐帶和橋樑。香港是浙江第一大外資來源地、第一大對外投資目的地、第一大服務貿易夥伴以及企業境外上市和發債、境外參展的首選地之一。2018年,浙港進出口總額達到41.81億美元,浙江向香港出口31.1億美元,增長6.7%,進口10億美元,增長217.1%。浙江在境外上市企業107家,其中64家在香港上市。香港機場、香港地鐵參與了蕭山國際機場、杭州地鐵的建設和經營,為浙江企業帶來了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浙江與澳門的貿易額達到7,660萬美元,實現了較快增長。浙江31所高校中有330多位港澳學生。2017年舉辦了“四海一家.浙港同行”活動,2,000名香港青年來到浙江,分赴全省11個市考察交流,有的青年就住在市民家中,為香港青年提供了實地深入地了解祖國內地發展情況的契機,取得了很好效果。
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時,積極推動浙江和港澳之間的聯繫和交往,舉辦了“2005年香港.浙江周”活動。今年下半年,我準備帶團到香港和澳門開展經貿交流活動,進一步推動三地之間的經貿合作、人員交往、人文交流。浙江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縮影和窗口。希望各位媒體朋友在浙江多走走、多看看,實地深入地了解浙江,將一個改革開放的新浙江展現給港澳民眾。
(全文根據現場錄音整理,
標題為編者所加,未經本人審閱)
本文發表於《紫荊》雜誌2019年7月號
責編:莫潔瑩、趙珊
編輯:李博揚、周琦、史帥、連柳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