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絲路灣區之戰略與倡議
粵港澳大灣區經常與「一帶一路」一同被提及,在2019年2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中,也多次提及「一帶一路」,其中很多詞彙的含意很廣,如「大珠三角」和「泛珠三角」、「東南」和「西南」、「四個全面」、「城市群」、「中心城市」、「極點帶動」、「營商便利」、「高標準貿易」、「支撐帶」和「幅射」等。本文擬針對「倡議」和「戰略」這兩個相關詞,從宏觀角度剖析大灣區的發展和機遇,了解這些不只涉及11個城市的機會。
高瞻看灣區
太空俯瞰,黑夜大地斑斕(見圖表一:從太空看大灣區)。紐約灣以外,閃爍獎頒予粵港澳大灣區。「大珠三角」區域的GDP佔全廣東省的8成,而廣東省本身已連續30年高踞全國各省經濟榜首(見圖表二:珠三角是廣東的靈魂)。
繼1980年代創設深圳特區,「珠三角經濟區」概念於1994年確立,2008年正式被提升為國家發展戰略。借鏡三藩市硅谷的成功創新發展經驗,今天全力打造以「科技創新」為核心戰略的粵港澳大灣區,或可稱之為「科創灣區」。(見圖表三:大灣區的發展歷程)
粵港澳大灣區的正式提出,是在2015年「一帶一路」倡議的《願景與行動》官方文件中,其中「灣區」一詞被編寫於《願景與行動》的第六章「中國各地方開放態勢」,反映出大灣區須對外開放市場。而「頂層設計」一詞,於「十三五規劃」的香港專章和兩會報告等多份重要文件中持續出現,顯而易見,建設「一帶一路」既屬於「倡議」,也屬於開放改革的國家「戰略」。
深化改革開放迫在眉睫
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世貿」),當時以較落後的「發展中國家」身份、在優待條件下融入國際社會,同時也答應逐步開放中國市場,這就像初生的嬰兒需要受到保護。(見圖表四:中國外貿對東盟進漸頂層)然而,18年過去了,如今中國的經濟實力已在多個方面達至國際頂尖級別,這個孩子還需要被特別照顧嗎?這樣安排能被全球社會接受嗎?沒有達到國際標準的開放形象能得到世人的尊重嗎?
進一步的改革開放已成為國家領導人的重要工作,習近平主席在2014年的「四個全面」治國理論中,緊接「小康社會」的便是「深化改革」;2018年四大「主場外交」也在不停地告訴世界,中國的最新改革開放態度和措施等,中國的市場正在進一步被打開;治國理論的「四個全面」,於今年綱要的第二章「總體要求」中再次被提出……因此,建設大灣區的基本要求就是深化改革。
相對地,國際上依賴歐美日的對外貿易已亮起紅燈,原因錯綜複雜,西方資源(包括資本、人口紅利)消耗殆盡、保護主義抬頭、民粹當道、經濟結構失衡,「世界經濟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多」,中國的深化改革、市場開放已迫在眉睫。
對內的一體化建設
2015年提出的三大戰略以「一帶一路」為首,大灣區隸屬「一帶一路」,自然亦按「戰略」來設計。(見圖表五:倡議與戰略)
作為先行先試、作為排頭兵、作為示範區,2018年韓正副總理於廣東表示,建設大灣區是國家「戰略」,由國家主席習近平親自謀劃、部署和推動。灣區率先深化改革的包括建設、合作和帶動等環節,最終目的就是要按國際高標準開放灣區市場。(圖表六:灣區對內戰略)
(一)極點帶動的一體化:
把香港、澳門、廣州和深圳定為四個中心城市,再與珠海和佛山一起分成三個極點,港-深、穗-佛、澳-珠,發揮引領帶動作用,把城市群一體化。利用數座大橋連接珠江兩岸,縱橫交錯的高鐵、公路網,加上航空群、港口群等,形成軸帶支撐。這些基礎設施的投資不少早在2008年已開始,目前陸續落成。經過多年的一體化融合,路、人和物開始有效地流通,帶動珠三角人口10年來狂升8%至60%不等,佛、珠、深的樓價高漲3至7倍。
關鍵的開放市場還包括放寬外商「市場准入」條件、縮減禁止營運的「負面清單」、擴大進口空間和創造「營商環境」等,珠三角9市將很快成為另一個香港和澳門特區,按「國際標準」與「一帶一路」國家對接。(圖表七:改革和開放以便建設「一帶一路」)
(二)輻射帶動更廣地域:
珠三角9市與港澳組成灣區龍頭,再以珠江-西江經濟帶為腹地,帶動「泛珠三角」9省,累計人口和生產總值進升至全國三分之一,可利用的低成本資源更加豐富,整體發展的能力將更具競爭性。
此外,中南、西南地區覆蓋了大部份泛珠三角省份,再伸延至更遠的內陸,北達河南、湖北,西至西藏、重慶,其中不少地區在經濟上屬後發優勢之地,例如西藏和重慶近年經濟增速在全國名列前茅。17灣區加上中南、西南兩大地區(加上泛珠三角中未計算的江西和浙江)累計人口約6.5億,較歐盟28國的市場還要大。
概括而言,大灣區的改革最少有兩重深度:首先是灣區本身的11個城市,其次是帶動泛珠三角和遠至中南和西南的經濟區。這次改革戰略是巨大的、全面的、徹底的,整個中國大地,正在作另一次的翻天覆地大改革,是巨「變」也是蛻「變」,挑戰和機遇無處不在。
對外的絲路倡議
東南亞、南亞是海路絲綢的南方起點,連同中亞、中東歐和西亞等沿線60多國,幾乎清一色是「新興市場」(除了新加坡和中東歐數國)(圖表八:灣區對外倡議的東南亞和南亞)。不少國家經濟停滯不前、市場容量不足(如愛沙尼亞)、政權不穩(如土耳其、委內瑞拉)、戰亂不安(如敘利亞、也門),要與其一起發展談何容易。
然而,東南亞卻別樹一幟。東盟人口6億多,市場規模相近,是海陸兩路皆能直達的鄰國,文化相近、政局相對穩定,在新時代下,有別當年滄桑,各國逐一擺脫泥濘困境。位於「中南半島經濟走廊」的越南、柬埔寨、老撾和緬甸則各呈新景象,不幸的近代史蛻變為「人口紅利」,低廉的年輕勞動力成為新時代優勢,加工製造、貿易或物流運輸業等藥引皆已點燃,其經濟魅力無窮,是共建「東盟10+1」命運共同體的優先地帶、最理想的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的個案(見圖表九和圖表四),而大灣區正可以成為這個「鄰」。
總括而言,粵港澳大灣區是「一帶一路」的重要組成部份,其對內戰略是改革開放,對外倡議是共建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支撐。二者都是「變」,改革開放當然是「變」,倡議共建「一帶一路」也是「變」。這個「變」涉及的不只粵港澳大灣區11個城市,它將觸及整個地區和全世界。
作者係「帶路先鋒」主席、香港城市大學MBA課程協理主任
參考文獻:
1.資料來源:美國國家地球物理數據中心www.ngdc.noaa.gov/eog。根據美國太空總署(NASA)發布的夜間燈光地圖,以燈光明暗作比較,粵港澳大灣區的整體亮度和面積超越東京灣區和三藩市灣區,直逼紐約灣區。
2.參考資料也來自美國三位經濟學家(HunterClark, Maxim Pinkovskiy, Xavier Sala-i-Martin)的分析(China’sGDP Growth May be Understated,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Cambridge,April 2017,)
3.大珠三角:香港和澳門與「珠三角」一起組成的區域;而「珠三角」或「珠江三角洲」則指西江、北江和東江出口的沉積地帶,包括目前所指粵港澳大灣區的內地九個城市。2018年廣東省GDP為9.73萬億元人民幣,佔全國的10.8%,在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排名,連續30年居首位;然而,廣東省內經濟發展極不平均,2018年,珠三角地區GDP佔全省80%,粵東、粵西和粵北都各只有個位數字的佔比。
4.見中國國務院2008年12月發布的《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
5.筆者修讀博士期間,於2008年在硅谷的加利福尼亞大學選取了創新課程,考察了谷歌(Google)、英特爾(Intel)等著名創科企業,深深感受創新可帶動發展的力量。
6.2015年3月28日,國家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布《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當中第六章的「中國各地方開放態勢」首次提出「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這個詞;此外,國務院2016年3月發布《關於深化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的指導意見》,提出大灣區與泛珠三角的關係和發展想法。
7.2018年的四大主場外交是指:博鼇亞洲論壇年會(4月10日,海南)、上海合作組織峰會(6月10日,青島)、中非合作論壇峰會(9月3日,北京)和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11月5日,上海),在這些會議上,習近平都深入闡釋「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重要理念,並多次提及「一帶一路」倡議。
8.陳鳳翔:《灣區9+2=10+1+1》,載於「灼見名家」,2017年11月,www.master-insight.com/?p=45547
9.「三大戰略」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被提出,包括了「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和京津冀協同發展,當中描述的工作包括「構建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和「加快互聯互通、大通關和國際物流大通道建設」。
10.2018年5月,國務院副總理韓正於廣東調研自貿區和粵港澳合作等工作時表示,大灣區是國家主席習近平親自謀劃、部署、推動的國家戰略。
11.廣東省政府在2009年中發布《關於加快推進珠江三角洲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指導意見》,當中便以廣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大片區為基礎來區分。
12.《廣東十年人口變遷:誰人口流失過半?誰增長最迅猛?》,載於《博聞財經》,2017年11月14日。
13.據「廣佛置業觀察」2017年9月報導,2006-2016十年間,深圳房價漲幅最高,近7倍;珠海翻了近4倍;佛山和東莞各3倍。
14.習近平在2018年4月10日博鼇亞洲論壇年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中提到,中國將採取以下重大舉措擴大開放,包括:第一,大幅度放寬市場准入;第二,創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資環境;第三,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第四,主動擴大進口。
15.習近平在2017年10月十九大開幕式上發表的工作報告,其中第11項關於香港和澳門的內容中,對於大灣區有這樣的描述:「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粵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等為重點」,「全面推進內地同香港、澳門互利合作,制定完善便利香港、澳門居民在內地發展的政策措施」。泛珠三角指廣東、福建、江西、廣西、海南、湖南、四川、雲南和貴州九省,及港澳兩地。
16.2018年3月28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發布了《關於支持香港全面參與和助力「一帶一路」建設的安排》,當中指出「建設帶動中南、西南地區發展,輻射東南亞及南亞的重要經濟支撐帶」。西南包括四川、雲南、貴州、西藏和重慶;中南包括廣東、廣西、湖北、湖南、海南、河南和武漢。
17.2017中國城市GDP增速排名前十的省份中,9個均地處中西部地區。貴州和西藏在上半年領跑全國之後,繼續以10.1%的增速領先,重慶以10%的增速排在第三位,這也是僅有的經濟增速保持兩位數的3個省份。
18.陳鳳翔,《海絲大馬核心地段》,載於「灼見名家」,2017年8月,www.master-insight.com/?p=37057
掃描二維碼關注紫荊論壇
來稿聯繫方式:
電話:(852)2285 0006
傳真:(852)2546 4582
電郵:zijingluntan@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