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鳴:中國經濟有足夠韌性抵禦風險挑戰

今年上半年,面對國內外複雜的經濟環境,中國加大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有效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保持了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態勢。展望下半年,全球經濟增勢減弱,不確定不穩定因素明顯增多,中國面臨的困難挑戰增多,經濟運行面臨新的下行壓力。但隨著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舉措進一步完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市場預期和社會信心將有所改善,經濟平穩運行仍具有較多積極因素,全年經濟增長能夠實現6%-6.5%的預期目標。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王一鳴

王一鳴:中國經濟有足夠韌性抵禦風險挑戰

上半年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

今年以來,中美經貿摩擦與全球經濟周期下行相互疊加,對中國經濟運行形成多重影響。在強化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支撐下,中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經濟高質量發展取得新進展。

主要宏觀指標運行在合理區間。上半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6.3%。其中,一季度增長6.4%,與去年四季度持平;二季度,受美國對2,000億美元中國輸美商品提高關稅和國內需求走弱的疊加影響,增速小幅放緩至6.2%,但仍保持在合理區間。就業形勢基本穩定。上半年全國城鎮新增就業737萬人,完成全年預期目標的67%。價格水平總體可控。上半年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2%,5、6兩個月上漲2.7%,主要是豬肉和鮮果價格大幅上升帶動,剔除食品和能源價格波動影響,上半年核心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上漲1.8%。國際收支基本平衡,外匯儲備穩定在3萬億美元以上。總體上看,在全球經濟和世界主要經濟體增速同步放緩的情況下,中國經濟運行保持總體平穩態勢,表明中國經濟有足夠韌性抵禦外部衝擊,也反映了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取得明顯成效。

經濟結構調整取得新進展。需求結構持續改善,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繼續增強。上半年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60.1%,比資本形成高40.9個百分點。產業結構持續升級,服務業保持良好發展勢頭。上半年,服務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到54.9%,比上年同期提高0.5個百分點,服務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60.3%,高於第二產業23.2個百分點。工業結構中,技術含量和附加值高的行業增長較快。上半年高技術製造業和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0%和7.7%,增速比規模以上工業分別快3個和1.7個百分點。新產業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較快增長,新能源汽車、太陽能電池產量同比分別增長34.6%和20.1%,全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21.6%,平台經濟和智能經濟快速發展。

王一鳴:中國經濟有足夠韌性抵禦風險挑戰

經濟結構調整取得新進展,產業結構持續升級。圖為紡織企業工人在現代化生產線上作業(圖:新華社)

三大攻堅戰持續推進。一是金融風險總體可控。目前,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穩定在2%左右,撥備覆蓋率超過175%。5月末,全國地方政府債務餘額198,953億元(人民幣,下同),控制在全國人大批准的限額之內。二是脫貧攻堅力度加大。貧困人口較多的西藏、青海、貴州等省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均快於全國平均水平。三是污染防治取得新進展。上半年,全國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80.1%,同比提高0.4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40微克/立方米,下降2.4%。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同比下降2.7%,天然氣、水電、核電、風電等清潔能源消費量佔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1.6個百分點。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深化。一是工業產能利用率提高。二季度,全國工業產能利用率為76.4%,比2013年以來的平均值高1個百分點,其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產能利用率分別比去年同期提高2.4和1.5個百分點。二是商品房庫存繼續下降。6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積同比下降8.9%。三是企業槓桿率下降。5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6.8%,同比下降0.6個百分點。四是補短板力度繼續加大。上半年,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業、教育等短板領域投資同比分別增長48.0%和18.9%,分別比全部投資快42.2和13.1個百分點。

居民收入增長快於經濟增長。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6.5%,比經濟增速高0.2個百分點。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6.6%,高於城鎮居民0.9個百分點。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為2.74,比上年同期縮小0.03。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同比實際增長5.2%。居民消費結構加快升級,在全部居民最終消費支出中,服務消費佔比為49.4%,比上年同期提高0.6個百分點。

王一鳴:中國經濟有足夠韌性抵禦風險挑戰

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

發揮重要作用

面對國內外風險挑戰,中國堅持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強和完善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取得明顯成效。

更大規模減稅降費有效提振企業信心。受外部環境不確定性尤其是中美經貿摩擦升級影響,企業信心一度受到較大衝擊。今年以來,中國實施更大規模減稅降費,對提振企業信心作用明顯。從執行效果看,前5個月全國累計新增減稅降費8,930億元。對2萬家小微企業的問卷調查顯示,小微企業稅費負擔平均下降13.5%,各行業都實現不同程度減負。減稅降費受到企業廣泛好評,政策獲得感超過以往。

保持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緩解了企業資金壓力。綜合實施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定向降準和中期借貸便利等措施,保持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6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同比增長8.5%,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增長10.9%。完善金融服務民營企業、小微企業的政策體系,普惠性小微企業貸款餘額較年初較快增長,市場利率水平持續下降,降低了企業的資金成本。

就業優先政策全面發力促進了就業穩定。加大失業保險對企業穩定就業崗位的資金返還力度,全面啟動運用1,000億元失業保險基金開展大規模職業技能培訓工作,就業形勢保持總體穩定。二季度末,外出務工農村勞動力18,248萬人,同比增長1.3%。

與此同時,也要看到,經濟運行出現不少新情況和新變化。中美經貿摩擦向深層次多領域擴散,外部環境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多,對市場預期仍有影響。中國經濟運行面臨不少困難,國內有效需求仍顯不足,投資增長較為乏力,消費增速有所放緩;實體經濟困難較多,新興產業增勢減弱;財政收支平衡壓力增大,防控金融風險的壓力有所增大。

當前中國宏觀經濟運行態勢,是由長期趨勢和短期因素相互作用、周期性變化和結構性因素相互影響、外部衝擊和內需放緩相互疊加的結果。應對經濟運行的複雜變化,要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加強和完善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繼續做好“六穩”工作(即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編者注);堅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激發微觀主體活力;進一步加大改革開放力度,增強經濟發展內生動力。

中國全年經濟增長能夠實現預期目標

展望下半年,全球經濟周期性同步放緩,中美經貿摩擦仍有不確定性。內地投資增速緩中趨穩,居民消費逐步回穩,經濟雖有下行壓力,但能夠實現6%-6.5%的預期目標。

一方面,全球經濟增勢減弱,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多。

全球經濟周期性同步放緩。與2017年下半年全球主要經濟體經濟增速同步回升相反,目前主要經濟體呈現同步放緩態勢。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2019年全球經濟增速比2018年下調0.3個百分點,預計美國下降0.4個百分點,歐元區下降0.2個百分點,英國下降0.2個百分點,東盟下降0.1個百分點。二十國集團(G20)6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已降至50.6,為過去三年最低。新興經濟體中,金磚國家的經濟增速也都出現了放緩,印度經濟增速已降至五年來最低。總體上看,主要經濟體增速放緩呈現“共振”態勢,世界經濟下行壓力繼續加大。

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逐步轉向。面對經濟下行壓力,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由收緊轉向放鬆。美聯儲已向市場傳遞出降息信號,市場預期今年降息兩次或者以上的概率升至90%左右。歐央行可能在未來幾個月降息並重啟資產購買計劃。年初以來,印度央行已經連續三次下調回購利率,達到2010年底以來的最低水平;澳大利亞已連續兩次下調基準利率至歷史最低的1%;馬來西亞、新西蘭、菲律賓也紛紛加入降息陣營。全球金融市場避險情緒增大。黃金價格快速攀升,已突破1,400美元/盎司。

中美經貿摩擦仍是外部環境最大不確定因素。隨著G20大阪峰會中美兩國領導人會面並決定重啟經貿磋商,中美經貿摩擦按下“暫停鍵”。但應該看到,未來相當長時間,打打停停有可能成為常態。隨著中美經貿摩擦向深層次多領域擴散,已成為干擾中國經濟運行和市場預期的外部最大不確定因素。受此影響,企業投資、資產價格、員工就業、收入增長、消費需求等將受到“聯動”影響,穩定市場預期和經濟運行的難度增大。

王一鳴:中國經濟有足夠韌性抵禦風險挑戰

下半年製造業投資有望小幅回升,預計全年增長4%左右。圖為巨石集团生產車間,該集團是全球最大的玻璃纖維製造企業,其產能佔世界總能的約22%(本刊記者 張晶晶 攝)

另一方面,國內經濟面臨下行壓力。

投資增速緩中趨穩。製造業投資增速有望止跌回穩。受中美經貿摩擦不確定性影響,製造業投資更趨謹慎,但減稅降費和支持中小企業的政策效應逐步顯現,下半年製造業投資有望小幅回升,預計全年增長4%左右。房地產投資小幅回落。一二線城市及城市群住房需求仍然旺盛,但三四線城市房地產投資下行壓力較大,房地產購地和新建項目減少,預計下半年投資有所回落,全年房地產投資增速為9%左右。基礎設施投資小幅回升。受財政收入下降、土地出讓收入大幅縮減等因素影響,基礎設施投資增速回升空間有限,預計全年增速為5%左右。綜合看,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約5.5%-6%左右。但考慮到固定資產投資價格指數漲幅回落,實際投資增速有所回升,投資增長對GDP增長支撐作用較去年有所提升。

居民消費逐步回穩。受居民收入增速放緩和家庭債務上升等因素影響,居民消費特別是邊際消費傾向較高的中低收入群體消費能力下降。下半年汽車消費促進政策將逐步發揮作用,國六標準實施的短期影響弱化,汽車消費增速將築底回穩;通訊消費經歷長期快速增長後,增速面臨回調;食品、日用品、醫藥等低彈性消費品和文化、旅遊等服務消費增速總體平穩。預計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較去年下降,為8.2%左右。

外貿出口增速可能繼續回落。綜合考慮全球經濟和貿易同步下行,特別是隨著美國對2,000億美元中國輸美商品提高關稅的後續影響顯現,下半年外貿出口可能明顯回落,全年外貿出口很可能自2015年和2016年兩年負增長後再次出現負增長,這對穩內需提出了更高要求。

價格水平總體可控。隨著內外供需環境進一步調整,2019年價格水平總體保持相對平穩狀態。預計全年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2%左右,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上漲0.5%左右。

總體上看,中國既面臨外部需求增長放緩、中美經貿摩擦仍有不確定性等不利影響,又將面對國內經濟下行壓力、結構性矛盾突出的挑戰。但中國經濟韌性強、潛力足、回旋空間大的基本特質和基本面持續向好的態勢沒有變,只要我們堅定信心,保持戰略定力,認真辦好自己的事,進一步加大改革開放力度,鞏固減稅降費政策效果,暢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加大對產業鏈關鍵環節的支持,培育新的消費熱點和投資增長點,防範化解金融領域突出風險,有效應對各種困難和挑戰,穩定市場預期和信心,全年經濟增長能夠實現6%-6.5%的預期目標。王一鳴:中國經濟有足夠韌性抵禦風險挑戰

本文發表於《紫荊》雜誌2019年8月號

責編:莫潔瑩、趙珊
編輯:史帥、周琦、李博揚、連柳蕙、張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