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修例風波在特首林鄭月娥宣布修例“壽終正寢”之後,本來應該告一段落。但樹欲靜而風不息,反對派至今未有“收手”之意,仍在繼續炒作風波,當中針對區選更有三大動向:一是通過所謂“遍地開花”的地區遊行,圖謀將反修例風波引向地區挑起各區亂局,延續所謂“抗爭”;二是企圖將反修例與重啟政改掛鉤,藉口反修例而持續搞事,意欲將“抗爭”熱情“保溫”至11月區議會以至明年立法會選舉;三是為了在選舉中吸納“獨派票源”,反對派赤裸裸地“縱暴”“縱獨”,對激進示威者的暴行縱容偏袒,以至配合“港獨”分子不斷製造衝突。反對派為其政治私利炒作反修例風波,已經失去從政人的底線和道德,這場風波始終會有結束的一日,反對派的所作所為必定會遭到市民唾棄,承擔沉重的政治代價。
文|香港 歐建德

反對派對修例死纏不休,根本沒有道理,特首已經宣布修例工作“壽終正寢”,這個表述遠較“撤回”嚴重,且更斬釘截鐵,“壽終正寢”意味在今屆政府將不可能再提出。這正顯示特區政府回應市民訴求的誠意,特首已經展示最大的誠意,並且提出了多項改善施政、聆聽民意的措施,風波理應告一段落,讓特區政府可以集中精力施政。
然而,反對派仍死咬不放,荒誕無稽地逼特首說“撤回”,自己搞語言偽術卻惡人先告狀反咬特首,目的就是不能失掉這個煽惑市民的“至寶”議題,進而更大搞所謂“遍地開花”,在各區以各種地區議題為由發起遊行。早前先後在屯門針對“大媽”、在西九龍高鐵站針對內地旅客、上水針對“水貨客”,以及沙田、金鐘等地區發起示威遊行,而每次都無一例外地在遊行後爆發暴力衝擊。這些遊行表面強調和平理性非暴力,但實際上主辦方與激進分子早有默契,待遊行宣布結束之後,一班激進分子隨即發起激烈行動,如屯門遊行後公然包圍警署;西九高鐵站示威後,激進分子一度“佔領”油尖旺一帶;在沙田,更是在新城市廣場爆發浴血戰,多名警員身受重傷;7月21日遊行更是超出遊行路線,暴力衝擊中聯辦、塗污國徽、破壞路政設施、毆打路過司機、砸毀送貨車輛……這些極端化行動破壞全港各區的安寧和秩序,引起社會強烈關注和憤慨。
7月20日,30餘萬市民在添馬公園參加“守護香港”集會
反對派不斷在地區點燃火頭,到處搞事,目的就是要繼續炒作事件,挑動風波,為11月的區議會選舉服務。反對派著眼的始終是政治利益,要在反修例中撈取政治油水,自然要將風波“散落社區”,就如5年前的非法“佔中”一樣,在“佔中”被清場後,反對派急急搞出一場“傘落社區”,希望繼續炒作“佔中”議題,讓反對派參選人可以此彌補地區工作上的“空白”。這次反對派同樣要將反修例變成一個選舉議題,但現時反修例本身已經很難再炒作下去,於是唯有將各種地區議題、各種地區上的政治搞作,全部與反修例掛鉤,就如屯門“公園大媽”、內地旅客來港、南亞人問題、上水“水貨客”等,這些根本與修例事件無關,反對派的炒作不過是要將反修例風波引入地區,挑起地區的政治氣氛,搞到烽火連天,好趁機在區選中抽水。
反對派的“民陣”早前曾公開表示,未來一段時間仍然會有針對反修例的行動,包括8月31日即全國人大常委會“8.31”決定推出五周年以及10月1日國慶70周年紀念日,“民陣”都會有行動。然而,反修例與“8.31”決定根本是風馬牛不相及,反修例針對的是《逃犯條例》修訂,而“8.31”決定則是處理政改,兩者根本毫無關係。“民陣”揚言會在8月31日當日搞事,其司馬昭之心已是路人皆知——就是借題發揮,將反修例與“8.31”決定以至5年前的非法“佔中”聯繫起來,藉此將風波延續下去。
這次反修例風波,不論從操作、動員以及規模都與非法“佔中”極為相似,可以說是非法“佔中”的一次延續。而“8.31”決定又被反對派視為“佔中”的一個觸發點,將反修例與“8.31”決定與“佔中”勾連起來,不但可激起反對派支持者的情緒,更可被反對派用以進行新一輪的政治動員。早前,反對派亦已將所謂“五大訴求”中的“林鄭下台”改為“立即實行真的雙普選”。這是一個新動向,顯示反對派已經將反修例與非法“佔中”所要求的“真普選”要求綁在一起,作為鼓動市民的口號和訴求,以延續“佔中”以及反修例風波。
事實上,反修例風波已經“開到荼蘼”,在社會上的回響愈來愈少,誰都知道修例不可能再次提出,這場風波根本早應平息,但反對派卻希望風波可以繼續炒作,成為反對派區議會及立法會選舉的子彈,要延續風波唯有不斷增加新的內容,挑動新的火頭,“民陣”特意在“8.31”搞事,就是要將重啟政改的爭議與反修例結合,繼續燃點火頭,反對派不想見到社會恢復正常,不希望見到社會安寧。

7月21日晚,無辜司機(紅圈示)被黑衣暴徒圍毆,隨後,暴徒把其用來運送貨物的車輛也砸爛
在反修例風波連場衝擊中,反對派政客喪失基本的是非觀、道德觀,一味偏袒極端分子,合理化甚至美化一切反政府、反法治、反秩序、反社會的暴力行動,更濫用議員權力,阻撓警方執法,配合極端分子的衝擊。一些反對派政客如尹兆堅之流更不斷散播各種謊言,誣陷警員,行徑卑劣之極。更令人憤怒的是,在多次的遊行及暴力衝擊中,一些極端分子都高舉“港獨旗”“港英旗”“美國旗”,更提出“港獨”及“奪權”等口號,反映這些極端分子不少屬於“港獨派”。反對派一直自稱不支持暴力、不認同“港獨”,但對這一系列暴力衝突事件,他們編造謊言、指鹿為馬,肆意指責警察,對警方履行職責維護社會安定和市民安全的正義行為視而不見。其所作所為,是擺明車馬的縱容暴力、縱容“港獨”,變成“縱暴派”“縱獨派”。7月21日晚發生了暴徒衝擊中聯辦和元朗民間衝突兩宗暴力事件,某些所謂“資深傳媒人”如劉進圖戴上政治有色眼鏡發表所謂分析文章,竟然分出兩宗事件是“性質不同的暴力”,在其筆下的示威者只是衝擊政權標誌,卻看不到他們在馬路上橫行、肆意圍毆路人毀人車輛,失去了作為媒體人的基本道德標準。而所謂“資深大律師”梁家傑竟然在香港大學公然鼓吹煽動暴力,甚至還引用百年前革命者的言論,若非白癡便是心存邪惡。孰不知,在香港這樣一個有著優良法治傳統的國際大都市,在世界已進入現代文明時代下,任何暴行都是不允許的,都應受到法律制裁。
反對派為什麼要與“港獨”暴徒“大和解”?原因一方面是為了選票考量,反對派要在區議會選舉吸納激進票源,由於“港獨”分子不可能通過“確認書”門檻,因此反對派不斷討好“港獨”暴徒,不斷為他們的暴行張目,甚至協助他們的行動,目的就是藉此爭取其支持者,為的是選舉利益;另一方面,反對派不斷包庇、鼓動極端分子,也是為了讓他們可以繼續發動暴力衝擊,繼續製造轟動事件,讓反對派可以借題發揮,攻擊警隊,攻擊特區政府,從而將風波延續至11月。
反修例風波已經嚴重毀壞香港管治,危害香港法治秩序、繁榮安定,導致社會對立撕裂,家庭、朋友關係決裂,而且接連的暴力衝擊更開始嚇走遊客,打擊消費,對香港經濟的打擊逐漸顯現。如若這樣下去,社會發展空轉,市民生計受損,全港都是輸家。任何對香港負責任的從政者,都應該盡力平息風波,彌合傷痕,讓社會可以重新出發,讓政府可以重新聚焦施政。然而,反對派卻是惟恐天下不亂,為了選舉利益繼續到處點火,必遭到市民唾棄。
(作者係香港時評人)
本文發表於《紫荊》雜誌2019年8月號
責編:莫潔瑩、趙珊
編輯:張寧、周琦、李博揚、史帥、連柳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