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雜誌 香港經濟增長放慢但基調穩健 2019 年 8 月 9 日 今年以來,在中美經貿摩擦影響外部需求,以及資產價格調整持續影響內部需求的雙重衝擊下,香港經濟進一步放緩,全年GDP升幅預計在1.7%左右。可幸的是,全民就業、低息環境、樓市回穩、旅遊業和跨境金融服務需求較佳等正面因素,均有助於支持香港經濟表現。未來香港如能加快創新科技產業的發展,深化與內地、特別是大灣區其他城市的經濟合作,同時花大力氣改善民生,將有利於增添新的經濟增長動力。 文|香港 王春新 上半年香港經濟增長放慢但基調穩健 上半年香港經濟現低增長 今年上半年香港經濟運行呈現如下特點: 一是整體經濟出現超低速增長。繼去年第四季度GDP按年實質升幅降到1.2%之後,今年首季進一步跌至升幅僅0.6%。在過去30年,如此之低的經濟增速,僅在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2001年全球資訊科技泡沫破滅,以及2009年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時出現過。進入第二季度,香港總體經濟表現並無明顯好轉跡象,4月份貨物出口和市場零售分別下跌2.6%和4.5%,收縮程度更甚於第一季度,估計5-6月也難以迅速翻身,上半年香港經濟超低速增長似已成定局。 二是內外需求雙雙放緩。受到貿易保護主義升溫、外部需求放緩,以及部分產品之前為避免加徵關稅而提早“搶出貨”等影響,今年1-4月本港整體出口按年下跌2.5%,較去年四季度的小幅上升2.2%進一步放慢,且是連續6個月出現負增長。進口的跌幅則略大於出口,按年下跌3.7%。從出口市場看,輸往美國、內地、日本、台灣四地的商品貨值合共佔到香港總出口的三分之二,對香港至關重要,然而今年首四月卻分別錄得11.0%、5.2%、5.5%及14.9%的名義跌幅,說明中美貿易摩擦帶來的影響已開始顯現。 服務輸出表現略好於貨物出口,但今年首季也僅實質增長1.1%,遠低於去年全年的4.9%和四季度的3.3%,主要是運輸和金融服務均出現負增長,雖然訪港旅遊業持續擴張﹙今年1-4月旅客人次大幅增長13.9%﹚帶來支持,但因旅客消費模式有所改變,更多是不過夜或經香港轉往其他目的地的旅客,令訪港旅客人次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有所減弱,具體表現在本港首季以名義計算的旅遊服務輸出只增加5.6%,大大低於同期訪港旅客勁增16.8%的水平。 內需增長動力也明顯減弱。在內需三大支柱中,佔GDP近七成的私人消費急速下滑,因早前股市和樓市曾大幅波動,對本地消費信心構成明顯打擊,私人消費開支按年實質增長在今年首季大幅放緩至0.2%,為2016年第二季度以來的最低增幅。投資表現似乎更為遜色,一季度本地固定資本形成總額大跌7.1%,跌幅超過去年四季度的5.8%,主要是機器設備及知識產權產品的增長受到貿易保護主義和投資信心轉趨審慎所影響,樓宇及建造亦受到部分大型基建工程完工的制約。只有佔GDP約一成的政府消費開支穩中向好,今年首季實質增長4.5%,為經濟增長提供了穩定支持。 三是就業穩定樓價反彈。雖然經濟增速跌至十年低位,但就業市場仍維持平穩,今年3-5月經季節調整的失業率為2.8%,與去年10-12月持平。不過,期間總就業人數反而減少數千人,說明失業率穩定與本港勞動力供應減少也有一定關聯。資產價格卻在連續調整半年後迅速反彈,差餉物業估價署提供的數字顯示,私人住宅售價指數從去年12月的359.4上升至今年4月的390.5,四個月內共上升8.7%,接近去年7月創下的394.8的歷史高位。 下半年香港經濟增長有三個有利因素 下半年香港經濟仍將受到諸多不確性因素的制約,尤其是全球經濟放緩和中美經貿摩擦,令內外需求都難以迅速回升,經濟前景更具挑戰性。 從國際因素看,主要是全球經濟和貿易維持低增長。鑒於歐美各國經濟增長動力減弱及中美經貿摩擦持續,今年4月份,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第三次下調2019年全球經濟增長率預測至3.3%,創下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增速,其中美國GDP增長率預計從去年的2.9%降至2.3%,歐元區從1.8%降至1.3%,日本則從0.7%提升至1.0%。與此同時,世界貿易組織不久前發布最新一期《全球貿易數據與展望》報告,將今年全球貿易增長預測由3.7%大幅下調至2.6%,遠低於去年的3.8%,說明全球貿易增速從過去兩年的高於全球經濟增速,又回到低於全球經濟增速這一自世界貿易組織成立以來不多見的非正常發展狀態。 值得注意的是,在相當長時間內中美經貿摩擦將會成為常態,香港作為小型開放經濟體難免受到影響。 從內地因素看,今年以來,在中美經貿磨擦加劇的情況下,中國內地經濟呈現出極大的韌性,上半年,按可比價格計算,GDP同比增長6.3%。經濟增長品質也在穩定提升。上半年,貨物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3.9%,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2%,其中出口增長6.1%;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增長5.8%,增速比1-5月份提高0.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名義增長8.4%,其中6月份同比增長9.8%。為了穩定經濟增長,近期內地加大了政策力度,包括允許將專項債券作為符合條件的重大項目資本金,主要用於國家重點支持的鐵路、國家高速公路和支持推進國家重大戰略的地方高速公路、供電、供氣項目。預計下半年將推出更多的政策措施,包括進一步增加財政支出,以及針對性放寬信貸等,不排除進一步降低銀行存款準備金率。估計今年內地GDP增速仍可達到6.3%左右,繼續為香港經濟發展提供支持。 從內部因素看,比較有利的一個因素是全球低利率環境將會延續,令香港可以保持低息環境。由於美國時常出現長短期利率倒掛現象,警示着未來美國經濟有可能步入衰退,近期美國聯邦儲備局公開市場委員會大幅調整了其貨幣政策的取態,預期今年有機會減息1-2次,相信香港的低利率環境可得以延續,這有利於樓市進一步回穩,所帶來的正向資產效應將為香港投資和私人消費帶來一些支持。 另一個有利因素是香港就業市場正處於全民就業狀態,客觀上有利於個人消費開支;財政預算案提出多項旨在發展經濟、投資未來、共享成果的措施,料將為下半年香港經濟帶來提振的作用。另據2019年二季度《業務展望按季統計調查》,香港不少行業對營商前景的負面情緒有所改變,這將對機器設備及知識產權產品等投資帶來支持。在政府努力增加土地供應的背景下,未來公私營樓宇建造將有所增加,加上機場三跑道系統和東北新發展區的前期工程將逐步展開,預期整體內需表現有望逐漸改善。當然,我們也要留意最近的社會衝突對香港經濟、尤其是投資需求可能帶來的影響。 第三個有利因素是旅遊和跨境金融等服務輸出料維持穩健擴張。一方面,廣深港高鐵和港珠澳大橋的落成將持續帶來更多的旅客,對本港旅遊服務輸出帶來支持。另一方面,金融服務輸出料將維持較佳表現,即使環球和香港股市的波動性有所增加,但股市交投和上市活動趨於活躍,尤其是阿里巴巴來港第二上市將在資本市場掀起一股新熱潮,加上在大灣區規劃下內地和香港金融市場互聯互通可望進一步深化,區內跨境金融活動會持續增多,外國投資者對人民幣金融資產的興趣日趨濃厚,也可帶動金融市場和跨境金融活動的需求,對整體服務輸出也將帶來支持。 總體來看,全球需求不足和中美經濟及戰略關係的變化將持續帶來困擾,令今年香港外貿表現難以顯著改善,全年GDP升幅預計在1.7%左右。可幸的是,上述多項正面因素,如全民就業、低息環境、樓市回穩、旅遊業和跨境金融服務需求較佳等,均有助於支持香港經濟表現。未來香港如能加快創新科技產業的發展,深化與內地、特別是大灣區其他城市的經濟合作,同時花大力氣改善民生,將有利於增添新的經濟增長動力。 (作者係中银香港高級經濟研究員) 本文發表於《紫荊》雜誌2019年8月號 責編:莫潔瑩、趙珊 編輯:張寧、周琦、李博揚、史帥、連柳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