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手冊》是全球第一部以“一帶一路”倡議為主要內容的百科讀本,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學部委員蔡昉研究員與劍橋大學耶穌學院中國中心主任彼得‧諾蘭教授兩位知名中外經濟學家聯袂擔任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近40位長年從事“一帶一路”相關問題研究的研究人員參與了寫作。這部手冊全面、完整、系統地展現“一帶一路”倡議本身以及與“一帶一路”倡議有關的概念和領域,內容涉及“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背景、歷史傳承、概念框架、戰略對接等12個部分,可謂是迄今為止“一帶一路”理論和實踐初步成果的階段性匯總。在今年的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這部手冊送達峰會現場,引起與會政界人士、各國媒體的熱烈反響,中英文各400冊在大會尚未開始前就全部被參會者取閱。
文|北京趙劍英
《“一帶一路”手冊》是全球第一部以“一帶一路”倡議為主要內容的百科讀本,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學部委員蔡昉研究員與劍橋大學耶穌學院中國中心主任彼得·諾蘭教授兩位知名中外經濟學家聯袂擔任主編
2013年秋天,習近平主席在出訪哈薩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亞時先後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即“一帶一路”倡議。依托“一帶一路”建設,中國參與和引領國際合作邁入新的歷史階段。2017年5月和今年4月,第一屆、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成功召開。六年來,共建“一帶一路”已經取得重要進展和顯著成效,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一帶一路”建設正在從謀篇布局的“大寫意”階段轉向精耕細作的“工筆畫”階段,逐步邁向高質量發展。
要實現“一帶一路”邁向高質量發展轉變,不僅需要國家與企業著力於基礎設施建設、市場的開拓與培育、融資體系建設等務實領域的合作,也需要“一帶一路”相關研究者加強學術研究、理論支撐和話語體系建設,有效支持“一帶一路”建設行穩致遠。隨著共建“一帶一路”持續走深走實,“一帶一路”研究同樣也要轉向 “工筆畫”階段,力求理論與實踐研究提質升級,探索“一帶一路”的建設規律,對相關概念進行深入挖掘,建立規範性的“一帶一路”理論框架和學術體系。
助力“一帶一路”建設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出版機構尤其是學術出版機構的使命與責任。出版機構必須做到與時代脈搏同頻共振,緊跟黨和國家工作大局,追蹤國際社會的熱點與關切,向世界全面闡述“一帶一路”的發展與深刻意義,這正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同羅德里奇出版社主動合作策劃《“一帶一路”手冊》的基本初衷。

6月17日,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院全球戰略智庫、劍橋大學耶穌學院中國中心與泰勒弗朗西斯集團共同主辦的《“一帶一路”手冊》英文版新書發布會暨“一帶一路”倡議研討會在英國劍橋大學耶穌學院舉行
《“一帶一路”手冊》是全球第一部以“一帶一路”倡議為主要內容的百科讀本,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學部委員蔡昉研究員與劍橋大學耶穌學院中國中心主任彼得·諾蘭教授兩位知名中外經濟學家聯袂擔任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近40位長年從事“一帶一路”相關問題研究的研究人員參與了寫作。這部手冊共計63萬字,全面、完整、系統地展現“一帶一路”倡議本身以及與“一帶一路”倡議有關的概念和領域,以易於接受的“條目模式”為編撰體例,內容涉及“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背景、歷史傳承、概念框架、戰略對接等12個部分,涵蓋了近年來與“一帶一路”有關的117個詞條,可謂是迄今為止“一帶一路”理論和實踐初步成果的階段性匯總。這部手冊具有以下幾個突出的特色:
第一是具有空前的全面性與系統性。六年來,“一帶一路”建設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一帶一路”研究成果也日益豐富。但是能夠對“一帶一路”建設所涉及的方方面面予以全面梳理與整合的著作在國內外還是從未有之的。這部手冊通過詞條收錄的形式,對“一帶一路”從理念提出到具體實踐中所涉及的幾乎所有概念範疇例如“人類命運共同體”“新型國際關係”“合作共贏”“五路”“五通”“六大經濟走廊”“發展戰略對接”等,進行了條分縷析的解讀闡釋。不僅如此,本手冊還以寬廣的視角對“一帶一路”建設中涉及的貿易投資合作、產能合作、金融合作、基礎設施建設、能源合作、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乃至人文交流等諸多具體問題進行了專題研討,並梳理了主要國際區域合作、國家與國際組織提出的發展戰略同“一帶一路”倡議的對接,真正做到了多視角、多層次的講深議透,全方位構築起了“一帶一路”理論研究的完整知識譜系。
第二是權威性與學理性。本手冊由蔡昉、彼得·諾蘭兩位中英權威經濟學家聯合主編,詞條作者也都是中國社會科學院長年從事“一帶一路”理論與專門領域研究的專家,他們近年來不僅對“一帶一路”倡議進行了持續的動態追蹤和扎實的學理研究,也大都對“一帶一路”相關國家與地區進行了實地走訪與深入調研,接觸了這些國家的政商學界人士與第一手信息,真正做到了理論聯繫實際,也使得他們對相關問題的洞見更為可靠。這些都可以從這部手冊中羅列的大量詳盡的客觀事實和案例評析中得到體現,可以說這部手冊是對近年中國社會科學院“一帶一路”高質量智庫研究成果的整合集成。在詞條寫作方法上,這部手冊也嚴格遵循學術標準,超越了一般意義上的事實闡釋,清晰地呈現了所有相關概念的背景、內容、發展和內在邏輯,從學理上揭示“一帶一路”倡議所展示的中國智慧。
第三是應時性與針對性。2013年以來,共建“一帶一路”已經迅速從理念轉化為行動,從願景轉化為現實,從倡議轉化為全球廣受歡迎的公共產品。“一帶一路”建設發展迅速、成果斐然,學術研究也必須跟上其前進的步伐,不斷形成堅實的理論來支撐“一帶一路”的理念和實踐。這部手冊的策劃始於2017年第一屆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後,中文版於2018年3月推出,整個過程不到一年時間,這正是為了能夠及時將“一帶一路”取得的進展做出總結、提煉經驗。讀者可以注意到,這部手冊用一個專門部分對第一屆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做了解讀,全景式呈現了主論壇與六大平行論壇的主題內容以及取得的成效與反響。在召開第二屆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今年,《“一帶一路”手冊》英文版的推出也是期望順應國家“一帶一路”建設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進一步向世界以學術語言講好“一帶一路”故事。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源於中國,機會和成果屬於世界。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達成的279項具體成果全部按計劃完成。今年舉行的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達成6大類283項務實成果。圖為在建的中老鐵路國內段——玉(溪)磨(憨)鐵路工程。中老鐵路是對接“一帶一路”倡議和老撾國家發展戰略的標志性項目,也是中南半島南北大動脈的重要組成部分(圖:新華社)
為西方國家理解中國經濟發展
和外交政策提供窗口
《“一帶一路”手冊》的出版產生了廣泛的學術影響力、社會影響力和國際影響力。2018年12月,這部手冊被列入中國社會科學院創新工程2018年度重大成果發布。在今年的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這部手冊送達峰會現場,引起與會政界人士、各國媒體的熱烈反響,中英文各400冊在大會尚未開始前就已全部被參會者取閱。
今年6月17日,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院全球戰略智庫、劍橋大學耶穌學院中國中心與泰勒弗朗西斯集團共同主辦的《“一帶一路”手冊》英文版新書發布會暨“一帶一路”倡議研討會在英國劍橋大學耶穌學院舉行,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牛津大學、倫敦大學等多家學術機構的全球近50名專家學者從經濟、歷史、國際政治、區域合作、科學發展、風險管控、考古學等多個學科以及跨學科的角度展開對“一帶一路”倡議的研究與討論。羅德里奇出版社所屬的泰勒弗朗西斯集團全球圖書業務總裁貝謹立先生會上表示,這部手冊為西方國家理解中國經濟發展、外交政策提供了窗口,其學習者將涵蓋各領域專家學者、政策制定者、學生等,對於促進“一帶一路”學科研究以及跨學科研究將產生重要意義。
鑒於這部手冊在講好“一帶一路”故事上的價值,我們已經開始著手組織,計劃推出西班牙文、阿拉伯文、俄文以及其他“一帶一路”相關國家文種的《“一帶一路”手冊》,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學理支撐。多年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根據國家發展重大戰略部署積極謀篇布局,立足與堅持學術出版的基本定位,策劃出版兼具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多品種、多系列的“一帶一路”主題學術圖書100餘種,內容覆蓋“一帶一路”理論研究、“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國別區域研究、“一帶一路”專題領域研究以及“一帶一路”與國內發展研究等方面。我們既推出了《“一帶一路”手冊》《“一帶一路”年度發展報告》這樣全方位、多角度解讀闡釋“一帶一路”倡議及其實踐的厚重之作,又出版了《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與“一帶一路”》《“一帶一路”建設中深化中俄戰略協作研究》《中國與白俄羅斯: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相伴而行》《“一帶一路”城市可持續發展案例研究》《“一帶一路”建設中的港口與港口城市》《“一帶一路”與人民幣國際化》等對“一帶一路”相關的區域國別合作以及專題領域合作進行“工筆畫”研究的專精之作。我們還將繼續推出更多加強“一帶一路”建設學術研究、理論支撐、話語體系建設的精品力作,配合國家發展戰略,著力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添磚加瓦。
(作者係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社長、編審;
小標題為編者所擬)
本文發表於《紫荊》雜誌2019年8月號
責編:莫潔瑩、趙珊
編輯:張寧、周琦、李博揚、史帥、連柳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