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時並進 守護香港——肩負“救災扶危、為民解困”重任的香港消防處

時代變遷,社會進步,肩負“救災扶危、為民解困”重任的香港消防處深明市民的需要,不斷求進,多年來各項工作和服務都有長足發展,深受廣大香港市民認同。隨着香港不斷急速發展,人口和樓宇老化,加上極端天氣等因素,無論滅火救援、防火規管還是緊急救護服務等工作,對香港消防處都仍是挑戰重重。我們會一如既往,竭盡所能,繼續戮力為民,守護香港。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消防處處長 李建日

與時並進 守護香港——肩負“救災扶危、為民解困”重任的香港消防處

與時並進 守護香港——肩負“救災扶危、為民解困”重任的香港消防處
李建日

精心規劃承諾高效服務
消防及救護工作分秒必爭,刻不容緩。消防處接到緊急召喚後,在最短時間內到場處理,十分重要。2018年,消防處接獲的火警召喚超過33,000宗,而救護召喚總數更突破80萬宗,服務需求龐大。現時全港共設有82間消防局、39間救護站、一間救護局、六間滅火輪消防局、兩間海上救援局和一個潛水基地,分布位置全都經過精心規劃,務求任何地方發生緊急事故,消防及救護人員都能履行服務承諾,在目標召達時間內到達現場。

設立專隊應對特別事故
為應付多變和日趨複雜的緊急事故,香港消防處近年一直朝“專隊化”方向發展,務求進一步提升處理不同事故的能力和效率。我們已先後成立十多支專隊,負責不同範疇的重要任務。
例如,近年山嶺意外事故頻發,消防處在2016年成立攀山拯救專隊,隊員均接受過攀山拯救的進階技術訓練,熟悉本港山嶺地形和行山路徑,擅長在遼闊及崎嶇山嶺進行搜救。他們分別被派駐山嶺活動熱門地點附近的消防局,當有山嶺事故發生,而事發地點的地形環境複雜陡峭,便會出動協助。經常與攀山拯救專隊配合工作的高空拯救專隊,隊員主要在垂直環境包括在懸崖執行任務,所接受的繩索拯救技術訓練是特別針對香港環境而設計,尤其着重高空操作的安全。
消防處另設有坍塌搜救專隊,隊員接受過相關的專業訓練,包括運用先進精良裝備在複雜的坍塌環境搜救。他們主要負責在構築物倒塌、山泥傾瀉、嚴重交通意外或其他大型事故中搜救被困或被埋的人。
近年極端天氣引發多宗嚴重水浸、山洪暴發和海上事故。由於本處人員亦肩負水上救援服務的職責,本處特別為前線人員提供一系列水域救援訓練,以提升他們的水上救援能力和安全,如急流拯救和水中自救等。潛水組人員於2016年亦曾遠赴英國接受有關水浸及水域救援技術的教練資格訓練,進一步加強本處水域救援能力。在2017年天鴿及2018年山竹兩次超強颱風吹襲下,本處共接獲近2,000宗特別服務召喚,前線人員無懼風雨,在多個水浸事故現場成功救出被困災民。而在山竹襲港期間,兩名潛水組人員更冒着十號颶風的威脅,運用專業急流拯救技術,在浪濤洶湧的海上,成功將兩名被困船上的人士救回岸上。
為提升消防人員處理涉及危害物質事故的能力,消防處亦早於2012年成立危害物質專隊。隨着本港科技和物流業迅速發展,使用及運載危害物品的需要持續增加,加上近年全球恐怖主義形勢日趨複雜,本處於2017年增設危害物質事故支援隊,進一步加強處理不同危害物質事故的訓練及應對事故的能力,以提升行動效率。
與時並進 守護香港——肩負“救災扶危、為民解困”重任的香港消防處

攀山拯救專隊隊員均接受過攀山拯救技術訓練,熟悉本港山嶺地形和行山路徑,擅長在山嶺進行事故搜救

持續優化提升救護服務水平
消防處一直致力提升緊急救護服務的水平,除了不斷引入新的醫療程序,例如為心臟停頓的病人以靜脈注射或骨內注射的方式注射腎上腺素,亦引入不同的器材以提升效率,例如手提超聲波儀器讓救護人員能夠更準確地診斷病人內出血的情況,以便將傷者送到設有創傷中心的急症室接受適切的治療;還有為每輛救護車配置自動心外壓機,協助救護人員在送院途中為病人提供高質素的心外壓。
此外,消防處去年正式推出新的“調派後指引”服務,利用電腦系統協助消防通訊中心人員於調派救護車後,即時向緊急救護服務召喚者就超過30種傷病情況提供全面而適切的急救指引,協助召喚者在救援人員到場前穩定傷病者的傷勢。服務推出後廣受歡迎,效果令人鼓舞。其中一些成功個案更是生死攸關:一位召喚者在等候救護車期間,按照消防通訊中心人員的指引以心肺復甦法替丈夫急救,成功把丈夫救回;另有兩宗孕婦在家分娩的個案,調派員隨機應變,先指導產婦娩出胎兒,再指示召喚者如何結紮臍帶及照顧母嬰,直至救護員到場。“調派後指引”的宣傳策略是強調“救一個人即救了一個家”,希望更多求助者敢於出手救人。
與時並進 守護香港——肩負“救災扶危、為民解困”重任的香港消防處
高空拯救專隊隊員主要在垂直環境執行拯救任務,所接受的訓練特別針對香港環境而設計
克服困難做好安全把關
隨着社會急速發展,消防規管工作日益複雜和繁重。為了確保消防安全規管工作的效率和成效,本處積極優化各項相關安排及程序,包括樓宇圖則的審批和驗收,確保消防安全。
近年香港多個大型基建項目相繼動工及落成,例如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廣深港高鐵香港段及港珠澳大橋等,而機場三跑道工程亦如火如荼。其中,總面積達43萬平方米的高鐵西九龍站,是全球規模最大的地下鐵路車站之一。站內有七層主要樓層及15個月台,採用多項消防性能化設計,消防設備的種類和數量比一般鐵路站為多,設計也較繁複,包括設有長射程花灑系統、水簾系統及靜態式排煙系統等。此外,由於該站有特定的旅客和員工出入境安排,所以逃生途徑的設計亦涉及眾多考慮因素。要處理好這些大型項目的消防圖則審批及消防裝置檢測和驗收工作,挑戰十分巨大。另外,針對香港國際機場三跑道系統的基建工程,本處特意成立機場擴建工程課,專責處理機場三跑道系統的消防規管工作,包括審核建築圖則、制訂防火規定,以及驗收消防裝置等。本處負責這些重大基建工程工作的人員必定全力以赴,以專業幹練、無懼困難的精神,確保所有基建設施的消防安全。

與時並進 守護香港——肩負“救災扶危、為民解困”重任的香港消防處消防處推出宣傳人物“任何仁”和推廣“應急三識”,進一步大力推廣社區應急準備的意識,積極加強市民防災及急救的知識
多管齊下全方位推廣應急準備
“逃生三寶”是什麼?香港市民應該耳熟能詳。消防處一直致力向市民灌輸防火、滅火和逃生的知識。近年更進一步大力推廣社區應急準備的意識,積極加強市民防災及急救的知識,務求他們一旦遇到緊急情況,例如身體突然不適,又或遇到火警、天災甚至恐襲,都能保持鎮定,既會自救,也能救人,從而令香港成為更安全的城市。本處更於2018年10月成立社區應急準備課,集中資源推展這方面的工作。我們將應急知識劃分為三大範疇,簡稱“應急三識”,即“識防火滅火”“識救人自救”及“識逃生疏散”,藉此加深市民印象。
另一方面,我們亦積極向大眾推廣心肺復甦法及自動心臟除顫器。根據統計,心臟突然停止的患者每遲一分鐘接受施救,存活機會便減少7%至10%。因此,越早為他們進行急救,救活他們的機會越大。自2017年中消防處陸續在全港不同地區開辦心肺復甦法及自動心臟除顫器教育講座及“擊活人心——自動心臟除顫器課程”。我們同時鼓勵參與訓練課程的機構(例如學校、體育會、物業管理公司等),在其所處地方設置自動心臟除顫器,以便緊急時可以為心臟突然停止的患者進行急救。消防處舉辦的社區心肺復甦法課程,已有超過三萬人參加。

與時並進 守護香港——肩負“救災扶危、為民解困”重任的香港消防處
“調派後指引”電腦系統,協助消防通訊中心人員向緊急救護服務召喚者提供全面而適切的急救指引
善用媒體運用創新手法宣傳
隨着智能電話應用程式及社交媒體興起,本處早於2014年已推出“消防處流動應用程式”及設立YouTube頻道,通過無遠弗屆的互聯網推廣消防安全和救護信息,讓更多市民可以隨時隨地接收我們的最新資訊。消防處Facebook專頁亦於2018年11月正式啟用,成為我們另一個宣傳教育工作的平台。我們更突破傳統,以輕鬆手法,配以自創的宣傳人物“任何仁”和簡單易記的“口訣歌詞”製作一輯三集的短片,教授如何施行心肺復甦法和使用自動心臟除顫器,同時向市民傳遞“任何人都可以救人”,及“敢於出手助人”的概念。該三集短片播出後,“任何仁”教授的“心肺復甦法口訣”深受網民歡迎,媒體亦廣泛報道。自消防處Facebook專頁推出以來,當中不少帖子充滿創意,得到網民的喜愛和媒體的廣泛分享。
互訪交流推動消防救護技術發展
香港消防處十分重視與內地消防及救護相關單位的技術交流,自消防及救護學院在2016年1月投入服務後更見頻繁。學院佔地約158,000平方米,設備完善,主要為新入職的消防和救護學員提供基礎訓練,並為各級現職屬員提供在職培訓。此外,作為區內新建成的緊急救援培訓中心,學院廣泛且多元化的訓練設施,包括室內煙火特性訓練、高空拯救訓練、急流拯救、以至各類實景和實火模擬訓練,吸引了不少來自不同地區的救援隊伍前來交流或接受訓練。
自學院啟用以來,消防處與國家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緊密聯繫,為全國各省、市及自治區的消防總隊和支隊,提供交流及切磋機會。內容包括高空繩索救援、危險化學品事故處理、室內煙火特性訓練、水域救援技術、火警調查、機場消防人員航空消防訓練、公路拯救訓練、院前救護及災害應變等。
與時並進 守護香港——肩負“救災扶危、為民解困”重任的香港消防處

消防處處長於5月率團到東莞參與粵港澳大灣區水域洪澇災害救援演練活動及研討會

為配合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學院亦經常派員到大灣區不同的消防及救護單位進行技術及業務交流,從而加強粵港澳三地消防救護的聯繫。滅火救援方面,香港消防處於去年曾派出專門教授公路拯救的坍塌搜救專隊教官及隊員前赴廣州市消防支隊、佛山市消防支隊及江門市消防支隊,進行為期5天的消防技術交流;消防處處長更於本年5月率團到東莞參與粵港澳大灣區水域洪澇災害救援演練活動及研討會。緊急救護服務方面,本處積極邀請鄰近地區相關單位包括深圳市衞生健康委員會、珠海市衞生健康局及澳門消防局到訪學院,就院前救護及災害應變交流經驗和演練,讓粵港澳三地通過這些交流活動,共同提升救護服務水平和應對災害的效率,亦有助加強大型跨境建設(如港珠澳大橋及廣深港高鐵等)的救援安排與協作。
隨着香港不斷急速發展,人口和樓宇老化,加上極端天氣等因素,無論滅火救援、防火規管還是緊急救護服務等工作,對香港消防處都仍是挑戰重重。我們會一如既往,竭盡所能履行“救災扶危、為民解困”的使命,繼續戮力為民,守護香港。與時並進 守護香港——肩負“救災扶危、為民解困”重任的香港消防處

本文發表於《紫荊》雜誌2019年8月號


責編:莫潔瑩、趙珊

編輯:張寧、周琦、李博揚、史帥、連柳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