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世安: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共擔民族復興責任 共享祖國富強榮光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也是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20周年。在中央的關懷支持下,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團結帶領社會各界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方針,嚴格按照憲法和澳門基本法辦事,傳承愛國愛澳的核心價值觀,推動澳門經濟穩步發展、民生持續改善、社會穩定和諧。早前,國家主席習近平再次對澳門特別行政區各項工作給予充分肯定:具有澳門特色的“一國兩制”成功實踐,證明“一國兩制”是完全行得通、辦得到、得人心的!

| 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崔世安
崔世安: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共擔民族復興責任 共享祖國富強榮光
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是大勢所趨也是民心所向
澳門回歸祖國後取得的建設成就有目共睹,也來之不易,這與澳門一直以來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密不可分。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既是國家的期望,在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要支持香港、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更是澳門居民心之所向,在首份《澳門五年發展規劃》明確將“主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作為澳門重要發展戰略並作出全面部署。既是“一國兩制”的應有之義,也是澳門探索新路向、增添新動力、保持長期繁榮穩定的客觀需要。
目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國家改革開放和“一國兩制”事業也進入了新時代。在此進程中,澳門更要發揮自身獨特優勢和作用,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進程中提升自身的地位和作用,同祖國人民共擔民族復興的歷史責任,共享祖國繁榮富強的偉大榮光。

崔世安: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共擔民族復興責任 共享祖國富強榮光

8月12日,由澳門特區政府主辦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建設的文化使命”國際論壇在澳門開幕,澳門特區行政長官崔世安在開幕式上致辭(圖:中新社)

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中

注重“國家所需,澳門所長”

澳門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進程中注重堅持“國家所需,澳門所長”,努力把澳門打造成國家雙向開放的重要橋頭堡。
崔世安: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共擔民族復興責任 共享祖國富強榮光
1999年12月20日,中國政府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圖為“北京市人民迎接澳門回歸祖國聯歡晚會”在天安門廣場澳門回歸倒計時牌前舉行。當天零時,倒計時牌顯示0秒時,廣場上人群歡動(羅更前 攝)
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和“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是國家“十二五”規劃和“十三五”規劃賦予澳門的發展定位。在當前的國際形勢下,澳門注重透過發揮好“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的功能,服務國家所需。澳門已舉辦了三屆“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部長級會議,國際影響力不斷擴大。2017年中葡合作發展基金總部正式落戶澳門。澳門正研究發揮好中國與葡語國家人民幣清算平台的角色,配合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目前要重點打造“中葡經貿合作會展中心”、“中葡中小企業商貿服務中心”、“葡語國家商品集散中心”、“中國與葡語國家金融服務平台”和“中葡雙語人才培訓基地”,豐富“一個平台”的內涵。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賦予澳門“打造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的新使命。澳門要發揮歸僑華僑眾多,與東南亞、葡語及歐盟國家廣泛聯繫的優勢,積極推動國際人文交流,促進民心互通,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好“一國兩制”成功實踐的澳門故事。2019年8月,我們成功舉辦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建設的文化使命”國際論壇,社會反響熱烈。
充分利用澳門國際知名會展品牌,服務國家建設需要。目前澳門已經形成了“國際基礎設施投資與建設高峰論壇”(IIICF)、“澳門國際環保合作發展論壇及展覽”(MIECF)、“澳門國際貿易投資展覽會”(MIF)、世界旅遊經濟論壇(GTEF)等多個世界知名會展品牌,國際影響日益擴大。澳門通過這些展會品牌,搭建內地各兄弟省區尤其是泛珠省區與國外的交流合作平台,組織泛珠省區代表前往葡萄牙、巴西、德國等國考察,積極促進泛珠省區與歐盟及葡語系國家之間的深度交流和精準對接,帶動“走出去、引進來”雙向開放,成效顯著。
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體現在參與國家發展戰略
澳門堅持提升自身發展素質能力和加強區域合作“兩條腿”走路的發展方略,在做好自身建設的同時,積極參與和助力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參與“精準脫貧”攻堅戰、參與“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參與泛珠三角區域合作,把澳門的發展與國家的發展緊密聯繫。

崔世安: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共擔民族復興責任 共享祖國富強榮光

澳門回歸後經濟發展取得巨大成就,人均本地生產總值由1999年的113,000澳門元,提升至2018年的666,893澳門元,增長近5倍。按照世界銀行 2017年的統計數字,澳門人均GDP全球排名第二,僅次於盧森堡。圖為2月5日大年初一,澳門旅遊局在大三巴和議事亭前地舉辦新春賀歲慶祝活動,舞龍隊伍與遊客互動(图:新華社)
參與和助力國家“一帶一路”建設。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成立了“一帶一路”建設工作委員會,並以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為著力點,推動“一帶一路”建設。2018年12月,國家發改委與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簽署《關於支持澳門全面參與和助力“一帶一路”建設的安排》,配合國家的整體部署,更好地推動澳門參與“一帶一路”的工作。
積極投身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成立“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工作委員會”統籌各項工作,並主動將《澳門五年發展規劃》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對接。根據《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總體安排,積極參與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加快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等重點領域的工作;重點參與珠海橫琴新區建設,推動與廣州南沙、深圳前海、中山翠亨的合作。透過推動粵澳合作的重要項目,探索灣區發展的新模式。位於珠海橫琴的“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整體建設初具規模,以技術為主的公共服務平台已經投入使用,企業孵化區已基本建成,重點推動產學研合作和成果轉化,帶動健康養生、高端醫療等產業發展。
務實參與“精準脫貧”攻堅戰。長期以來,澳門同胞秉持愛國愛澳、血濃於水、扶貧濟困、守望相助的傳統美德,主動參與國家脫貧攻堅和捐資助學、災後重建等公益活動。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和中央政府駐澳門聯絡辦公室共同參與內地扶貧工作,得到國務院扶貧辦的大力支持,把黔東南州從江縣作為澳門參與脫貧攻堅的聯繫點,聚焦“扶產業、促旅遊、推文化、支教育、助醫療、育人才、輸勞務、齊捐助”等八個方面,推動澳門社會各界參與扶貧工作,已取得階段性成績。
參與“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和泛珠三角區域合作。透過與北京市建立“北京.澳門合作夥伴行動”、與河北省簽署參與雄安新區建設等合作備忘錄、與上海市推動“滬澳合作主題年”、與江蘇省共同籌建“蘇澳合作園區”,攜手泛珠兄弟省區以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為依託,推動經貿交流、文化互動、金融合作、旅遊推廣、青少年交流等領域的合作。鼓勵政府部門和社會各界了解和認識國家重點區域的發展近況,拓展合作的思路和發展的空間。

崔世安: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共擔民族復興責任 共享祖國富強榮光

2005年“澳門歷史城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澳門旅客入境人數不斷增加,由1999年的744.39萬人次,增至2018年的3,580.37萬人次,增長了約3.8倍。圖為遊客在澳門著名景點之一——議事亭前地遊覽(圖:新華社)
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關鍵
是促進民心融合
在中央的關心支持下,為便利澳門居民在內地工作、學習、就業、創業和發展出台了一系列的“惠澳政策”,包括《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19項中央支持澳門的措施、《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等一系列的便利措施和優惠政策,有力支持了澳門企業和專業人士開拓內地市場,為人員深入交往、民心廣泛交融創造了條件。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主動把握時機,在澳門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透過完善愛國教育、加強青年工作、支持社團發展、研提配套措施等,努力把愛國愛澳核心價值廣泛深入人心,推動了愛國愛澳力量不斷發展壯大。特別是通過教育、就業、提升自我三個階段的工作,致力為青年一代的成長、成才、成功創造有利條件,為廣大澳門同胞融入國家發展提供全面的支援。
為幫助青年一代了解祖國的發展成就和歷史文化,增強國家意識和愛國精神,近年來,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陸續推出了“千人計劃”和“千人匯”等品牌,組織青年學生赴內地學習。通過舉辦“奮鬥青春、放飛夢想――共建粵港澳大灣區青年論壇”、“新時代同心行”學習參訪團、“我和我的祖國”主題分享會等活動,鼓勵把個人的發展與國家的發展緊密聯繫。
今年是偉大祖國70華誕,也將迎來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撫今追昔,我們為祖國取得的巨大發展成就感到無比驕傲,廣大澳門同胞為身為中國人而無比自豪,我們對“一國兩制”行穩致遠充滿信心!未來,澳門特別行政區將繼續堅守“一國”之本,善用“兩制”之利,充分發揮澳門的制度優勢、區位優勢,全面深入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乘勢而上,奮發有為,全力推動澳門各項事業再上新台階,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新的貢獻!崔世安: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共擔民族復興責任 共享祖國富強榮光
本文發表於《紫荊》雜誌2019年10月號

責編:莫潔瑩、趙珊
編輯:周琦、李博揚、余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