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定芳:流金歲月 燃情香江——回憶在華潤集團工作的日子
幾位香港老友近期來電話,表達了他們對新中國70華誕深情的祝福,也對香港近來一些激進分子製造的罪惡暴力事件,特別是毀壞國旗國徽的行為,表示極大的憤慨和憂心。
香港對於我,有著一段不同尋常的記憶和難以忘懷的情感,它就像我的第二故鄉,它的命運、它的榮耀、它的跌宕起伏,時刻牽動著我的心。老友們的電話,勾起我無限的思緒。
1983年初,我被中國糧油食品進出口總公司派往香港中國華潤總公司旗下五豐行工作,除分管人事部和儲運部外,後又兼任五豐行屬下香港兩家汽車貨運公司的負責人,並兼任內地一家控股冰淇淋公司和兩家良種豬廠的董事長,一直工作到1994年末近61歲退休回京。
當時的五豐行在香港和內地有數十家下屬公司,除主要經營供港鮮活冷凍食品外,也是一個集其它相關食品生產、加工、包裝、運輸、批發、零售、國際貿易一體化的大型綜合食品企業,同時在遠洋捕撈、水產加工、國際貿易等領域都具有國際領先水平,業務來自中國眾多省市地區,與全球大多數國家都有貿易往來。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為了團結愛國愛港同胞,使他們在香港回歸後,為香港的繁榮穩定發揮作用,集團有關領導指示說:你們員工最多,愛國愛港基礎好,要率先成立“職工聯誼會”,我有幸被推選出任第一屆會長,同時還選出副會長、幹事等20多位,主要是香港當地的員工骨幹。讓我非常感動的是,這些骨幹工作非常認真,熱情高,責任心強,犧牲個人大量業餘時間,不辭辛苦,帶我看望患病員工和退休幹部,並組織向內地救災捐款;在香港華潤集團組織的愛國大型歌詠比賽中,五豐行還贏得了冠軍的榮譽。職工聯誼會不僅把各項愛國愛港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對業務工作也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在五豐行任職的十多年間,我和香港當地同事們朝夕相處、情同手足,共同經歷了一段最難忘的奮鬥時光。
縱然時光荏苒,人近黃昏,但是對於香港這片熱土、對於和祖國同呼吸共命運的香港華潤集團和華潤人的熱愛和感念,卻一直深埋在我心中,久久不能忘懷……
與祖國風雨同行的華潤集團
1938年,正值日本侵華戰爭,國家面臨生死存亡之際,中國共產黨為了更有力地團結海內外愛國人士抗日,在香港成立了聯和行作為八路軍駐香港辦事處的秘密機構,並以貿易活動支援前線。聯和行的成立,得到了周恩來、朱德、陳雲、任弼時等老一輩領導人的悉心關懷和指導。1948年改組後的聯和行更名為華潤公司。“華”取自“中華”,“潤”取自毛澤東的字“潤之”。

自聯和行成立之初,華潤老前輩們就團結了香港和海內外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冒著生命危險,籌集資金,為抗日戰爭、民族解放戰爭以及抗美援朝戰爭,全力提供支持,把香港民眾和海外愛國人士捐來的大批錢款、醫療器械、藥品、食品、軍需物資等,衝破重重封鎖禁運,通過海路和陸路,輾轉運抵到前線。
1948年至1949年間,華潤公司按照黨中央和周恩來同志的指示,分別將350多位著名民主人士和700多位文化名人、愛國華僑安全抵運到解放區,協助他們順利到達北平參加首屆新中國政協會議;之後又派人打入香港國民黨機構,成功組織了招商局和兩航(中國航空公司,中央航空公司)起義。華潤公司完成了中央托付的諸多重要任務,在新中國的誕生和誕生之初國民經濟的恢復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新中國成立後,幾代華潤人為促進國家經濟建設,全力以赴,無私奉獻,使華潤成為新中國最早的對外貿易規則制訂者、“廣交會”的發起者、“三來一補”業務的首創者,也是駐港中資企業的搖籃。
華潤人按照中央“長期服務於香港社會”和“香港人民有事,馬上就辦”的精神,通過鐵道部、外貿部聯合開通的從內地發往香港五豐行的鮮活冷凍食品的“三趟快車”和五豐行的市場供給,竭盡全力為香港“菜籃子”服務,很好地保障了香港居民每日生活必需食品的供應。當時的香港日常用水也面臨著困難,市民常常因為用水爭吵,港英政府甚至採取了淡水管制。因此,每逢乾旱缺水,華潤公司就派出船隊,連續數月不間斷地從珠江運水到香港;經過不懈的努力,終於推動了港英政府將東江水引進香港。“三趟快車”的開啟和東江水的引入,有效地解決了香港人民的生活難題。
香港和內地人民本是一母同胞,越是困難,越能體現出兩地人民間的唇齒相依、患難與共的同胞親情。三年自然災害期間,為了保證香港居民過節時能買到食品,保證香港市場不受內地災情影響,中央專門成立了港澳小組指揮工作,保證香港的生活供給。香港的老人們每每提及這段時期的生活,都很感謝祖國關懷。他們清楚地了解到,內地老百姓是勒緊褲腰帶、餓著肚子支援香港的。上世紀70年代,香港發生石油危機,華潤伸出援手,將國產石油引進香港,解決了油荒,幫助香港再次度過了難關。
改革開放後,華潤公司又積極將香港的眾多優勢嫁接內地,為推動香港與內地的聯繫和經濟發展,貢獻著自己的力量。不僅在香港進行了大量投資,嘗試了各種貿易形態,參與了眾多領域的建設,還在壯大自己基業的同時,長期廣泛團結愛國愛港同胞的力量,共同迎來香港回歸祖國,洗刷了中華民族的百年恥辱。
華潤是我今生最後的工作單位,也是我“船到碼頭車到站”最後歸宿的大家庭。在華潤工作的十多年,是我一生經受鍛煉考驗和受教育最多、也是享有榮譽機遇最多的時期。做為華潤人,能見證和融入一段歷史,能為香港的繁榮、香港的回歸,貢獻自己微薄的力量,感到十分的榮幸和驕傲!
我赴港前,雖然聽說過華潤老前輩們的一些感人故事,但對員工良好的工作精神和工作狀態並不了解。赴港後才知道,雖然五豐行是在國際上誠信度很高的公司,但所經營的鮮活大宗商品,因有易腐爛、易殘次死亡等特點,市場要求很高。員工們數年如一日,每天都要起大早,披星戴月地趕到髒亂臭的早市現場工作,連管理層中的香港本地人都不例外。有個叫李樹仁的副總,謙虛和氣,誠實守信,在香港鮮活冷凍行業有很高的威望。幾十年來,除大年初一休息一天外,他每天都是風雨無阻工作在早市第一線。還有一位稍微年長一點的關灼維副總,也是踏實肯幹、做事毫不惜力。後來公司還提拔了一個副總范國光,他的工作作風和李副總非常相似,每天很早就趕到屠宰車間,清晨准時組織生豬拍賣和屠宰,之後洗洗換上整潔的西裝又趕到寫字樓上班。如趕上颱風,甚至都是冒著生命危險趕往早市工作。李副總對我說:“一般香港掛8號風球上班族就可以不上班,但我們就是掛10號風球也得照樣上班!”
五豐行儲運部有一名中年女經理杜潔英,每次只要聽到颱風預報,都主動申請留在公司,吃住在辦公室,整夜守在電話機旁,等候內地主管部門按颱風走向,計劃當日早晨“75X”次(“751”次從湖北發運;“753”次從上海發運;“755”次從鄭州發運)三趟活畜和“三鳥”(雞鴨鵝)專列過軌時間,然後及時安排在港汽車貨運公司搶運和聯繫業務部門安排早市,最後還要一一向當地主管老總和廣州主管部門上級領導匯報……一整夜難得睡上一兩個小時,天亮後匆匆吃點早點,馬上又投入到白天緊張的工作中。後來我才知道,她家裡有久病的親人,晚上很需要她照顧;她家的房子又處在易受颱風襲擊的地段,她時時還在為家人的安全擔憂。

我分管的儲運部負責每天“三趟快車”到港後的接運安排;我直接管理的香港兩家汽車貨運公司,一家負責把到港“三趟快車”上的鮮活貨物運往本地屠宰場和市場,一家往來於香港、廣州、深圳,運的都是豬牛羊等牲畜和雞鴨鵝“三鳥”等鮮活商品,運輸難度和強度都非常大。特別在夏季,從裝車、運輸途中到卸貨目的地,每個環節都得由司機和押車員工頂著高溫酷暑,在牲畜群中擠來擠去,給它們喂食、喂水、沖涼,細心關照它們。伴隨著它們打鬧時“哼哼”的高音和吃食物時“呱呱”的響動,嘈雜喧囂不絕於耳,腥氣惡臭撲鼻而來。我到貨場看望員工時,經常能見到兩個公司的主管親臨一線,和員工們一起工作。他們臉上、身上都被水浸濕了,分不清是汗水還是給牲畜沖洗的污水。正是因為員工們的辛苦付出,保持了供港生畜生禽的鮮活度,殘死率明顯下降。
有很多在華潤集團總部、五豐行以及五豐行下屬或合資公司任職的我熟識的香港本地同事,我與他們情同手足;他們良好的工作精神和道德風範,他們所思所想、所說所做,都深深感動著我。特別是每次和他們見面握手時,我的心裡常常五味雜陳、感慨萬千。他們的手和他們的臉,都留下了刻度很深、歲月滄桑的印記,凝聚了他們愛國愛港愛公司的深深之情。酷暑炎熱或颱風季節,沒聽說五豐行給過他們什麼特殊的經濟補助,但他們不像現在有些實用主義者只為金錢而活,他們視吃大苦,勤奮工作為天職,不計回報,任勞任怨。我和一些內派的同事們喜歡稱他們為“老華潤”或“老五豐”。這些把畢生奉獻給國家和華潤五豐行的功臣們,現在大都已經退休在家,安享晚年。華潤集團的領導參照他們各自的貢獻和香港生活水平實際情況,在他們退休時給予了很好的待遇和周到的安排,將國家和華潤的關懷深深植根於他們的心中。一位香港老員工哽咽地對我說:“我真心地感謝國家、感謝華潤、感謝五豐行,讓我無悔今生……”
香港員工們的崇高思想境界和愛崗敬業精神,也感染和感召著我和內派的同事們積極投身到工作中。十多年來,除剛到香港的頭幾個月外,幾乎每個夜晚,我都是邊聽時事新聞邊工作,困了就倒頭小睡一會兒;半夜想起點什麼事,就馬上起床記下來,對工作不敢有絲毫的松懈。
此刻,在燕達的家裡,當我用文字記錄下這段我在香港親歷的難忘時光,摘下花鏡,伏案遠眺,伴隨著往事的一一再現,那首熟悉的《東方之珠》的旋律再次在耳畔響起:
讓海風吹拂了五千年,
每一滴淚珠仿佛都說出你的尊嚴;
讓海潮伴我來保佑你,
請別忘記我永遠不變黃色的臉……
我們這群老友,無論退休後生活在香港還是內地,無論我們年事已高是否還有機會再相見,請別忘記永遠不變的都是我們黃色的臉龐、黃色的皮膚,還有如香江般綿綿不斷的中華子孫的血脈和情誼!
新中國的建設發展與香港緊密相關;香港的穩定與繁榮,也離不開內地的支持。無論何時,強大的祖國都是香港繁榮穩定的保證,十四億中國人民都是香港人民安定幸福的後盾。任何外來勢力的干擾和陰謀,都無法抹去歷史的印跡,無法阻斷中國同胞之間的血濃於水、手足情深。那些作惡多端的暴徒只能是螳臂當車,自不量力,終將成為愛國愛港民眾唾棄的歷史罪人;他們的暴行也將受到道義最無情的鞭撻和法律最嚴厲的懲罰。今天的香港,是幾代香港人和內地人民共同建設和締造的,它歷盡艱幸、來之不易;不僅香港的歷史需要被深刻地了解和銘記,香港的未來更需要真誠的守護和珍惜。
無論遠隔千山萬水,一根電話線,不僅串起了我們這群共同在香港熱土上工作生活過的老友們深厚的情誼,也連通了我們心底共同的祝願:祝福香港早日回歸安定繁榮,祝福我們的祖國日益強大興旺,祝願全中國的炎黃子孫團結一致、共建大業!
(作者係中國香港華潤集團五豐行原副總經理)
本文發表於《紫荊》雜誌2019年10月號
責編:莫潔瑩、趙珊
編輯:周琦、李博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