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鄭月娥:香港與國家共同進步共享繁榮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七十年來,全國上下無懼挑戰,堅持改革開放,為國家開創新格局。展望將來,“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這兩項重要的發展戰略將有助國家深化改革開放,向市場化、法治化和國際化的目標邁進,為人民帶來更美好的生活。

8月28日,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出席“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開國元勛朱德總司令(香港)大型展覽”開幕典禮時致辭(本刊記者 梅肯 攝)
香港在國家發展中的作用不可替代

9月11日上午,全國政協副主席高雲龍、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主任王志民等出席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的“一帶一路高峰論壇”(圖:香港特區政府新聞處)
至於另一項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大灣區建設,則是通過深化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和9個廣東省城市間的合作,推動區域經濟協同發展,建設富有國際競爭力的一流灣區。
中央政府在2019年2月公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央政府和粵港澳政府都高度重視。香港作為大灣區建設四個中心城市之一,我認為香港在堅守“一國”之本、善用“兩制”之利的原則之下,可以在以下四個方面發揮香港所長,貢獻國家所需:
首先是金融服務。我們希望進一步強化香港在大灣區的國際金融中心的角色,或是利用香港的證券交易所上市籌集資金、發行債券(例如綠色債券),或是提供保險服務和其他金融服務。
第二個領域是科技研發和創新。香港擁有多間世界級的大學,在研發方面實力非常雄厚。大灣區擁有龐大的市場,有健全的產業鏈以及轉化科研成果和先進製造的能力。香港與其他大灣區城市可以優勢互補,把大灣區發展成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第三個領域是專業服務。香港的專業服務,包括會計、法律、仲裁、教育、醫療等都在國際享負盛名。隨著擁有7,000萬人口的大灣區正變得更加富裕,對這種優質的專業服務需求將會很龐大。特區政府會積極為香港的專業服務拓闊發展空間。
9月14日,香港市民在獅子山頂揮舞國旗和區旗(圖:新華社)
第四個領域是香港的國際聯繫。香港是一個自由開放和充滿活力的國際商業中心。香港亦一直在世界銀行的便利營商排名榜上位列前茅。香港可以分享成功經驗,協助內地城市向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方向進一步發展。香港亦可通過我們的海外網絡,推動國際對大灣區的認識。過去兩年,特區政府便聯同粵澳政府先後在法國巴黎和日本東京舉行大型的大灣區推廣工作。
與此同時,特區政府一直通過大灣區發展,為香港的經濟注入新動力、為香港青年開創機會,以及為香港市民提供更優質及舒適的生活環境。
香港面對房產定價和辦公室租金高等問題。隨着去年廣深港高鐵、港珠澳大橋等大型跨境基建的開通,配合中央在過去一年出台的便利措施,例如取消港澳人員在內地就業需辦理許可的要求、推出居住證、個人所得稅183天判定標準(即在內地停留的當天不足24小時的,不計入居住天數),已大大便利港人到大灣區內地城市發展、就業和居住,為港人開拓發展和生活空間。
青年方面,民政事務局今年3月推出兩項資助計劃,資助香港非政府機構為有意於香港和大灣區內地城市創業的青年人,提供創業支援及孵化服務,協助他們落戶大灣區發展。今年5月,特區政府與廣東省政府一同宣布為香港和大灣區的年輕企業家們設立至少10個青年雙創基地;我們也計劃在明年內成立大灣區香港青年創新創業基地聯盟,支持有意在大灣區內創業的青年人。
上下一心再創輝煌
國家七十年來在不同範疇均取得輝煌成就,地位舉足輕重,有目共睹,讓人驕傲。展望未來,國家進一步改革開放,“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兩項重要發展戰略,肯定會讓國家進一步走向富強,也為香港帶來無限機遇。

在此重要時刻,香港應該上下一心,團結自强,配合國家發展策略,為香港謀求更好的發展。然而,香港社會近月出現紛爭,更有激進暴力分子持續進行破壞。面對暴力及違法行為,特區政府正盡全力止暴制亂,恢復社會秩序。另一方面,近月的事件反映香港社會存在深層次問題,我和特區主要官員正走入社區,與廣大市民直接對話,聆聽他們的心聲,與他們一同尋找解決社會問題的方法。
我相信在中央政府的全力支持以及香港各界同心協力下,香港定能繼續發揮“一國兩制”的獨有優勢,再創輝煌,讓香港與國家共同進步,共享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