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星紅旗是國家的象徵,凝聚著14億人民的愛國情懷,七十年來,譜寫了無數可歌可泣的壯麗篇章。回望歷史,即使在港英殖民管治下的香港,也有著值得書寫的國旗故事。
文|香港潮屬社團總會主席、莊世平基金會副主席陳幼南

位於香港中環的南洋商業銀行總行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七十年披荊斬棘、風雨兼程,新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國家發展成就舉世矚目。新時代的中國,正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在這一偉大征程上,香港同胞與祖國人民共擔責任、共享榮光。
然而,最近香港修例風波引發的暴力違法行為愈演愈烈,極端激進分子甚至作出塗污國徽、侮辱國旗等公然冒犯國家尊嚴、挑戰“一國兩制”原則底線的惡劣行徑,激起了包括香港同胞在內的廣大中華兒女的強烈憤慨。
8月5日晚,香港市民自發到尖沙咀天星碼頭附近的升旗臺升起五星紅旗
五星紅旗是國家的象徵,凝聚著14億人民的愛國情懷,七十年來,譜寫了無數可歌可泣的壯麗篇章。回望歷史,即使在港英殖民管治下的香港,也有著值得書寫的國旗故事。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剛成立的新中國,百廢待興,急需資金的供給,然而西方帝國主義敵視新中國,並進行經濟封鎖,妄圖將新中國扼殺在搖籃裡。香港具備溝通國際貿易和對外往來、聯繫各地華僑的有利條件,如果能利用得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發揮衝破經濟封鎖的重要作用。
愛國僑領莊世平,出生於潮汕地區普寧縣一戶飽讀詩書的殷實僑商之家,從小接受良好教育,具有深厚國家民族情懷。他抗戰時期曾奔走東南亞及祖國邊陲,將廣大華僑和愛國人士的援助物資,從後方運送到抗日根據地,為抗戰取得最終勝利作出重大貢獻。所以,當新中國發出召喚時,他積極響應,依靠借來的1萬美元,在香港創辦了南洋商業銀行,使其成為港澳地區首先同新中國建立金融業務往來的銀行,肩負起支持、服務新政權,聯繫海外華僑和港澳同胞,溝通國內外經濟活動,打破西方國家對新中國經濟封鎖的光榮歷史使命。
當時的香港還處於英國的管治下,港英當局對左派愛國組織及活動百般打壓。愛國學校的畢業生不能報考政府公職、各種愛國活動常常受到刁難阻撓。如果一個機構被打上左派標籤,那麼這個機構的各種往來運作,就會被當局暗中邊緣化甚至找各種藉口打壓。
香港的士司機發起“守護香港,風雨同舟”的大行動。圖為8月23日,從港島筲箕灣出發的張掛五星紅旗的出租車行駛在街道上(圖:新華社)
莊世平對新中國的成立一直抱有堅定的信心,對祖國的未來他充滿熱烈的期待,他毫不畏懼被港英當局標籤為左派人士,相反,他在創辦南洋商業銀行時,就作出要擁護新中國的一個重要決定,那就是在南洋商業銀行插上香港第一面五星紅旗。當時,他的朋友都勸說,在港英殖民管治下如此鮮明表達自己的政治立場,也許會對銀行未來的發展帶來不利。莊世平不為所動,他堅信新中國必將強大興盛,對國家的未來充滿堅定信心,因而堅決要在銀行成立時插上五星紅旗,誓言要讓五星紅旗在香港金融圈屹立不倒,也宣示著他的南洋商業銀行就是一家留著新中國血液的金融機構。
1949年12月14日,在北京天安門升起新中國第一面五星紅旗之後的兩個多月,在香港最繁華的中環德輔道中167號,南洋商業銀行正式成立。同日,在銀行大樓上,升起了香港第一面五星紅旗。
事實證明,五星紅旗的飄揚,並沒有為南洋商業銀行的發展帶來阻力,相反吸引了很多愛國華僑的鼎力支持,為新中國迅速恢復經濟建設,走上社會主義建設發展道路作出了巨大貢獻。
本文發表於《紫荊》雜誌2019年9月號
責編:莫潔瑩、趙珊
編輯:張寧、周琦、李博揚、連柳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