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片!不懼亂港派威脅攻擊,美心大小姐霸氣回應!

既然月餅這麼好吃,深受香港市民的喜愛,為什麼亂港派們還要“罷買”呢?
沒錯,還是和最近香港一系列的風波有關……



伍淑清接受紫荊雜誌專訪(本刊記者 羅愛詩 攝)
不要各佔50%,港方只佔49%
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第三屆董事會會議留影
巨資合約 “握手為憑”
因為這是第一次合資,直到1979年11月,距離1980年5月中美預定通航的日子只剩下半年時間,合同還未批覆。
為了趕上通航的時間,迫於無奈,伍沾德和原民航總局局長沈圖作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兩人“握手為憑”。沈圖繼續在京奔走審批之事,伍沾德自己墊資500萬港元訂購機器設備。
500萬港幣在當時是一筆不小的數字,可以在香港樓價最高的中環買下好幾層寫字樓了。
稍有差錯傾家蕩產
美國航線對航空配餐的要求十分嚴格,特別是在質量與保鮮問題上,要求絕對衛生。而要達到這些標準,在當時技術條件下,航空配餐的生產設備只能從歐美進口。
購買一整套美國製造的不鏽鋼廚房設備需要90萬美元,這在當時絕對不是小數目。伍沾德去找美國駐港領事館負責人商談此事,對方很是猶疑,因為美國對華禁運令仍在,他不能擅作決定。
見對方還不為所動,伍沾德當場拍拍胸脯,一口承諾:“我是香港人,美國產品賣給我總行吧?只要你們同意,我立刻就在香港訂貨、香港付款。而且貨到了香港,你們交給我就行了”就這樣才終於買到了設備。

由於沒有配餐技術,伍沾德不得不邀請了當時香港機場唯一的配餐公司牛奶公司,一起合組一家新公司,資金200萬美元。伍沾德對國家非常信任,在合約還沒簽訂定情況下,就大膽和對方承諾,如果合約出現問題,股東的錢由他全數奉還。
200萬美金在當時是個天文數字,一旦項目稍有差錯,就要傾家蕩產。
1979年,伍沾德(前排右二)與北京民航局簽訂中外合資協議書(資料圖片)

伍淑清女士(右)展示外資審字(1980)第一號批文(圖:麥田 /視覺中國)
伍淑清早前接受另一家香港傳媒採訪時曾表示,她深憂當代香港青年在成長中因缺乏國家觀念而被誤導,被利用。
(來源:香港商報)
她告誡香港年輕人要理性思考,開拓視野,不要被別有用心的人蠱惑。
正如網友們所說的,做“做餅先做人”,功過都自有公斷↓


亂港派們請你們有點良心放過青少年
讓他們過個有“美心”的中秋
*本文資料源於《紫荊》雜誌2018年10月號,《伍淑清:“001”號中外合資企業的幕後故事》,由本刊記者左婭採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