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芷君:巧手繡出美好生活 助力夢圓脫貧初心

我和廣西的結緣,是在做香港青年聯會副主席時。當我初次踏上廣西的土地,就被當地婦女身著的美麗絢爛且極富特色的民族服飾所深深吸引。這一件件讓人驚歎的霓裳,都是廣西少數民族刺繡工藝“桂繡”的傑作。如今,“桂繡”已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日益受到重視和保護,也吸引越來越多的廣西婦女重拾針線,續繡錦卷。我將廣西民族文化與香港時尚風潮相融合,打造出了一系列深受市場認可的“桂繡”產品,這不僅使“桂繡”在傳承中得到繼承發揚,而且成為廣西婦女自主創新、脫貧致富的一條新路。
|香港彭芷君
彭芷君:巧手繡出美好生活 助力夢圓脫貧初心

彭芷君:巧手繡出美好生活 助力夢圓脫貧初心

彭芷君與她設計的“桂繡”作品

“桂繡”牽動我的心

廣西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省份,12個世居民族創造了豐富多彩的文化,“桂繡”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歷史上,“駝色地織彩斜萬字朵花紋壯錦”被面曾作為清朝皇家的貢品,至今仍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清代舉人莫震的《忻城竹枝詞》一詩寫到,“十月山城燈火明,家家織錦到三更。臨雞乍唱停梭後,又聽砧聲雜臼聲”,這正是當年廣西紡織和刺繡業蓬勃發展的真實寫照。
但是,隨著時代變遷和經濟發展,這個文化瑰寶的色彩逐漸衰退。我還深深記得,當我第一次見到那些身著民族華服的繡女時,發現她們的雙手竟如此粗糙,連手指甲都是漆黑的。在我的印象中,繡娘的手不是應該修長又白細嗎?經過深入了解才知道,原來繡娘無法僅通過刺繡維持生計,還要下地種田及從事賣汽水之類的小生意,以解決生存問題,久而久之,本來細膩白淨的雙手變得粗糙黝黑了。繡娘還告訴我,刺繡工作複雜、耗時費神,她們每繡一片繡片,只能賺取100元人民幣,而且買者不多。很多從事刺繡的婦女都轉行做其他生意謀生去了,年輕女孩也不甘死守針線活,紛紛外出打工。繡娘們連溫飽都解決不了,談何傳承“桂繡”文化,更別提發揚光大了。從那一天起,“桂繡”成了一個讓我歡喜讓我憂的牽掛。
創意“桂繡”助扶貧
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讓“桂繡”在新時代重新煥發光彩,如何幫助“桂繡”走出國門推向世界。特別是,廣西作為我國脫貧攻堅“主戰場”之一,仍有21個國家貧困縣及151萬貧困人口,如何幫助廣西繡娘依靠“桂繡”實現脫貧致富,更是我的拳拳初心。若能解決好這些問題,可謂一舉多得。說幹就幹!我於2018年在香港創立了君文化集團,藉著自己的實踐經驗和香港資源,嘗試探索解題之道。
彭芷君:巧手繡出美好生活 助力夢圓脫貧初心

彭芷君與繡娘(圖:新華社)

在當今信息化時代,酒好也怕巷子深。我發現,由於信息閉塞,對外面的市場需求不了解,繡娘們的產品單一,缺少包裝,產銷不旺,嚴重影響繡娘的積極性和收入。為此,我針對香港地域特點及世界各國顧客的需求,設計和研究出不同風格的產品,然後交給區內各少數民族的貧困婦女進行訂單式生產,解決產品和市場脫節問題。從去年開始,君文化集團與廣西三江繡娘開展合作,向其提供的第一批訂單,就惠及了185名貧困繡娘。“這次訂單讓我一個月多掙了2,000多元,真希望能夠繼續收到這種訂單。”在三江侗族自治縣清花繡坊的總結和新產品研究會上,貧困婦女陸鳳蘭簡短的話語,說出了當地婦女的共同心聲,也堅定了我繼續走產業脫貧之路的信心。今年以來,君文化集團又與三江“金繡球”居家就業示範基地清花繡坊達成長期合作意向,打造了“公司+基地+繡娘”的幫扶模式,幫助貧困婦女通過發展刺繡產業實現居家靈活就業、脫貧增收。未來,君文化集團還將參加“東盟婦女創業創新論壇”,助推廣西繡品走出國門,讓全世界的消費者認識“桂繡”、愛上“桂繡”。

一針一線存大愛

“桂繡”源自於民,惠澤於民。君文化集團把“桂繡”帶到香港,透過香港設計師重新包裝,並於今年農曆年期間首度推出500個名為“GBinB利是包中包”作義賣,反應十分熱烈,迅間售罄。義賣所得除了支付繡娘工資,我還將籌得的18萬元善款捐給廣西婦女兒童發展基金會,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也配捐了18萬元,這些善款用於購買母親郵包贈送給廣西貧困婦女,超過2,500多名婦女受惠。
彭芷君:巧手繡出美好生活 助力夢圓脫貧初心

彭芷君在廣西三江參加扶貧活動

“桂繡”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留及傳承“桂繡”就是要傳承中國文化,傳承工匠精神,這是一種情懷、一種執著、一份堅守、一份責任。作為一名政協委員,我積極參政議政,開展了一系列有關“桂繡”的深度調研,向廣西政協递交提案,建議政府加強對“桂繡”傳統工藝的支持力度,將“桂繡”打造成廣西重要文化產業,助力農村打贏脫貧攻堅戰。今年5月,君文化集團與香港廣西婦女聯會合辦“一線牽.兩地情”發布會,向全世界推廣介紹廣西少數民族刺繡工藝。君文化集團將繼續宣傳推廣“桂繡”,推出更多“桂繡”產品,為廣西婦女創造更多就業機會,讓每一個產品與廣西經濟社會發展議題掛鈎,體現君文化集團的社會責任感。
我在創業中始終不忘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特別注重將優秀民族文化向香港的中小學生推介,培養他們的愛國情懷,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認同感。今後,君文化集團將以“桂繡”為紐帶,繼續積極促進港桂兩地的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大力推動兩地婦女及兒童事業進步,為廣西發展貢獻一份香港力量。彭芷君:巧手繡出美好生活 助力夢圓脫貧初心
(作者係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政協委員,
金紫荊女企業家協會首席會長,
君文化集團創辦人)

本文發表於《紫荊》雜誌2019年9月號


責編:莫潔瑩、趙珊

編輯:張寧、周琦、李博揚、連柳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