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侯,漁民出海遇「風」便有「險」。最壞的時侯,更需要以生命作為代價。在社會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各方學者以不同角度切入,給予「風險」不同的定義。現代社會,「風險」的核心含義演變為「未來結果的不確定性或損失」,帶有負面意涵。簡而言之,狹義的「風險」強調的是「損失」的不確定性。
「法律風險」是企業需要面對的其中一種風險。在日常購銷過程中,企業與眾多供應商與消費者建立各種法律關係的同時,也產生了法律風險,例如因合同問題而產生法律糾紛等。此外,任何「法律風險以外的風險」都可能帶來法律風險,例如,企業可能因財務糾紛而間接帶來法律風險。其中,刑事責任風險是最危險的陷阱。可以說,任何企業行為都潛藏著法律風險。一旦風險不期而至,企業家頓時措手不及,企業隨之陷入停滯甚至癱瘓。話雖如此,法律風險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聽之任之,毫無防備。
當今世界局勢並不明朗,經濟發展霧霾籠罩,社會發展欠穩定,科技發展一日千里。隨著全球化的發展,中國企業對外投資不斷增加,中國企業需要面臨的法律風險也相應增加。以跨國經營為例,不同司法管轄區存在著不同的法律制度,對企業經營規管範圍與程度亦不盡相同。當然,不同行業更有不同的監管環境。醫藥、生物技術、金融、資訊科技、能源特別是煤炭等行業,由於風險遠高於其他行業,政府施以較為嚴格的監管。

企業要注意保障自身的知識產權不被非法披露、使用、轉讓,亦應預防侵犯他人的知識財產權。圖為擁有較高人氣的日常用品店
作為社會中的一員,企業法人與自然人相同,需要遵守法律。具體來說,企業經營需符合法律法規、監管規定、行業準則和企業章程、規章制度以及國際條約、規則,等等。以走在時代最尖端的科技公司為例,知識產權(例如某技術的專利權)的獲得或喪失直接關係著企業的生死存亡。一方面,企業要注意保障自身的知識產權不被非法披露、使用、轉讓;另一方面,企業亦應預防侵犯他人的知識財產權。無論是「侵權」還是「被侵權」,都面臨著巨大的法律風險。違法經營便需要承擔法律責任。經濟損失以外,還包括其他損害(如損壞商譽等)風險,既影響企業長期持續發展,亦不可避免地給社會帶來負面影響。
既然法律風險無處不在,而且一旦發生危害甚鉅,正面面對是企業家們的不二選擇。面對法律風險,風險防範意識最重要,法律知識不可或缺,而通過法律途徑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亦不容忽視。
與「身體健康」並無不同,對風險的預防勝於治療。風險管理可以劃分為兩個階段:「意外前」與「意外後」。未雨綢繆,對企業進行定期「體檢」,在風險發生之前,就企業各方面——產權結構、企業管治、合同管理、財務流程、知識產權、重大投資/融資、勞動法、高管刑責/訴訟、內部管理制度等——進行法律風險評估。有關的評估必須是定期的。定期風險評估能發現可能存在的潛在法律風險,建立「防火牆」,阻擋法律風險的不期而至,防患於未然。
在風險識別的基礎上,就風險「發生的可能性」與風險「產生的後果」兩個方面,衡量有關風險一旦發生可能對企業帶來多大程度的影響。例如,在進行重大投資或重大協議簽署之前聘請律師把關,可大大減少因為合同條款漏洞等問題帶來的巨額的、非必要的商業損失。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由於風險與回報間存在著正比關係,有企業主會進行冒險性投資,挺而走險。在風險評估之後,對於風險過大的投資採取「風險迴避」的策略,「平安駛得萬里船」。風險迴避策略之外,企業還能通過損失減少、風險轉移和風險承擔三種基本風險管理策略,有效降低企業法律風險,有助於公司利益最大化。
法律風險管理需提升到戰略高度。以品質風險管理為例,產品的質量是企業的生命,與品質相關的風險是中國企業需要高度關注的另一個重點。品質風險管理需要一個系統化的過程,對產品從最初的研究、生產、市場銷售,直至最終從市場消失的整個生命周期過程,進行風險的識別、衡量、控制以及評價。換句話說,企業家需要通過提昇企業管理水平,規避法律風險,才能真正提高競爭力,延長生存期限。
最後,法律風險管理有助於提升企業價值。企業通過風險管理,盡可能將風險損失控制在企業可接受的範圍內,可增強債權人對企業管理的信心,有利於企業融資;可吸引更多的戰略投資者,支持企業的長遠發展;還可贏得消費者、供應商、社區居民、政府等的信任。企業因此得以長治久安。
電話:(852)2285 0002
傳真:(852)2546 4582
電郵:zijingluntan@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