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護動物 改善動物福利

  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傳統的家庭觀念已逐漸發生變化。近年來香港的生育率持續下降,導致人口老化問題更為嚴重。「少子化」現象在社會上逐漸普及,越來越多現代都市人選擇飼養寵物來取代生兒育女,並將寵物視為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員,甚至視寵物如伴侶,望能填滿心靈的空虛。無可否認,寵物已成為港人心中真正的「寵物」。

  2017年香港獸醫專業發展顧問研究報告顯示,本港在2016年寵物貓狗數量已達51萬隻,預計2019年更增至約55萬隻。隨著寵物地位的提昇和市民對待寵物態度的轉變,關於動物福利相關的議題亦漸受關注。然而,香港雖被稱為「亞洲國際都會」,關於動物的保護法例卻並不完善,未能追上世界的步伐,確實值得我們深思。

愛護動物 改善動物福利

在「動物守護計劃」的框架之下,協會可以幫助受虐或涉案的動物進行治療,甚至是重過新生。圖為市民參加寵物「領養日」


全球趨勢 保護動物

  縱觀全球多個先進地區,許多國際都市已陸續修訂新的動物福利法例,務求提高社會保護動物的意識。如英國於2006年制定《動物福利法》(Animal Welfare Act 2006﹚,以取代舊有的1911年《動物保護法》(Protection of Animals Act 1911﹚,新修訂的《動物福利法》採用了「主人必須主動照顧其動物」的概念。澳洲昆士蘭於2001年制定《照顧及保護動物法令》(Animal Care andProtection Act﹚,以取代1925年制定的原有法例,以滿足社會對於維護動物福祉的期望。另外,新加坡也於2015年對在1965年所制定的《動物和雀鳥法令》(Animals and Birds Act﹚作出修訂,規定寵物主人必須給予其動物合理程度的照顧。

  社會開始關注動物福利,正是因為普通大眾認為,動物是有感情的生物,牠們能夠感受到饑餓、口渴和痛楚等的意識。因此,不論是寵物主人、動物福利團體或愛護動物的人士均希望政府建立更完善、更全面、更有系統的保護動物的相關法例,以減少動物受到不必要的痛苦,更希望動物的照顧者能夠採取積極措施照顧動物的福利需要,以及加強法例的阻嚇力。

  然而,願望與實情卻剛好相反,本港現有的動物保護法例不但未能符合社會大眾的期望,更遠遠落後於世界的步伐。香港現行的保護動物的相關法例,包括:第169章《防止殘酷對待動物條例》、第139章《公眾衞生(動物及禽鳥)條例》、第167章《貓狗條例》、第168章《動物羈留所條例》、第170章《野生動物保護條例》、第421章《狂犬病條例》、第132章 《公眾衞生及市政條例》、第353章《海魚養殖條例》、第340章《動物(實驗管制)條例》等等。如此眾多的法例,卻偏偏不合時宜,未能涵蓋各種物種,為牠們的福利帶來改善和保障。

  其中,備受公眾關注的第169章《防止殘酷對待動物條例》從1935年制定以來,對其的修訂寥寥無幾,未能配合國際發展趨勢。該法例是以英國1911《年動物保護法》為本,惟英國針對舊有法例存在的不足,早於2006年已制定新例以取締舊有法例,新例要求動物照顧者主動對動物提供高標準的照顧與待遇,以免牠們備受虐待、漠視和疏忽照料。

  過去二十多年,香港愛護動物協會努力爭取改善動物福利法律,要求更健全的法律行政制度、涵蓋面廣闊、能夠保障所有動物,及以更高刑罰以懲治施虐者及引入謹慎責任的動物福利法。多年來,協會的動物福利專家透過進行研究、組織活動、與政府及不同的持份者會面及提交意見,以促進本港動物福利議程向前推進。隨著社會對動物福利的意識提高,協會和保護動物團體多年的努力終於取得回報,政府近年陸續檢討及修訂動物福利相關的法例,對第139B章《公眾衞生(動物及禽鳥﹚(售賣及繁育﹚規例》及第586章《保護瀕危動植物物種條例》先後作出修訂,而第169章《防止殘酷對待動物條例》也於今年開展公眾咨詢。協會非常歡迎政府引入「謹慎責任」的概念,該概念將向飼養動物的人士委以正向的責任,務求他們能給予動物足夠的照顧,以滿足牠們的基本需求及免卻牠們受傷害。這可確保動物在該條例的法律保障下,能得到合理的照顧及幸福的生活。協會期望香港能逐漸與國際接軌,改善法例上不足,進一步確保動物福利或切合公眾期望,全面提昇本港動物福利。

愛護動物 改善動物福利

愛協致力為新一代提供各種類型教育講座,培育他們成為富有同情心、珍惜生命的年輕人。圖為愛協為小朋友分享愛護動物資訊


修訂法例 加強執法

  要全面落實動物福利,除了保障動物的相關法例必須與時並進,不同部門亦應該落實執法、互相協調,確實處理動物福利事宜。現有法例較為零散不全,不同法例由不同部門負責,執法人員亦會出現混淆狀況,難以釐清哪條法例適用於某特定情況,以及應該如何演繹法例,最終導致出現執法困難。例如:第139 章《公眾衞生(動物及禽鳥)條例》執法部門是漁護署、第169章《防止殘酷對待動物條例》大部份個案由警方跟進,也有部份由漁護署處理;第340章《動物(實驗管制)條例》則由衞生署負責。

  作為保護動物法例的核心,警方在處理虐待動物案件及執行《防止殘酷對待動物條例》的過程,也需要與不同部門緊密合作,才能落實執行法例的工作。為了提高打擊虐待動物的能力和成效,警方在2011年實施的「動物守護計劃」,正式確立警方、香港愛護動物協會和漁護署之間的工作關係。協會24小時拯救熱線每年接收超過23,000個求助電話,其中約800宗是有關懷疑虐待動物的投訴,協會檢核部擔任協助的角色,對任何懷疑虐待動物的投訴進行詳細和慎重的調查和分析。如發現有涉及虐待的成分,協會會通知警方及漁護署或相關的執法部門進行介入調查,甚至進一步提出檢控。此外,協會也會提供專業意見和獸醫報告,也會為受虐或涉案的動物提供治療及照顧,直至案件結束。如果最後法庭判決將動物交予協會照顧,協會也會為動物尋找新主人,讓牠重過新生。在「動物守護計劃」的框架之下,不單止是調查虐待動物案件上的合作,協會更可以幫助受虐或涉案的動物進行治療。這類型的合作確實能夠加強執法部門之間的交流及合作,也能夠讓受虐動物的福利得到提昇。協會歡迎政府各部門之間繼續推出保護動物的計劃及措施,也期望政府能夠增加執法人員以加強執法力度,並為執法人員提供相關培訓以提昇執法成效,務求在重新審視法例的同時,也能落實執法工作,加大力度保障本港動物福祉。

愛護動物 改善動物福利

香港雖被稱為「亞洲國際都會」,關於動物的保護法例卻並不完善,未能追上世界的步伐。圖為街上遊蕩的流浪貓


政策教育 雙軌並行

  全面提昇動物福利,單靠法例監管及嚴厲懲治違法者,往往未能深入問題的根源,讓香港發展成為真正「動物友善之都」。為改善動物福利,政府應該增撥資源協助推動教育計劃,培育市民認識動物、了解動物福利、照顧動物常識及負責任主人的正確資訊,實現政策教育雙軌並行的措施,為動物提供更佳保障。

  筆者深信,教育是改變社會的關鍵且不可缺少的一環,尤其是對於兒童及年輕人。香港社會不斷變遷,現今的青年一代沉醉於高科技世界,接觸動物的機會或將減少。如果缺乏對動物的正確觀念,或會使他們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對動物造成傷害,包括推崇動物表演,讓野生動物無休止地表演各種違反自然行為的雜耍馬戲;支持購買寵物,變相鼓勵不法份子不斷繁殖動物;缺乏照顧動物的認知,可能會導致疏忽照顧動物,使牠們受到不必要的痛苦。

  筆者認為關懷的對象及範圍不應僅局限於動物,而是每位普通市民,如能培育出一個懂得尊重、關愛及能夠與動物和諧共存的社區,獲益最大的便會是動物。為讓愛護動物的理念傳承下去,協會致力為新一代提供各種類型教育講座、專業培訓、工作體驗及社區參與的機會,培育他們成為富有同情心、珍惜生命的年輕人。協會將於2021年建成的「愛護動物協會百周年動物福利暨教育中心」將會成為協會教育發展不可或缺的平台。新中心亦會成為亞洲區重點的動物福利教育基地,並配備一系列完善設施,包括:動物福利學習中心、禮堂、研討室、圖書館和常設展覽空間,以滿足港人對動物日益增長的興趣,務求成為一個教育更多青年人動物福利的重要橋樑。

愛護動物 改善動物福利

寵物被視為很多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員,成為正在的「寵物」。圖為不少寵物主人攜犬散步的沙田彭福公園


結語

  時至今日,香港的動物福利工作仍然處於發展階段,如要真正成為一個動物友善城市,將有很多範疇而工作需要改進。筆者冀望繼續提供多元化的動物福利計劃及動物相關的服務,以逐步實現人類與動物和諧共處的社會。

者係香港愛護動物協會副總監(檢核部主管)


掃描二維碼關注紫荊論壇

來稿聯繫方式:

電話:(852)2285 0002

傳真:(852)2546 4582

電郵:zijingluntan@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