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是一個擁有700多萬人口的大城市,但從面積上來看,香港又是一個很小的城市,只有約一千平方公里。鴉片戰爭以後,香港被強佔並進行了長達150多年的殖民統治。英國利用香港作為跟中國進行貿易的據點,這成為香港發展為貿易中心的主要基礎。本文擬從歷史、地理、城市發展的角度分析香港的特色,以及香港在粵港澳大灣區能夠發揮的作用。

1978年內地實行改革開放後,香港抓住機遇大力發展轉口貿易,「三來一補」模式開啟了香港製造業向內地產業轉移的先河。東莞太平手袋廠是當年內地首家「三來一補」企業,圖為「廣東改革開放40周年展覽」中關於太平手袋廠的展品
鴉片戰爭後很長一段時間,香港逐步發展成為全球最重要的貿易中心之一。然而,20世紀50代韓戰爆發後,香港和英國一起停止了與中國的貿易。過去賴以為生的貿易不能持續,對香港而言是一個很重要的挑戰,從此之後,香港的經濟開始從貿易轉向工業化。1978年之前的很長時間裡,香港和中國內地的經濟基本是分割的,香港的經濟發展主要靠其本土製造業。在中國改革開放初期,香港製造的產品在內地很有吸引力。
1978年以後,中國開始實行對外開放,香港再一次面臨很大的轉變,那時候可以把製造業轉移到珠三角發展。香港把握機遇,從過去的貿易和服務業的中心,很快發展成為領先的世界城市,提供貿易和商務的專業服務,為香港提供產業升級的巨大機會,逐步發展成為一個領先的世界城市。1997年香港回歸以後,亞洲金融危機爆發,香港經濟受到衝擊,這導致往後數年香港經濟處於低谷,直到2003年中央政府出台一系列的支持措施,才讓香港的經濟恢復,並達到非常高的水準。但是2008年又出現了世界性的金融危機,衝擊全球經濟,香港也承受一定的影響。2018年以來爆發中美貿易摩擦,對香港未來發展或有深刻的影響。
根據英國一個研究世界城市的組織Globalizationand World Cities Research Network(簡稱GaWC)發布的2018年最新結果,排名前三位的世界城市分別是倫敦、紐約、香港。中國內地城市北京﹙第四﹚和上海﹙第六﹚也排在前列,但香港毫無疑問是在第三位,這顯示了香港最重要的特色:高度全球化的、領先的世界城市。
從全球金融中心的排名來看,按英國倫敦Z/YenGroup自2007年起每年發布兩次的排名,香港大部分時間排在第三位,新加坡有時候會暫佔第三。2011年3月的排名中,香港得分非常接近紐約、倫敦,之後得分稍為回落。今年3月最新的城市排名中,香港第三,得分與倫敦和紐約接近。我們看到第五名是上海,第四名是新加坡,他們的得分都十分接近香港。這表明香港現在很領先,但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也面臨其它城市的挑戰。

由於深圳港的崛起、貨物直接從深圳出口,促使香港的貿易形態發生轉變,離岸貿易變得越來越重要。圖為深圳港
香港與中國內地非常密切的經濟關係是香港的又一個特色。1978年以前,香港出口貨物當中主要還是以香港製造的產品為主。中國內地實行改革開放以後,香港的轉口貿易逐漸增多,轉口的產品不是自己製造的,而是進口以後再出口。轉口貿易在香港貿易中至今還是舉足輕重的,轉口是香港重要的特色。轉口貿易的發展速度很快,1991年到1997年,轉口貿易規模翻了一番;1997年到2008年,又翻了一番。2008年金融危機以後,轉口貿易增長速度下降,有時還會出現負增長的情況。
在當前中美貿易戰的大背景下,香港的轉口貿易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大規模的轉口貿易,主要是通過陸路交通運輸,經香港與深圳的邊界往來香港與中國內地。跨界陸路貨運交通在2005年達到高峰,當年有一千萬輛貨車通過港深邊界。但隨後由於深圳港的崛起、貨物直接從深圳出口,跨界陸路貨運交通量有所下降,也促使香港的貿易形態發生轉變,離岸貿易變得越來越重要。但港深邊界仍然非常繁忙,雖然現在的跨界貨車數量相比2005年下降了約40%,但其他跨界車輛數量不斷增加,特別是內地旅客來港旅遊推動客運車輛增加。
目前香港與內地的經濟關係非常密切,在香港的進口、出口與轉口貿易中,40%-50%都是與內地有關的,香港高度依賴內地,與美國的貿易只是很小的一部分。1990年代開始,香港與內地進一步加強了經濟聯繫,對內地經濟的依賴度越來越強。另一方面,1980年代開放之初,內地﹙特別是珠三角﹚經濟對香港的依賴度也很高,但是之後逐步下降,並出現了不對稱的情況。香港越來越依賴內地,但內地對香港的依賴度在下降,怎麼處理這個不對稱的動態關係,非常具有挑戰性。
深圳的科創和研發等高科技企業發展非常快,大部分主要是依靠內地發展起來的,香港在這些企業發展中起的作用相對有限。這是對香港的第二個挑戰。香港怎麼在發展過程中一起前進?香港的大學是非常領先的,我們現在也希望香港的大學能夠在珠三角、廣東、甚至整個中國的科技創新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目前香港內部規劃面對的問題是人多地少。產業發展需要土地,為市民提供優質的生活環境、以至吸引專業人才也需要土地。圖為建築密集、人流熙攘的香港街頭
粵港澳大灣區現在被提到了國家戰略的高度。2017年,李克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大灣區的發展思路,到2019年2月公布了大灣區發展規劃。現在的大灣區有三個城市差不多是並駕齊驅的,就是香港、深圳和廣州,三者的GDP和其他方面的實力都非常強大。從大灣區的規劃可以看到,從國家領導到廣東省及各個地方的官員,都非常重視香港在大灣區的發展,也非常強調將來怎樣發揮「一國兩制」的作用。因為有香港與澳門,使得粵港澳大灣區與長三角和渤海灣大灣區完全不同。香港是高度國際化的,提供了一個國際化平台。粵港澳大灣區的內地企業、人才離香港很近,使得粵港澳大灣區與長三角有很大的差別。儘管說「一國兩制」有很多的局限性,影響兩地之間的溝通和交流,但同時這也是一個很好的平台。通過香港可以很容易進入西方市場,因此香港在大灣區中的作用非常特別。
香港未來的發展方向,一方面要重視香港內部的規劃,鞏固其領先的世界城市地位、各方面的素質和競爭力。通過規劃好香港在金融產業、財富管理、貿易和高等教育、文化產業和旅遊業的發展,提升香港內部的競爭力,才能支撐大灣區、甚至是大中國將來的社會經濟發展。目前香港內部規劃面對的問題是人多地少。產業發展需要土地,為市民提供優質的生活環境、以至吸引專業人才也需要土地。生產和生活的環境要同時規劃好和建設好,才可把香港的世界城市地位發揮出來,也才能發揮香港在大灣區內的特殊作用。
另一方面,要推動香港與珠三角等其它城市的外在聯繫,包括廣深港高鐵、港珠澳大橋的開通,使得香港與珠三角的聯繫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香港九龍與深圳福田中央商務區有高鐵接駁,19分鐘就可以到達。交通聯繫對兩個城市將來的發展,應該有巨大的影響。港珠澳大橋目前車流量不大,一是因為政府控制汽車通行,二是大橋建成後需要一個客流培育期,我們要給5年到10年的時間,來看大橋發揮的作用,相信它對整個區域將來的社會和經濟發展的影響應該是非常巨大的。
香港是世界級城市、高度國際化的城市、經濟自由度最高的城市。香港創辦企業成本很低,很快就可以成立一個公司開始做生意,是市場經濟最典型、最自由的市場。香港擁有世界領先的專才與世界領先的大學,如果去香港與不同的機構打交道,會發現香港的人才非常可觀。香港人才的水準很高,香港的大學排名在世界領先,這是重要的資源。香港與內地經濟關係非常密切,也是連接中國與世界重要的橋樑。內地的企業與世界打交道,香港是非常重要、非常方便、非常臨近的結點,香港將在粵港澳大灣區的未來發展中發揮巨大的作用。
電話:(852)2285 0011
傳真:(852)2546 4582
電郵:zijingluntan@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