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國慶這些故事,你一定要知道!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知識傳媒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基本陳列中,關於新中國成立時的紅色文物展出頗為引人矚目。這些珍貴的文物,不僅展示著新中國成立時的點滴故事,也向世人呈現著鮮為人知的歷史。

關於國慶這些故事,你一定要知道!

《開過大典》油畫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設計原稿

關於國慶這些故事,你一定要知道!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設計原稿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旗圖案設計者叫曾聯松(1917—1999年),浙江瑞安人,少年時代酷愛美術和書法。1949年7月,他懷著對祖國的熱愛,投入到國旗圖案的設計工作之中,但進展並不順利。一個群星閃爍的夜晚,他決定用五顆五角星在旗面左上方,大星的一個角尖指向正上方,四顆小星各有一個角尖正對大星中央。最終曾聯松設計的五星紅旗圖案經過初選、複選和終選,從眾多圖案中脫穎而出。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開國大典上親手升起五星紅旗,象徵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見證了中國歷史新篇章。

禮炮齊鳴慶開國

關於國慶這些故事,你一定要知道!

開國大典時使用的禮炮

中國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基本陳列中,展示著一門開國大典時使用的禮炮。

這門禮炮通長3米多,高1米多,口徑75毫米。1949年8月,中共中央決定在開國大典上鳴放禮炮,但當時並沒有專用禮炮。聶榮臻司令員指示從張家口等地調來老式山炮,來源主要是繳獲日軍的戰利品以及山西兵工廠仿日本山炮製造的一四式山炮。同時,從各炮兵部隊選調軍政素質好的排、連、營幹部和戰鬥英雄,組建禮炮團。

開國大典當天,禮炮被整齊地安放在東三座門內(即現在公安部和中國國家博物館之間的位置),炮口面對牆體。下午3時,開國大典儀式正式舉行,54門禮炮(代表著當時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的54個單位)齊鳴。以此象徵中國人民空前大團結。

開國大典後,這批禮炮又被多次使用,後經7312廠改造,存於北京某炮庫。中國革命博物館於1988年9月將其徵集入館。它作為開國大典的重要見證物,向觀眾默默講述著那段歷史。

開國第一大印

關於國慶這些故事,你一定要知道!

開國第一大印

中央人民政府印是頒發各種法令、命令、指示和行使其他權力時鈐印公文的憑證信物,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時任籌備會常委會副主任的周恩來、陳叔通,副秘書長餘心清、齊燕銘都為治印的籌畫工作付出了極大精力。在銅刻技藝中成就極高的張樾丞承接了鐫刻中央人民政府印這項光榮而艱巨的任務。他翻閱大量資料,經過多種繁複工序,終於在1949年10月31日完成這項工作。這枚中央人民政府印字體為扁宋體,而非以往官印的篆體。為使字文排列對稱、整齊美觀,特加入「之」字,即「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之印」。使用的銅料密度大、質地硬。印型為正方形,印面邊長9釐米、印體厚2.5釐米、印柄長10.9釐米,印體和印柄是分別製作後旋接上的,印柄中間略凹進,整體造型簡樸而莊重。這枚國印在建國初期多次行使它的神聖使命。1959年5月,國務院秘書廳將這枚開國第一大印連同其他政府印信一起撥交中國革命博物館收藏。


關於國慶這些故事,你一定要知道!

本文刊載於《知識》雜誌第108期,作者/王海蛟。


-End-

熱文精選

關於國慶這些故事,你一定要知道!

☝️點擊圖片即可跳轉

關於國慶這些故事,你一定要知道!

☝️點擊圖片即可跳轉

關於國慶這些故事,你一定要知道!

☝️點擊圖片即可跳轉

關於國慶這些故事,你一定要知道!


更多有趣味

有價值的資訊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