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段崇智日前發表公開信質疑被捕學生遭警方“不合理對待”,引發輿論反彈。香港特區前特首梁振英撰千字文駁斥公開信,指出段崇智是在壓力下“縮骨(退縮)”。@人民日報更是指出,在沒有經過權威調查、充分了解各方情況的前提下,只是把被捕學生的單方面說法呈現出來,是否能拼出完整的事實?
10月18日,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段崇智發表公開信指出,校方逐一聯絡逾30位被捕同學,其中大部分稱曾遭不合理對待,並親述被拖延就醫、求見律師家人無果、被逼搜身等。段崇智校長因此要求警方查明細節後清晰交待,並稱將為被捕學生提供協助。這封信自發出後,引發廣泛關注,但也帶來巨大爭議。有網友表示:“全信只呈現了被捕學生的一面之詞,那些被激進分子傷害的學生和老師誰來代表呢?”這樣的擔憂,不無道理,值得認真對待和反思。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表示:“我留意到他與學生的對話,他在公開信中稱有很多學生在示威或被拘捕過程中遭遇了他們認為的不公平對待,這一定要拿出客觀、持平的證據來展示究竟發生了什麼。”
香港警方則質疑公開信中連最基本資料也看不到,對任何方面都不公平。警察公共關係科署理總警司江永祥18日表示,以往聲稱受屈人士,每次交代時,“內容都會有所不同”,增加警方跟進難度。如果當事人拒絕協助調查,便不能還原事件。
教聯會主席黃錦良表示,段崇智作為大學校長,通過與學生溝通的方式去了解學生想法,這個相信大家是可以理解的;但當與學生對話時,還希望校長可以更加全面了解事實的真相是什麼。如果有同學在被捕時受到不合理對待,他非常建議同學向警方提供信息,幫助警方調查及還原真相。
這封信自發出後,帶來巨大爭議,輿論質疑段崇智在未有充分證據下只是聽信被捕學生一面之詞,有失公允。
香港特區前特首梁振英19日在其個人社交媒體發文稱段崇智的公開信是為了他個人的解脫,斥其此舉是是“縮骨”、“甩身(脫身)”。
梁振英表示,各大學的部分學生壓迫校長表態,是為了將違法行為反黑為白,在校園內外確立運動的正當性,鼓動更多學生以違法甚至暴力行為和香港“攬炒”。
梁振英質問,不知道段和大學管理層有沒有“順便了解一下這些同學在被捕前的行為?”包括他們有沒有扔磚、放火、扔汽油彈?有沒有破壞地鐵站、襲擊警察、毀壞大中小型企業的商店財物?有沒有煽惑他人? “如果你不知道,你有沒有責任同樣了解一下?如果你知道,你會報警嗎?”
有媒體提到,段崇智的態度發生過巨大轉變,10日他曾與學生、教師及校友舉行對話。段崇智指責暴力,稱對於校園範圍被破壞、塗鴉及噴漆等感到心痛,認為涉事者沒有考慮校園持不同意見人士的感受。當時他不時被學生打斷發言,以鐳射筆照射,會面完結後更被包圍一小時,有人拍打其車輛。
段崇智10月10日與學生對話時,被人使用綠色鐳射筆照射。圖:大公
梁振英就此質疑段崇智態度驟變,“你昨天的公開信更沒有半句批評學生(包括和你公開會面時的囂張粗鄙、跳上檯面向你撒紙錢)的惡劣行徑。”
梁振英稱,中大學生會公開說“提醒段校長,公開信只是一切支援工作的第一步……”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可以揣摩一下。近年香港的大學學生會都是“玩政治的”,當中還有無恥無敵的高手,但不是每個大學校長都是懂政治的。
人民銳評:怎樣做才是真正對香港年輕人負責?
關愛學生是一位教師、一位校長的“天職”,教育學生全面客觀地看待和分析社會問題更關乎學生的成長成才。在沒有經過權威調查、充分瞭解各方情況的前提下,只是把被捕學生的單方面說法呈現出來,是否能拼出完整的事實?是否能體現出真正的客觀、公正?是否可能帶偏輿論,進而干擾獨立的檢控和審判?段校長是香港最知名的大學校長之一,是嚴肅的學者,一言一行會對香港社會產生很大影響。段校長亦對這份責任非常清楚,他在信中專門表示,“必須謹慎運用大學的公信力”“不能倉促行事”。但我們從這封只有“被捕學生的聲音”的信中,卻讀不出本該有的客觀、慎重,反而更多感到的是偏頗和臆測。
我們無法想像,這封公開信會對那些遭受極端激進分子傷害、不願參與任何形式暴力卻被裹挾其中的學生,那些渴望尋覓知識和真理、反對校園政治化的學子,那些希望與激進學生理性溝通卻被辱駡、恐嚇、禁錮的老師,甚至那些至今仍躺在醫院的受傷警員及其家屬,造成怎樣的傷害。
或許這封信的價值,在於提供了一個反思的契機:到底怎麼做,才是真正對香港年輕人的未來負責?面對偏激、情緒化、甚至信奉暴力的年輕人,我們是聽之任之、無原則為其開脫,還是堅決指出他們思想上的錯誤,糾正行動上的偏差?倘若教師甚至深受尊重的大學校長也“隨波逐流”,不辨是非、不講對錯,對極端激進的觀點乃至暴力一味縱容,那麼就不是真正愛護年輕人,而是在親手毀了他們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