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蜕变中的平壤

平壤常來常新

中朝兩國是親密的同志、真誠的朋友,但是對於許多中國民眾而言,朝鮮依然顯得有一絲神秘。

登上江邊為紀念金日成而建的主體思想塔頂,俯瞰整座城市,眼前所見,平壤已是一座具有相當規模的現代化都市了。朝鮮經過幾年努力,對內致力經濟改革,對外採取開放政策,國家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

感受蜕变中的平壤

朝鮮主體思想塔

感受蜕变中的平壤

柳京飯店

市中心的標誌性建築——柳京飯店,是一座金字塔式摩天大樓。於1987年開始興建,儘管90年代初已然竣工,但因受到美西方國家制裁,致資金不足,使得內部裝修和外牆工程停頓。如今飯店外牆已嵌上玻璃幕牆,裝設了LED燈飾。燈光璀璨,朝鮮國旗的圖案在夜色下閃爍發光。

感受蜕变中的平壤

“阿里郎”智能手機

位於普通江畔的普通江酒店雖名叫普通江,然而一點也不普通,是少有的提供網絡服務的酒店,讓大家馬上能與外界聯繫上,不至於“失聯”。如今平壤市民不僅開始使用國內品牌“阿里郎”的智能手機,甚至還開通了交友軟件,可謂與時俱進。

感受蜕变中的平壤

平壤順安國際機場出境管制區禮品店

感受蜕变中的平壤
機場免稅品商店

平壤順安國際機場航廈內部敞亮,設有免稅品商店,商品包括茅台酒和中華香煙等。在通關的檢查中,海關人員主要集中檢查旅客擕帶的電腦、手機、U盤,以及國外雜誌和報章等,除此以外,幾乎是一律放行,可以說是跟國際接軌。

中朝友誼塔

感受蜕变中的平壤

中朝友誼塔

中朝友誼塔的建築地址和建築造型由1958年周恩來總理訪問朝鮮時與金日成首相親自選定和審核。據陪同的朋友講。6月21日,習近平主席和夫人彭麗媛參謁了中朝友誼塔,習主席在題詞薄上題詞:“緬懷先烈,世代友好”。

友誼塔兩側的浮雕描述了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朝鮮戰爭與和平時期的故事,紀念館內有巨型的壁畫,描繪當年彭德懷元帥率志願軍入朝抗美,與朝鮮軍民並肩作戰,抗擊以美國為首、打著聯合國旗號的侵略軍的戰鬥場面。

感受蜕变中的平壤

平壤地鐵

感受蜕变中的平壤

在平壤體驗世界上最深的地鐵

感受蜕变中的平壤

平壤地鐵車廂內

平壤地鐵始建於1968年,由中國和前蘇聯援建,1973年正式建成運營。地鐵剛通車的時候,曾使用中國製造的車廂,之後採用來自德國的車廂,2016年,朝鮮本地製造的新款車廂也開始投入服務。

目前運營的平壤地鐵有兩條路線:千里馬線和革新線,呈十字交叉型貫通全城,全程34公里,共有17個站。早先對外國旅客開放的只有千里馬線上的復興、榮光兩站,如今千里馬線全線都能夠搭乘。地鐵票價分為本國乘客和外國旅客兩種,後者需要支付的票價比前者高很多。

平壤地鐵能讓人聯想到北京的地鐵一號線。事實上,中國援建平壤地鐵時,北京的地鐵也剛開始動工,故給人以似曾相識之感。

感受蜕变中的平壤

平壤地鐵線路圖

感受蜕变中的平壤

一名站方人員立於1945年韓國脫離日本獨立的紀念壁畫前。

最讓眾人交相讚嘆的是月台兩面大型的馬賽克壁畫,內容主要是歌頌人民領袖和國家建設成果,畫面精細,色彩絢麗。頂端的水晶吊燈及大理石廊柱都保養得非常完好,絲毫沒有歷史滄桑的痕跡。

萬壽台創作社

感受蜕变中的平壤

萬壽台創作社位於平壤市平川區,佔地面積12.6萬平方米,是朝鮮規模最大、藝術水準最高的美術創作基地,直屬朝鮮勞動黨中央宣傳部領導。創作社始建於1959年,今年正好是其成立60周年,經過一個甲子,由最初的十幾人發展為如今4,000餘人規模,其中各類藝術家達700多人,匯集了朝鮮的頂級藝術人才。

感受蜕变中的平壤

萬壽台創作社藝術家作品

感受蜕变中的平壤
萬壽台創作社藝術家在創作風景畫作品

朝鮮畫深受中國國畫影響。但與中國國畫寫意為主不同,朝鮮畫更加寫實,色彩更加濃重豐富,遠看有些像水彩畫,給人強烈的視覺衝擊感。朝鮮的美術作品銷路非常好,不論是宣傳畫、風景畫、肖像畫,還是造價不菲的寶石畫,都有各自的市場,甚至能經常接到海外訂單。

本文發表於《紫荊》雜誌2019年10月號


責編:莫潔瑩、趙珊

編輯:余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