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西藏民主改革六十周年。六十年前的民主改革,對西藏各族人民而言,有哪些非同尋常的意義?民主改革對西藏社會產生了哪些巨大影響?六十年來,西藏人民的生活發生了哪些顯著變化?圍繞以上諸多問題,在新中國七十華誕之際,本刊記者專訪了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主席齊扎拉。
記者:今年是西藏民主改革六十周年,六十年來西藏自治區發生了哪些變化,取得了哪些成就?
齊扎拉:六十年前的西藏民主改革,徹底摧毀了政教合一的封建農奴制度和生產資料封建領主所有制,徹底砸碎了封建精神文化枷鎖和封建政治壓迫,過去依附於封建農奴主、掙扎在饑餓與死亡線上的百萬農奴翻身得解放,成為新西藏的主人和國家的主人。西藏自此從黑暗走向光明、從落後走向進步、從貧窮走向富裕、從專制走向民主、從封閉走向開放,實現了短短六十年、跨越上千年的人間奇跡。
一是人權保障的奇跡。民主改革以前,佔西藏總人口95%的農奴只是“會說話的工具”,享受不到作為人的基本權利。民主改革後,翻身的農奴不僅在生存、婚嫁、流動、居住、勞動、人生自由、人格尊嚴、接受教育等方面享受到了從未有過的權利,而且在1961年下半年的西藏各地普選中,開始享有憲法和法律賦予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第一次以主人翁的姿態登上西藏的政治舞台。1991年當選為西藏自治區人民副主席的拉巴平措曾經是農奴的孩子,此時的政府班子裡有一位特殊的同事,他家曾經的領主——1983年當選自治區人民政府副主席的吉普·平措次登。在舊西藏有著天壤之別的農奴主和農奴,在人民政府裡都當選為自治區副主席,以完全平等的公民身份擔任如此重要的公共職務,這在舊西藏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二是經濟發展的奇跡。民主改革極大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極大提高了生產力發展水平。同時,六十年來,中共中央始終高度重視西藏工作、始終深切關懷西藏人民,先後召開六次西藏工作座談會,從政策、資金、項目等方面給予特殊傾斜、巨大支持。特別是中共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自治區各族人民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治邊穩藏重要論述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處理好“十三對關係”為根本方法,大力發展高原生物、旅遊文化、清潔能源、綠色工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數字、邊貿物流等“七大產業”,西藏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邁步快進。地區生產總值連續26年保持兩位數增長,增速穩居全國前列。2018年,全區生產總值達到1,477.63億元(人民幣,下同),是1959年的191倍;人均生產總值達到4.34萬元,是1959年的68倍。
三是基礎設施建設的奇跡。六十年前的舊西藏,沒有一條現代意義上的公路,交通閉塞,運輸靠人背畜馱。隨著青藏、川藏公路開通,貢嘎機場建成,青藏鐵路通車,西藏交通事業走上了“快車道”。現在的西藏,公路、鐵路、航空四通八達,基本建立起了綜合立體交通網絡,“坐上火車去拉薩”早已成為現實,“空中金橋”飛架神州內外,高速公路穿山越嶺、不斷延伸,農牧區的“揚灰路”“泥巴路”變成了柏油路、水泥路。2018年,自治區公路通車里程達9.78萬公里,99%的建制村通了公路,建成了6條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660公里。青藏鐵路、拉日鐵路建成運營,通車里程達785公里,拉林鐵路進入鋪軌階段,川藏鐵路全面啟動規劃建設。建成運營5個民航機場,開通92條國際國內航線,通達48個通航城市,2018年航空旅客吞吐量達52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達4萬噸。舊西藏僅有一座125千瓦、只供應少數上層貴族且斷續發電的小水電站,經過不斷努力,自治區相繼建成水電站、火電站、地熱電站、光伏電站400多座,建成青藏、川藏輸變電聯網工程,實現藏電外送。2014年冬季,拉薩市城區實現天然氣供暖,在海拔3,600米以上的城市實現供氣供暖,應該說這些在人類歷史上都是首次。
四是社會事業進步的奇跡。1980年,中國西藏HDI(聯合國人類發展指數)非常低。從1980年到2015年,世界平均HDI增加了0.158,中國HDI增加了0.315,西藏HDI增加了0.420,高於中國平均增幅,也遠高於周邊國家同期增幅。西藏在全國率先實行“三包”(包吃、包住、包基本學習費用)政策和15年免費義務教育,2018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93.9%。西藏在全國率先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各項社會保險參保人數達到370.74萬人次,各類社會福利機構達91個,逐步實現對孤兒、老人和老年僧尼等特殊人群的集中供養。社會事業的快速發展,一個重要成果就是通過實施脫貧攻堅,西藏累計減少貧困人口44.7萬人,貧困發生率降到6%以下,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突破3萬元和1萬元大關,增速連續3年位居全國第一;一個重要標誌就是已建成以拉薩為中心、遍布城鄉的藏西醫結合醫療衛生服務網絡,基本控制並清除包蟲病、大骨節病等高原性地方病,人均預期壽命提高到70.6歲,是民主改革前的2倍,人口從1959年的122.8萬增長到2018年的343.82萬。
雅魯藏布江
五是生態環境改善的奇跡。我們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亞洲水塔,是地球第三極”“保護好青藏高原生態就是對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最大貢獻”的囑託,鑄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自1988年建立珠穆朗瑪峰自然保護區以來,我們已建立47個各類自然保護區(其中國家級11個),保護區總面積佔全區國土面積的34.35%,建立了22個生態功能保護區(其中國家級1個)、4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9個國家森林公園、22處國家濕地公園以及4個地質公園(其中國家級3個)。實施生態安全屏障保護與建設工程和“兩江四河”(雅魯藏布江、怒江、拉薩河、年楚河、雅礱河、獅泉河)流域造林綠化工程,確保了“湖湖碧水淨,江江清水流”。實施更加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堅持最嚴的制度、最嚴的法治,依法整治破壞生態環境行為,促使良好生態環境全民共享共建。目前,自治區森林面積接近1,500萬公頃,森林蓄積量22.83億立方米,天然草地面積8,893.33萬公頃,濕地652.9萬公頃,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達到98.5%,珠穆朗瑪峰區域環境空氣質量繼續保持在優良狀態,達到一級標準,世界氣候調節器的作用得到很好發揮。只要我們繼續像保護自己的眼睛一樣保護自然,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西藏就一直會是“世界上最後一方淨土”,一直會是世界上環境質量最好的地區之一。
3月28日,慶祝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大會在拉薩布達拉宮廣場舉行(圖:新華社)
西藏六十年滄桑巨變,輝煌成就舉世矚目,離不開中共中央的堅強領導,離不開中共中央、國務院和國家機關部委、對口支援省市、中央企業、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持,離不開西藏各族人民的團結奮鬥、感恩奮進。歷史和實踐充分證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無比優越,充分證明了祖國大家庭無比溫暖,充分證明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無比正確,充分證明了中央民族宗教政策無比英明。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西藏迎來了更加寶貴的機遇。習近平總書記親自為西藏工作把舵定向、謀篇布局,先後發表一系列重要講話、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制定一系列特殊優惠政策、確定一系列重大建設項目,豐富和發展了中央治藏方略,開啟了西藏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中共十九大精神,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抓住發展機遇,建設美麗幸福西藏,繁榮優秀傳統文化,保護高原生態環境,實施更加積極的開放政策,廣泛開展對外交流合作”的諄諄教誨,描繪新時代西藏發展新畫卷。
記者:眾所周知,西藏是一個多民族宗教地區,請問西藏自治區政府在保護宗教信仰自由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
齊扎拉:世界三大宗教在西藏都有傳播。公元前5世紀,象雄王子辛繞米沃齊在西藏原始信仰基礎上,吸收周邊文化,創立西藏本土最早的原始宗教苯教。公元7世紀,松贊干布統一西藏各部落,建立吐蕃政權後,與中原地區及印度、尼泊爾交流日益頻繁,佛教傳入吐蕃,後經過“佛苯之爭”,佛苯相互滲透、借鑒、吸收,先後經歷初傳、形成、發展等階段,歷時1,300多年,最終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藏傳佛教。唐永徽2年(公元651年),大食與中國正式通使,此後,阿拉伯和中亞穆斯林開始在西藏西部及西北部頻繁活動。吐蕃王朝時期,軍事力量逐漸強盛的吐蕃開始與信仰伊斯蘭教的大食征戰,導致大食伊斯蘭使者頻繁往來於邏娑之途,這是最早進入西藏的穆斯林。公元16世紀,克什米爾等地穆斯林通過經商進入西藏並定居。公元17世紀,來自青海、甘肅、陝西、雲南、四川的駐藏清軍及進藏回族商人也相繼定居西藏,他們與當地藏族通婚,其後裔構成了西藏世居穆斯林主體。天主教是在1865年,由法國神父鄧德亮傳入西藏芒康鹽井一帶,他主持修建了西藏唯一一座天主教堂。
西藏民主改革廢除了政教合一制度,實行政教分離,恢復了宗教本來面目。我們認真貫徹中央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保護和尊重各民族宗教信仰自由。自治區佛教活動場所有1,787座,教職人員4.6萬餘名;清真寺4座,世居穆斯林12,000余人;天主教堂1座,信徒700餘人。在西藏,不論是信仰宗教還是不信仰宗教,不論是信仰藏傳佛教、伊斯蘭教、天主教等宗教,還是信仰藏傳佛教內部的寧瑪、噶舉、薩迦、噶當、格魯、苯波等教派,都受到尊重和保護,實現了真正的宗教和睦。當然,由於歷史原因,藏傳佛教在西藏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和社會影響,我著重從藏傳佛教說一下自治區保護宗教信仰自由情況。

7月18日,由中國佛教協會西藏分會組織的2020年度藏傳佛教學經僧人晉升格西“拉讓巴”夏季預考在西藏拉薩甘丹寺舉行,來自西藏多個寺廟的12名僧人應考。圖為眾僧見證考評老師提問考僧(趙朗攝)
宗教活動正常進行。各族群眾都按照自己的宗教傳統進行宗教活動。藏傳佛教寺廟學經、辯經、晉升學位、受戒、灌頂、誦經、修行等傳統宗教活動正常進行,每逢重大宗教節日都循例舉行各種活動。信教群眾家中普遍設有經堂或佛龕,轉經、朝佛、請寺廟僧尼做法事等宗教活動正常進行。完成對藏文大藏經的校勘出版,印製《甘珠爾》大藏經供給寺廟,滿足僧尼和信教群眾的學修需求。
活佛轉世有序傳承。活佛轉世制度作為藏傳佛教特有的信仰和傳承方式,得到國家和西藏自治區各級政府的尊重。2007年,國家頒布了《藏傳佛教活佛轉世管理辦法》,進一步規範了活佛轉世。截至2018年,已有91位新轉世活佛按宗教儀軌和歷史定制得到批准認定。
宗教人士培養不斷規範。不斷完善藏傳佛教僧人學經制度。在北京和拉薩分別建有中國藏語系高級佛學院和西藏佛學院,作為藏傳佛教高級宗教人才培養基地,系統招收培養藏傳佛教教職人員。截至2018年,西藏自治區已有117名學經僧人獲得了格西“拉讓巴”學位,68名僧人獲得了中國藏語系高級佛學院“拓然巴”高級學銜。
寺廟和僧人權利得到保障。寺廟得到維修和保護。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央政府累計投入14億多元對西藏文物和重點寺廟進行了大規模維修。同時,自治區財政每年安排一定資金,重點用於非文物保護單位的中小型寺廟維修保護。自治區在編僧尼全部納入社保體系,實現醫療保險、養老保險、最低生活保障和人身意外傷害團體險全覆蓋,每年免費為僧尼進行一次健康體檢、建立健康檔案,自治區寺廟僧舍維修納入保障性住房建設規劃。
宗教事務管理有法可依。國家和西藏自治區依照法律法規對宗教事務進行管理,依法保護宗教信仰自由、保證正常宗教活動有序進行、保障宗教團體的合法權益。改革開放以來,西藏自治區緊密結合西藏實際,先後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和規範性文件,依法依規加強對宗教事務的管理。2017年,國家修訂公布了《宗教事務條例》。西藏自治區依法出台了關於進一步加強藏傳佛教活佛教育培養管理、藏傳佛教代表人士教育培養管理、宗教活動管理、規範宗教活動場所建設和修繕審批管理、西藏佛學院分院管理等多份規範性文件,使西藏自治區宗教工作頂層設計更加完善、制度體系更加健全。
記者:作為“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近幾年西藏的對外開放備受關注,請介紹一下相關情況。西藏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文化交流方面有哪些合作和項目?西藏如何發揮自身獨特的區位優勢,在“一帶一路”倡議中擴大對外開放合作方面有哪些重點規劃和布局?
齊扎拉:建設“一帶一路”是中國實施新一輪擴大開放的重要舉措。習近平總書記曾把“一帶一路”建設形象地比喻成為為中國這隻大鵬插上兩隻翅膀。今年6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為“2019·中國西藏發展論壇”發來賀信,要求我們“實施更加積極的開放政策,廣泛開展對外交流合作”,更加提振了我們融入“一帶一路”的信心。祖國“扶搖而上九萬里”,西藏也能跟著飛得更高更遠;反過來,我們把西藏建設成為國家“一帶一路”上的重要節點,在“一帶一路”建設中作出更大貢獻,也能助力祖國鯤鵬變化。
開放發展的大門越開越大。立足面向南亞開放的區位優勢,我們積極推進口岸基礎設施建設,吉隆建成國際性公路口岸,樟木口岸貨運通道正式恢復。中尼兩國簽署跨境鐵路合作協議,“蘭州號”南亞公鐵聯運國際貨運列車和粵藏中南亞班列累計開行12列。陸上跨境光纜開通,尼泊爾正式接入中國互聯網服務。6年來,自治區因公出國訪問團組共計761批2,573人次,接待境外來訪團組165批1,404人次、香客6.5萬人次、遊客125萬多人次。
合作共贏的道路越走越寬。我們成立南亞標準化(拉薩)研究中心,探索設立拉薩綜合保稅區,啟動中尼跨境經濟合作區建設。鼓勵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投資合作項目,累計投資金額達2.8億美元。國際貿易互惠發展,2018年,西藏進出口貿易額達到48億元,邊民互市貿易額增長1.8倍;乃堆拉中印互市貿易自2010年以來,印方均為貿易順差。西藏航空企業在尼泊爾投資的首個航空運輸項目、也是尼泊爾在民航領域最大的海外直接投資項目——喜馬拉雅航空公司,目前已開通國際航線4條,載客量累計64萬人次,打造了一條跨喜馬拉雅“空中走廊”。
和平友誼的紐帶越來越緊。絲綢之路從來就是一條文明友誼之路。近6年來,我們成功舉辦4屆中國西藏旅遊文化國際博覽會、環喜馬拉雅“一帶一路”合作論壇、南亞標準化論壇等國際會議,同時積極組織代表團參與中國西藏文化·加德滿都論壇、中國(尼泊爾)商品展等境外活動。民間往來、政府交流、業界合作……不同形式的交往,在自治區與沿線國家之間持續升溫。一個開放、包容、自信、充滿活力的新西藏展現在世界眼前,拉薩已經成為中國最重要的國際旅遊目的地之一。
接下來,我們將在“一帶一路”建設總體框架內,依託西藏地緣優勢、資源優勢和政策優勢,背靠中國內地,面向南亞地區,圍繞培育環喜馬拉雅經濟合作帶、參與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建設,推動共建“一帶一路”走深走實。
我們將進一步深化政策溝通。按照親誠惠容理念和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周邊外交方針,加強與周邊國家和地區各層級往來,進一步加強發展戰略規劃對接,完善中國西藏與南亞國家的經貿協調合作機制,探索建立自治區與周邊國家共建“一帶一路”的多邊合作機制。
我們將進一步加強設施聯通。我們願與周邊國家以基礎設施共建共享為重點,積極推進跨喜馬拉雅立體互聯互通網絡。加快川藏鐵路建設,全力配合推進中尼跨境鐵路規劃建設前期工作。開工建設援助尼泊爾沙拉公路修復改善、提姆雷邊檢站等項目。加快西藏清潔能源基地建設,提升清潔電力外送能力,研究跨境河流水能資源開發利用,推進中國與尼泊爾電網聯網工程。推動面向南亞的“一帶一路”空間信息走廊建設。
我們將進一步提升貿易暢通。持續完善口岸布局和功能,優化口岸營商環境,提高口岸整體通關效率。積極開展電子口岸和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推進口岸查驗單位一次性聯合檢查監管模式。依託邊境口岸建設具備現代化標準的邊民互市貿易市場。推進拉薩“無水港”建設。背靠中國內地廣闊市場,不斷深化自治區與南亞各國經貿合作,推動產業發展合作共贏、對外貿易提質增效。支持西藏文化旅遊創意園區建設國家文化出口基地。
我們將進一步擴大資金融通。認真落實《外商投資法》,擴大外資准入範圍,支持外資在藏投資。支持外資在西藏設立支付機構,推進中資銀行在沿線國家設立分支機構。優化邊境口岸地區金融服務,激發口岸地區外匯市場活力,支持金融機構積極開發符合市場需求、風險可控的外匯市場金融產品和服務。鼓勵金融機構加大“一帶一路”項目融資支持力度,重點支持環喜馬拉雅經濟合作帶、吉隆中尼跨境經濟合作區以及面向南亞開放大通道建設。
我們將進一步促進民心相通。繼續深化與世界各國尤其是鄰邦的文化交流,推進“中國西藏·扎西德勒”對外文化交流品牌建設。加強與周邊國家在科學、教育、文化、衛生、民間交往等領域的廣泛合作,加快落實涉及西藏的中國政府對外援助項目。積極為香客朝聖創造條件,扎實推進岡底斯國際旅遊合作區建設。
農牧民在2019·西藏“中國農民豐收節”暨紮囊氆氌文化節開幕式上表演歌舞
我們將進一步加大科技互通。我們願與周邊國家在自然環境、抗災防災等方面合作共享,依託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成果,依託西藏農牧學院和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共同籌建“西藏生態安全聯合重點實驗室”,與尼泊爾國際山地綜合發展中心組建“中·尼山地生態與經濟發展聯合重點實驗室”。
記者:近年來,西藏自治區與香港各界有哪些交流合作?您認為雙方能在哪些方面優勢互補、共同發展?
齊扎拉:西藏1951年和平解放,1959年實行民主改革,香港1997年回到祖國的懷抱,香港是特別行政區,西藏是民族區域自治地方,西藏和香港同為祖國大家庭的一員,都是偉大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香港和西藏都是全國乃至全世界人民十分關注、十分嚮往的地方。一直以來,雙方高層往來頻繁、民間交流活躍,各個領域合作密切,交流合作正不斷走深走實、日益加強。

國道109線那曲至拉薩段公路改建工程全長226.937公里,系西藏自治區重點項目之一。圖為該項目建設現場(江飛波 攝)
公務合作不斷加強。近年來,全國人大西藏代表團組多次赴香港考察訪問,與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香港立法會議員交流,加強了雙方在堅持依法行政、強化社會管理方面的經驗交流。2003以來,我們與香港遊樂場協會建立了每年互訪交流合作機制,目前已成功開展了17輪互訪交流活動,互訪達819人次。2013年以來,西藏因公赴港團組達815批,香港赴西藏公訪達147人次。2017年9月,香港特別行政區在拉薩成功舉辦了香港回歸20周年圖片展,效果很好。2018年9月1日,自治區專門設立港澳台居民居住證受理點,為港澳台同胞辦證服務提供便利。
經貿往來日益深入。我們始終將香港特別行政區作為對外開放的窗口,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在香港設立了西藏駐香港珠穆朗瑪貿易旅遊有限公司和香港藏通貿易有限公司。2010年以來,國際知名的香格里拉大酒店和瑞吉酒店建設項目先後落戶拉薩。目前,香格里拉酒店已成為中國西藏旅遊文化國際博覽會的重要舉辦場所。截止今年3月份,西藏涉港企業共計45家,註冊資金74,438萬美元,這些大型項目的落戶,促進了西藏同香港之間的經貿往來;截止今年5月底,西藏近20家企業在港開展涉及醫藥製造、紡織、批發零售、國際貿易等投資合作項目,總金額約2,100萬美元。
旅遊文化合作增強。西藏具有壯美的自然風光、璀璨的歷史文化、多彩的民族風情,是名副其實的“香格里拉”,香港則是內地遊客嚮往的“購物天堂”,西藏赴港旅遊的遊客和香港來西藏旅遊的遊客數量逐年增加。我們組團參加了“美麗中國”香港主題推廣活動、第32屆香港國際旅遊展,舉辦了獨具地域特色的專題推介。西藏與香港建立了青少年互訪交流機制,每年選派兩地青年精英互訪交流,今年5月,有17名香港大學師生來西藏學習考察,國慶期間,香港還將有16名青年聯合會委員和學生到西藏學習考察。另外,西藏航空公司將開通拉薩至香港直飛航班,通過香港這一窗口吸引更多世界遊客赴藏旅遊。
今後,我們將進一步加強與香港特別行政區的交流合作,實現優勢互補、共贏發展。一是繼續深化貿易、人才培養等方面交流合作。二是邀請香港各界人士參加中國西藏旅遊文化國際博覽會,繼續做好港澳青年代表團和西藏優秀青少年代表互訪,進一步鞏固、增進兩地青少年友誼。三是充分發揮香港特區成都經貿事務處的橋樑紐帶作用,與西藏旅遊企業建立兩地旅遊文化交流溝通機制,廣泛開展交流活動。我們歡迎越來越多的香港同胞來西藏旅遊觀光、投資興業,希望香港為西藏在港企業和赴港遊客創造更為便利的條件,實現互惠互利、合作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