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能源局局長章建華:中國能源領域取得舉世矚目偉大成就

能源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攸關國家安全和國計民生。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能源事業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近日,國家能源局局長章建華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能源領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從能源工業基礎的“一窮二白”發展成為世界能源生產第一大國,實現了從“一煤獨大”到清潔綠色的巨大轉變,實現了從相對封閉到全方位開放合作的巨大轉變。

本刊記者 莊蕾
國家能源局局長章建華:中國能源領域取得舉世矚目偉大成就
國家能源局局長章建華:中國能源領域取得舉世矚目偉大成就

章建華

開闢中國特色能源發展新道路

章建華表示,新中國成立70年來,在中共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中國能源領域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攻堅克難、開拓進取,取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特別是中共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創造性提出“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為中國新時代能源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開闢了中國特色能源發展新道路。
章建華介紹,在能源生產方面,實現了從供給短缺到總體寬松的巨大轉變,走上了多輪驅動強勁、保障體系完善的新道路。70年來,中國能源供給結構持續優化、質量不斷提升,形成了煤、油、氣、核、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多輪驅動的多元供應體系,從能源工業基礎的“一窮二白”發展成為世界能源生產第一大國。
章建華給出一組數據,2018年,中國一次能源生產總量37.7億噸標準煤,是1949年的158倍,年均增長7.6%。其中,煤炭產量36.8億噸、原油產量1.9億噸、天然氣產量1,600億方、發電量71,118億千瓦時,分別比1949年增長114倍、1,574.9倍、22,894.7倍、1,652.9倍;煤電、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居世界第一,核電裝機容量世界第三、在建規模世界第一,清潔能源發電裝機占比提高到40%左右;建設了西氣東輸、西電東送、北煤南運等重大通道,形成了橫跨東西、縱貫南北、覆蓋全國、連通海外的能源管網。
國家能源局局長章建華:中國能源領域取得舉世矚目偉大成就
文23儲氣庫是國家”十三五“重點建設工程,位於河南省濮陽市,可為京津冀等地區提供最大3,000萬立方米日的採氣能力。文23儲氣庫屬地下儲氣庫,堪稱地下儲存天然氣的巨大“銀行”(圖:新華社)
在能源消費方面,章建華提到,中國實現了從“一煤獨大”到清潔綠色的巨大轉變,走上了節能降耗、集約高效的新道路。受中國能源資源稟賦的影響,新中國成立初期,煤炭占全國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始終在90%以上。改革開放後近三十年時間裡,這一比重基本在70%以上。
章建華稱,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堅決落實節能優先方針,把節能貫穿於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各領域,加快推動形成能源節約型社會,傳統能源利用方式加速轉變,清潔低碳轉型步伐明顯加快,形成了“兩下降”“三提升”的良好態勢:煤炭消費比重下降9.5%,歷史性降至60%以下;單位GDP能耗下降23.3%;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升至14.3%,天然氣消費比重提升至7.8%,電力占終端能源消費的比重提升至25.5%。
“在能源技術方面,實現了從跟隨模仿到並行引領的巨大轉變,走上了動力轉換、創新發展的新道路。”章建華進一步介紹道,70年來,經過引進吸收和自主創新,中國能源系統技術裝備水平不斷提升,千萬噸煤炭綜採、三次採油和複雜區塊油氣開發等技術裝備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清潔煤電體系,大氣污染物排放指標躍居世界先進水平;建成了全球規模最大的電網,安全運行水平、供電可靠性位居世界前列;新建三代核電機組綜合國產化率達到85%,深水鑽探、頁岩氣勘探開發等技術實現重大突破,一大批代表國際先進水平的重大工程建成投產;“互聯網+”智慧能源、儲能、綜合能源服務等一大批能源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加快培育、蓬勃興起,成為中國創新創造的熱點。
國家能源局局長章建華:中國能源領域取得舉世矚目偉大成就

9月19日,工作人員巡查浙江湖州楊家埠恩施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建築屋頂的光伏發電板。該光伏項目總面積7.2萬平方米,總裝機容量7兆瓦,所發電量全部併入電網(圖:新華社)

在能源體制方面,章建華表示,中國實現了從計劃管理到市場為主的巨大轉變,走上了深化改革、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新道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對能源生產經營、價格、投融資、外貿、管理體制等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有效競爭的市場結構和市場體系不斷健全完善。”章建華具體說道,煤炭行業取消了重點電煤合同,實現了電煤價格並軌,建成了市場化的煤炭交易體系;大力推動電力體制改革,完成了政企分開、廠網分開、主輔分離等標誌性改革任務,電力市場化建設覆蓋全國、縱深發展;積極推進油氣體制改革,礦權流轉、原油進口資質、油氣管網設施開放等重要改革舉措相繼出台,改革紅利廣泛惠及各類市場主體和廣大人民群眾;中石化、中石油、國家電網、中海油、國家能源集團等能源企業,綜合實力、品牌價值等在全球領先;深化能源領域“放管服”改革,能源治理方式由項目審批為主向戰略、規劃、政策、標準、監管、服務並重加快轉變。另外,在國際合作方面,實現了從相對封閉到全方位開放合作的巨大轉變,走上了共商共建共享、深度參與國際能源治理變革的新道路。

據章建華介紹,70年來,中國全面發展同世界各國的能源交往合作,著力推進“一帶一路”能源合作,廣度深度不斷拓展。建成了五大國際油氣合作區、四大油氣進口戰略通道,一大批先進能源技術裝備走出國門、走向世界。與能源憲章、國際能源署、國際可再生能源署等國際能源組織實現了密切合作,倡導建立“一帶一路”能源合作夥伴關係,推動成立上合組織能源俱樂部,成功舉辦中俄能源商務論壇、G20能源部長會、APEC能源部長會、國際能源變革論壇等國際性活動,建立雙邊合作機制58項,參與多邊合作機制33項,在世界能源舞台唱響了中國聲音。

中國原油產量到2022年
有望恢復至2億噸

近年來,受中國富煤、貧油、少氣的資源稟賦等多層因素影響,國內原油的產量持續低於消費增長,對外依存度持續升高。如何保障中國油氣的供應安全?
對此,章建華表示,中共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2018年7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就作出了大力提升勘探開發力度,保證能源安全的重要指示。
章建華認為,保障油氣供應安全,要大力提升勘探開發,徹底扭轉原油產量下降的態勢。從加大投入、科技攻關、體制改革、政策支持等方面切實加大勘探開發力度,保證提升中國國內的原油產量。“從現在實施的情況來看,效果還是不錯的。2015年中國原油產量最高時達到了2.15億噸,2018年為1.9億噸,從今年開始逐步回升,到今年年底實現1.91億噸,到2022年恢復到2億噸,也是完全有保障的。”章建華說。

在天然氣方面,章建華表示,要加快天然氣產供儲銷體系建設,切實保障天然氣的供應。主要是著力加強了政策保障和統籌協調,靠牢壓實工作責任,推動國內天然氣產量持續上升。另外,加強了國內管網的互聯互通和儲氣能力的建設,進一步鞏固拓展進口渠道。章建華指出,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國內產量2018年是1,600億方,2019年1,700億方。從現在預測的情況來看,力爭連續兩年增加100億方以上。
章建華強調,政府要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加大政策配套支持;要推動油氣行業加大勘探開發投入,盤活現有的油氣區塊,包括加快已探明儲量動用,把天然氣產供銷體系建設布局好;要加快天然氣重要生產基地的建設,努力把對外依存度控制在一個合理的水平。

推進中國能源行業高質量發展

目前,中國經濟已經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了高質量的發展階段。如何推進能源行業高質量發展?對此,章建華回應稱,高質量發展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發展思路,也是制定經濟政策和實施宏觀調控的根本要求。能源行業要從三方面來入手,走高質量發展之路。“要科學把握好能源高質量發展的目標路徑,要堅持以能源安全新戰略為指導,緊緊圍繞做好現代能源經濟這篇大文章。”章建華說。
章建華進一步介紹道,在能源質量的變革上,要把提高能源系統的整體供給質量,作為一個主攻方向。要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存量資源配置,擴大優質增量供給,努力實現從規模速度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在效益變革方面,堅決扭轉粗放型的發展模式,提升能源的利用效率。在動力變革方面,我們集中力量進行一些重大技術裝備的攻關,系統創新能源的體制機制,加快提升市場的治理結構,釋放發展的活力動力。“要正確處理好能源高質量發展的重大問題,能源高質量發展面臨很多兩難、多難問題,比如,將正確處理總量增加和綠色發展的關係。”章建華稱。

在章建華看來,能源首先要充分滿足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的用能需求,因為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能源總量還是要適度增加的,這也是社會發展的需要;同時,也要堅定不移實施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的“雙控”,要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的轉型;要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要把握好能源改革的方向和節奏,同時要發揮好市場配置能源資源的決定性作用;還要處理好國際國內的關係,既要立足國內,著力推動國內油氣勘探開發和增儲上產,合理控制對外的依存度,同時也要加大對外開放的力度,要全力融入和開拓國際能源市場。
國家能源局局長章建華:中國能源領域取得舉世矚目偉大成就
圖為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這是繼中俄原油管道之後,中俄兩國在能源領域的又一重大合作項目。項目建成投產後,中國每年將從俄羅斯引進380億立方米天然氣。中方境內長3,371公里,始於中俄邊境城市黑河,終點在上海。工程於2015年6月動工,預計在2024年全線實現通氣(圖:新華社)
“要加強能源高質量發展的支撐保障。”章建華具體說道,在指標體系上,從長期與短期、宏觀與微觀、總量與結構等多個維度,科學設置引導和評判的標準。在政策體系上,把規劃計劃和產業政策,還有投資政策、環保政策、財稅金融政策更好地結合起來,形成一個協同配合、良性互動的效應。在標準體系上,瞄準國際先進,深化重點標準的研究制定,提高標準化水平。在統計體系方面,要進一步推動完善數據統計和發布機制,增強及時性、全面性和權威性。

“五個深化”持續推進
“一帶一路”能源合作

能源合作是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領域,目前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未來將如何持續深入推進“一帶一路”能源合作?對此,章建華表示,“一帶一路”建設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一個偉大構想和倡議,得到了世界很多國家的認同,彰顯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能源合作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重點,從現在的情況看,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中國在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上做了很多工作。章建華介紹道,下一步將從五方面深化“一帶一路”能源合作:
一是深化能源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穩步推進與周邊國家和地區的電網互聯,積極參與大湄公河次區域等地區電網升級改造,加強與俄羅斯、中亞等國在油氣領域上中下遊一體化合作。  
二是深化能源政策規劃和標準對接。通過商簽政府間、部門間合作協議,為企業間項目務實合作創造條件,提供保障。與周邊國家共同開展能源領域的聯合規劃研究,對接雙方發展需求,明確在重點合作領域和合作項目。同時與有關國家聯合制定標準,進行標準互認,促進雙方的能源合作提質升級。
三是深化能源綠色的合作。這是能源合作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目前中國同歐盟、英國、法國、芬蘭等國家在綠色能源、可再生能源、新能源等方面的交流合作非常頻繁。要進一步推進可再生能源、清潔能源、智能電網和智慧能源方面的合作,研究綠色能源和綠色金融相結合的政策。按照國際規則和標準,以開放、綠色、廉潔理念來推動多邊、雙邊以及第三方合作。
四是深化能源的技術交流和能力建設。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合作平台,開展能源領域的聯合研究,為有需要的國家提供多類型、高水平的能源培訓,分享先進適用的能源技術,推介中國能源發展的豐富實踐和經驗。
五是深化全球能源的治理合作。建設好、運營好“一帶一路”能源合作夥伴關係,助力與各國共同解決能源發展面臨的問題。積極參與聯合國、APEC、G20等框架下的能源合作,加強與國際能源署、國際能源論壇、歐佩克、國際可再生能源署等國際組織的合作,繼續推動制定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規則,進一步促進完善全球能源治理體系。國家能源局局長章建華:中國能源領域取得舉世矚目偉大成就

本文發表於《紫荊》雜誌2019年11月號


責編:莫潔瑩、趙珊

編輯:陶琳、李博揚、余婧、邸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