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閱兵新銳武器裝備透視

2019年10月1日,國慶70周年閱兵式成為舉世關注的焦點。這次閱兵全方位展示了人民武裝力量體制、結構、格局、面貌的新陣容、新變化、新氣象,以及新時代人民軍隊朝著建設世界一流軍隊目標奮力邁進的堅定自信。而在這次閱兵式上最引人關注的“明星”,當數那些首次公開亮相的新銳武器裝備。這次閱兵共有15個徒步方隊、32個裝備方隊和12個空中梯隊。其中,裝備方隊被區分為陸上作戰、海上作戰、防空反導、信息作戰、無人作戰、後裝保障、戰略打擊7個模塊;空中梯隊包括兩個直升機梯隊,即空中護旗梯隊和陸航突擊梯隊,10個固定翼飛機梯隊,共有580台(套)裝備、34型176架飛機和直升機參閱,不僅規模空前,而且全部是國產現役裝備,其中首次亮相的新型武器裝備占40%。

北京 立文

國慶閱兵新銳武器裝備透視

國慶閱兵新銳武器裝備透視
10月1日上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這是裝備方隊和空中梯隊通過天安門廣場。(圖:新華社)
戰略打擊裝備更新換代
戰略打擊模塊排在地面裝備方隊序列中最後出場,但所展示的武器裝備大多是國之重器,是國家戰略實力的重要載體和大國地位的重要支撐。其中,火箭軍列裝的東風-41洲際戰略導彈、東風-17中近程導彈、長劍-100超聲速巡航導彈和海軍列裝的巨浪-2潛射遠程戰略導彈等都是首次公開亮相。
戰略彈道導彈首次亮相天安門廣場是在1984年國慶35周年閱兵式上,當時展示了東風-3中程導彈、東風-4遠程導彈和東風-5洲際導彈以及巨浪-1潛射導彈等武器系統。在1999年國慶50周年閱兵式上,由3台機動發射車組成的東風-31陸基洲際戰略導彈方隊在地面裝備方隊序列中“壓軸”出場。時過境遷,這次展示的東風-31AG是東風-31的改進型。作為中國自主研制的第二代固體洲際戰略核導彈,機動性能好、生存能力強、部署轉換快、打擊精度高。而與東風-31、東風-31AG相比,這次“壓軸”的東風-41屬於新一代陸基機動發射戰略洲際導彈,在技術上實現了全面升級換代,射程更遠、越野機動能力、無依托快速發射能力、核彈頭攜載能力、突防能力、命中精度和毀傷能力等戰術技術指標顯著提升,反映了陸基戰略核威懾與核反擊能力的跨越式發展,為維護國家安全奠定了更堅實的基石。
國慶閱兵新銳武器裝備透視
10月1日國慶閱兵式上,火箭軍列裝的東風-41洲際戰略導彈壓軸出場,這是我國戰略核力量的重要支撐(圖:本刊記者 魏東升 攝)
巨浪-2潛射遠程戰略導彈是中國新一代海基戰略核威懾與核反擊的主力裝備,與其配套的水下導彈發射平台是09Ⅳ型戰略導彈核潛艇。09Ⅳ型戰略導彈核潛艇和巨浪-2潛射遠程導彈完美組合,共同構成了人民海軍的第二代海基戰略核威懾裝備體系。與第一代“獨生子”09Ⅱ型戰略導彈核潛艇和配套的巨浪-1潛射導彈相比,中國水下核反擊作戰實力得到了顯著增強,實現了常態化水下巡航戰鬥值班。在水下隱蔽發射的巨浪-2潛射射程加上09Ⅳ型戰略導彈核潛艇的無限續航力,足以有效覆蓋全球任何敵對目標,讓中國現有的“三位一體”戰略核威懾與核反擊作戰能力變得更加堅實可信、更加穩固可靠。
東風-17中近程常規導彈是火箭軍裝備的新一代常規精確打擊武器系統,其彈頭外形從傳統彈道導彈常見的圓錐形變為三棱錐,外加四個翅膀和尾翼,就像一個小飛機。這種設計能讓它飛行速度更快、飛行軌跡更加靈活,從而大大增強突防能力。東風-17是世界上第一種服役使用的陸基高超聲速導彈,雷達等探測系統對這類高超聲速目標發現難、跟蹤難、瞄准難,防空導彈夠不著、反導系統攔不了,其強大的突防能力足以攻克現有的各種防空反導攔截系統。
巡航導彈是一種重要的中遠程精確打擊武器系統。2009年國慶60周年閱兵式上,當時的第二炮兵首次展示了車載機動發射的長劍-10陸基巡航導彈。這次火箭軍展示了最新裝備的長劍-100超聲速巡航導彈,從亞聲速飛行到超聲速飛行,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升級換代。長劍-100超聲速巡航導彈速度更快,可以快速突破敵人的防空網,精確打擊敵方大型水面艦艇、通訊指揮樞紐等高價值目標。
無人作戰裝備趕超一流
這次閱兵單獨編組了無人作戰模塊,集中展示了現役裝備的多個型號國產無人機和無人潛航器等無人作戰裝備,其中多型裝備達到了世界一流水準。
在無人作戰第一方隊中,新型高空高速無人機首次公開亮相。它用於對地面目標、海上目標的戰略偵察和戰場監視。從其外形結構推斷,該無人機具備優異的高空高速飛行性能和較好的隱身能力。從其機身上端的掛點推斷,該無人機可以掛載在大型載機平台的外掛架上使用,主要執行遠程戰略偵察任務。
攻擊-11無人攻擊機在無人作戰第二方隊中首次公開亮相,以其魔幻般的翼身融合體飛翼布局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堪稱無人作戰裝備方隊中的“大哥大”。這種飛翼布局的無人作戰飛機也是當前各軍事大國競爭的熱點,如美國海軍X-47B艦載無人攻擊機、俄羅斯“獵人”-B無人攻擊機、法國“神經元”無人攻擊機和英國“雷神”無人攻擊機等。攻擊-11無人機具有優良的雷達和紅外隱身性能,極大地提高了其隱身突防能力,可以對敵人縱深目標實施打擊,實現偵察打擊一體化的空中無人作戰。
國慶閱兵新銳武器裝備透視

10月1日國慶閱兵式上展示新型高空高速無人機(圖:本刊記者 魏東升 攝)

攻擊-2無人偵察攻擊機是空軍現役主力無人作戰裝備,主要用於監視、偵察和空中打擊任務。其外貿款即是多次在珠海航展上公開展示的“翼龍”-2無人偵察攻擊機,已出口多個國家,並在反恐作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翼龍”-2無人機續航時間達32小時,最大巡航速度約200千米/時,最大起飛重量4,200千克,最大飛行高度9,000米,它可以攜帶最大480千克外部有效載荷。人民空軍列裝使用的攻擊-2無人偵察攻擊機性能則更勝一籌。
走在無人作戰模塊隊尾的“明星”是2艘HSU001型無人潛航器,其外形酷似微型潛艇,有可能成為未來水下作戰的新銳裝備。水下作戰環境異常複雜,無人潛航器具有較高的智能化水平,可以自主航行較遠距離、下潛更大深度,在海底長時間隱蔽地執行遠程水下偵察、反潛探測、海洋氣象水文環境勘測、布雷掃雷、特種作戰等各種任務,成為現代海上作戰體系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員,甚至有可能改寫未來水下戰場的對抗場景。
陸上作戰裝備新銳登台
在陸上作戰模塊中,15式輕型坦克、6×6“山貓”全地形車、新型箱式火箭炮、車載155毫米加榴炮、空中突擊旋翼機、新式突擊步槍等首次公開展示,充分展示了陸上作戰裝備的最新發展水平,其中大多數的現役裝備均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坦克被譽為“陸地猛虎”,是地面戰場上披堅執銳的快速突擊作戰平台。國產99A式主戰坦克已達到世界領先水平,為陸軍重型機械化部隊建設奠定了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但中國地域遼闊,地理環境差別極大,尤其在南方雨林地帶,亟需戰鬥全重較小、能快速反應的主戰坦克。15式輕型坦克戰鬥全重約30多噸,采用全新設計的新型105毫米線膛炮,可以發射炮射反坦克導彈和多種彈藥,具有機動能力優越、打擊手段多樣、生存能力強、信息化程度高等突出特點,為陸軍輕型、中型機械化部隊和海軍陸戰隊建設提供了更好的裝甲平台選擇,極大地提升了陸上全域機動作戰能力和遠程快速戰略投送能力。
火炮素有“戰爭之神”之美譽,壓制火炮是陸上作戰毀傷敵方目標的重要手段。這次閱兵展示了新型箱式火箭炮,標誌著人民軍隊火箭炮從管式到箱式的技術跨越發展和引領世界潮流,實現了遠程火箭彈和近程戰術彈道導彈的組合式發射。箱式火箭炮是名副其實的“火力鐵拳”,極大地提高了陸上作戰遠程壓制火力的打擊精度、覆蓋強度和毀傷威力。另一個火炮“明星”則是PCL-181型155毫米車載加榴炮武器系統,它也是首次出現在閱兵場上,一亮相即被譽為“最強卡車炮”。155毫米車載加榴炮是陸上作戰的主要壓制火力裝備,順應了世界先進大口徑火炮技術發展趨勢,具有火力猛、反應快、精度高等特點,主要用於滿足地面部隊對遠程壓制火力的需要,在進攻和防禦戰鬥中為地面部隊作戰提供火力支援。從“拖著跑”的牽引式到“馱著跑”的車載式,陸軍炮兵的全域快速機動作戰能力,尤其是青藏高原適應性能力得到了顯著提升。
陸軍特種作戰部隊展示的空中突擊旋翼機是首次亮相。這款造型別致的小型飛機引人注目,它由“猛士”車載經過天安門廣場,每架旋翼機上搭乘兩人,體積小,操作簡單、輕便實用,主要用於陸上特種作戰。該旋翼機由陝西省寶雞市一家民營企業設計生產,最遠可以飛行數百千米的距離,為陸軍特種作戰部隊提供了價廉物美、安全實用的低空快速投送平台。
空中作戰裝備跨越發展
這次國慶70周年大閱兵,空中梯隊規模前所未有,再次整體展示了空軍航空兵、海軍航空兵、陸軍航空兵的跨越發展。以第四代殲-20隱身戰鬥機、運-20大型運輸機和直-20戰術通用直升機等為代表的新一代先進空中作戰裝備,標誌著人民軍隊空中作戰力量正式步入“20時代”,與世界先進水平更近一步。
殲-20隱身戰鬥機首次飛越天安門廣場上空,五機楔形戰術編隊展示了人民空軍殲擊航空兵部隊升級換代的嶄新面貌。空軍已分別在2017年7月30日紀念建軍90周年朱日和沙場大閱兵和2018年11月珠海航展上兩度公開進行過殲-20飛行展示,尤其是在2018年珠海航展上開啟機腹彈艙的精彩特技飛行表演,充分展示了人民空軍的高度自信和強大戰力。第四代殲-20戰鬥機不僅可以顯著增強空軍的空中遠程突防和隱蔽突擊作戰能力,而且可以作為空軍大批量列裝的第三代戰鬥機的“假想敵”,進一步全面錘煉空軍航空兵部隊和提高實戰化訓練水平,全面強化人民空軍維護空中國防的綜合作戰實力。
領隊機梯隊和預警指揮機梯隊展示了國產三種主力預警指揮機,即空警-2000大型預警指揮機、空警-200預警機和新一代空警-500預警指揮機。空警-500屬於國產第三款預警機,其載機平台是在運-8基礎上升級改裝的運-9運輸機,加裝了全數字化有源相控陣雷達。儘管其預警雷達天線直徑較空警-2000大大減小,但空警-500的空中探測距離卻與空警-2000大型預警指揮機旗鼓相當,在世界上第一個實現了“小平台、大預警”。它也標誌著中國空中預警裝備後來居上,快速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預警機是現代空中作戰體系的核心裝備和指揮中樞,它不僅可以進行遠距離空中預警探測,發現來襲的敵機、巡航導彈、直升機和大型海上目標,而且可以為己方戰鬥機分配、指示目標,指揮引導空中攔截作戰。空軍、海軍多種先進預警指揮機、遠距離通信指揮機和反潛巡邏機等列裝使用,全面優化完善了空中作戰裝備體系,大大提升了空軍和海軍航空兵的遠程空中機動作戰實力。
國慶閱兵新銳武器裝備透視
10月1日國慶閱兵式上,領隊機梯隊飛過天安門廣場上空(圖:新華社)
這次閱兵同時展示了人民空軍的兩款轟炸機——轟-6K遠程轟炸機和轟-6N戰略轟炸機。其中,轟-6N屬於首次公開亮相,主要對地突擊武器是遠程空射巡航導彈。從機身外形推斷,轟-6N在轟-6K的基礎上進行了全方位改裝升級,再加上其機身前部的受油管和空中加油,從而顯著增大了航程,足以實現上萬千米的遠距離飛行,由此躋身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戰略轟炸機。近兩年來,空軍轟-6K遠程轟炸機多次前出西太平洋海域上空,進行遠距離空中戰鬥巡航和遠航飛行訓練,展示了人民空軍的遠程突擊作戰實力。而轟-6N戰略轟炸機可以實現大區域巡航、防區外打擊,足以讓人民空軍飛得更遠,全面加速助推空軍攻防兼備、空天一體戰略轉型發展。
陸軍航空兵的新型直-20戰術通用直升機是首次公開亮相。這是一款完全國產化、自主設計研制的先進直升機,進一步優化完善了陸軍航空兵的直升機裝備體系。它為新一輪軍改之後陸軍“飛行化”建設奠定了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也為陸軍新成立的多個空中突擊旅提供了新一代骨幹裝備。直-20不僅可以充當地面作戰部隊、空降兵、海軍陸戰隊進行戰術突擊的低空運輸平台,實施“蛙跳式”空中突擊作戰,而且可以進行全方位加改裝,變身成為艦載直升機、武裝直升機、勤務直升機等,執行搜索反潛、海上突擊、超越垂直登陸、勤務保障等多種海上作戰任務。國慶前夕的9月25日上午,第一艘國產新型兩棲攻擊艦已在上海黃埔江畔順利下水,改裝款直-20艦載戰術通用直升機極有可能成為海軍兩棲攻擊艦的“標配”。國慶閱兵新銳武器裝備透視國慶閱兵新銳武器裝備透視
(作者係國防大學教授)
本文發表於《紫荊》雜誌2019年11月號

責編:莫潔瑩、趙珊
編輯:邸倩、陶琳、李博揚、余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