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提起中銀國際副董事長、中銀集團原港澳管理處副主任林廣兆先生,政商界、金融界幾乎無人不曉。這位業界老行尊,服務中銀集團及香港金融業長達半個多世紀,親歷了香港數十年滄桑巨變,見證了回歸後“一國兩制”的偉大實踐,以及新中國成立70年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遷。在扎根香港的近60年時間裡,林廣兆一直堅守著愛國愛港愛中銀的堅定信念,為香港繁榮穩定和中國銀行事業作出貢獻。
親歷新舊社會對比
深植愛國堅定信念
林廣兆1934年出生於福建漳州平和縣,自幼天資聰穎、勤奮好學,並從小練就了堅韌不拔、不怕困難的優秀品格。童年時期,他經歷了日本侵華和國民黨政權腐敗那段民不聊生、食不果腹的年代,對舊社會充滿了恐懼。1949年新中國成立,人民當家作主,鮮明的新舊社會對比,令林廣兆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幸福和希望,愛國信念深植於心。

1952年,入職中國人民銀行福建漳州支行不久的林廣兆,被選派參與國防新機場建設,負責項目財務和供應工作。因出色表現,榮獲了兩次個人三等功。
1958年,年僅24歲的林廣兆先後升任中國銀行漳州支行副行長、行長。次年年底,中國銀行總行到廣東、福建考察人選外派香港,林廣兆被選中,成為中銀集團第一批派駐香港的員工之一。
初到香港,人生地疏語言不通,銀行業務又與內地完全不同。之前在福建各項工作都已遊刃有餘的林廣兆,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但很快他就意識到,只有勇敢“張開嘴邁開腿”,才能儘快進入新角色,適應新工作。於是,他報名參加了粵語和英語培訓班,還參加了各類同鄉會等社會團體,利用節假日和業餘時間在社團做義工。同時也藉助社團平台優勢,積極宣傳中銀業務。
林廣兆的熱情和誠信感動了很多社團領袖和東南亞華僑,大家陸續成為了他的客戶。有了這些社團領袖和華僑朋友們的鼎力支持,林廣兆很快熟悉並融入了香港社會,不久便積累了大量人脈資源,工作得心應手,業務蒸蒸日上。
1978年,內地迎來了舉世矚目的改革開放。基於對國家政策的信心,以及對內地發展實體經濟的支持,在當時香港與內地金融政策尚未完全互通的情況下,林廣兆在負責香港中銀集團港澳管理處業務部信貸業務期間,遵照總行有關指示,在黃滌岩主任領導下積極穩妥地逐步推動所屬各行開展內地業務,幫助內地修路、造橋、辦電廠、築碼頭、建設港口等,改善基礎設施,發展實體經濟。
在他的影響和指導下,香港中銀集團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積極承擔投融資重任,大力為國家改革開放重點行業和重大基建項目提供了充足資金。上世紀八十年代,最高峰時曾面向內地融資、投資達2,500多個項目,累計貸款150多億美元,佔同期國家實際利用外資近80%。對當時內地一些城市,特別是廣東福建等地的大型基礎建設和實體經濟發展,起到了強有力的推動作用,促使其成為中國改革開放最成功的試驗田之一。

2016年,時任香港特首梁振英代表香港特區政府向林廣兆頒發“金紫荊星章”
在業務上,林廣兆主張“三贏”理念,從維護香港繁榮穩定基本利益出發,積極穩妥支持工商客戶發展,同時也帶動中銀集團自身實力發展壯大。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期間,作為主管業務的港澳管理處副主任,他主張堅持同舟共濟原則,通過增加貸款或貸款重組等方式扶持陷入困境的中小企業,不僅贏得了廣大客戶的信任和友誼,還收穫了香港市場和人心,使中銀集團成為維護香港繁榮穩定的一支重要力量。
1998年,中國銀行啟動了香港中銀集團重組計劃。同年,時任中銀集團港澳管理處副主任的林廣兆被任命為寶生銀行董事長。2001年,中銀香港以寶生銀行為載體,完成了對港澳中銀集團的重組並於2002年成功上市,中銀香港從此開啟歷史新篇章。
2001年林廣兆榮休後,應上級要求繼續擔任香港中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副董事長。但他主動放棄該職位薪酬及花紅待遇,只領取原單位微薄退休金。在近20年“退而不休”的“義工”日子裡,林廣兆身體力行“無求於物正氣揚”的人生信念,為中國銀行事業和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不遺餘力作出新貢獻。
2003年,林廣兆高票當選第十屆港區全國人大代表。任職期間,他積極參政議政,深入社會基層,傾聽各界心聲,將有關意見和建議及時反饋到全國人大,模範履行了人大代表的神聖職責。
林廣兆還積極參與社會工作,先後擔任香港中華總商會永遠榮譽會長、香港中國企業協會顧問、香港銀行華員會名譽會長、香港福建社團聯會榮譽主席、香港福建商會榮譽會長、香港公益金名譽副會長、閩港經濟合作促進委員會副主任、福建省海外交流協會副會長、中國僑聯顧問等。
2008年,老驥伏櫪的林廣兆與香港著名人士陳守仁博士一起,發起成立了兩岸和平發展聯合總會,並於2018年當選為會長。在陳守仁和林廣兆的帶領下,兩岸和平發展聯合總會為推動兩岸和平發展做出大量工作,得到了海內外愛國人士的肯定和讚譽。
念祖愛鄉、飲水思源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旅港近60年的林廣兆對家鄉感念至深,他參與旅港福建鄉親成立了香港漳州同鄉總會、香港福建商會等社團組織,團結鄉親力量,引進資金和技術,造福鄉梓百姓。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對於家鄉教育事業的發展,林廣兆更是時刻關注、念茲在茲。1995年底他回鄉考察,參與成立了“平和縣關心下一代對外聯誼會”,親自帶頭捐款,設立獎助學金。20多年來,該會已籌集資金獎勵和資助了數百名優秀大學生,圓了眾多貧困學子的求學夢。
為解決平和縣辦學資源分散、規模不足的問題,平和縣政府決定籌建一所高質量完全中學。林廣兆得知此事後,立即帶頭向平和有關部門捐款50萬港元。在他的影響和帶動下,海內外愛國人士黃志祥、胡國贊、陳金財、賴雪鳳、邱祥坤、楊釗、楊劍、楊英、林龍安、林樹哲、林定強等紛紛慷慨解囊,先後捐款捐物達港幣2,000多萬元用於學校軟硬件設施建設。並籌集資金700多萬港元設立廣兆中學教育基金,用於師生獎勵。如今,這座公立完全中學已發展成為佔地130畝,擁有51個教學班、216名教師、在校生2,500余人的福建省三級達標中學。為感謝林廣兆的貢獻,平和縣將這所學校命名為“廣兆中學”。
在他的號召下,平和縣新星幼兒園、平和職業技術學校、林語堂故居文化館、平和縣圖書館、平和縣醫院等也得到香港泛海國際、信和集團、金龍科技集團等各類企業,香港福建社團聯會、香港福建商會、漳州同鄉總會等各類團體,蔡黃玲玲、林銘森、張永珍、盧文端等個人的無私資助。
有人不明白,為甚麽一個拿普通工資,一不具備資金實力,二不依賴個人權力的人,卻能為家鄉、為社會作出如此大的貢獻。而熟知他的人都知道,這是林廣兆赤誠的愛國之心和大愛無私的家國情懷所產生的感染力。
林廣兆的高尚情操和卓越建樹獲得了中國銀行、香港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高度褒獎。2003年7月,時任香港特首董建華親自為林廣兆頒授了銀紫荊星章,表彰他在團結扶持香港工商界、促進港澳台與內地經貿合作、為香港繁榮穩定和社會福利事業所作出的傑出貢獻。2016年,林廣兆再獲香港特區政府頒授的“金紫荊星章”。政府公報高度評價:“林廣兆先生長期參與公共及社會服務,憑藉在銀行界超過五十年的豐富經驗,積極維護香港作為國際金融及商業中心地位,卓有建樹。在促進福建與香港各項合作方面,不遺餘力,貢獻良多。”
2018年11月12日,林廣兆被推選為中國銀行駐港機構代表之一,參加香港各界慶祝國家改革開放40周年訪京團,在北京受到習近平主席親切接見。回港後林廣兆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有幸參加訪京團並獲習主席接見,我深感自豪和鼓舞,但也更加感受到了使命和責任!”
數十年流嵐歲月,信念始終如一。數十年砥礪前行,初心依舊未改。這是一種什麽樣的精神力量?可以讓一個人在一生中數十年如一日始終自律、廉潔、誠信、擔當,數十年如一日始終感受到使命和責任?林廣兆笑曰:“信念!”
本文發表於《紫荊》雜誌2019年11月號
責編:莫潔瑩、趙珊
編輯:邸倩、陶琳、李博揚、余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