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西方主流經濟學不適合發展中國家

11月6日,“新中國70年——現代經濟學反思與新結構經濟學研討會”在香港中銀大廈舉辦,全國政協常委、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為本次研討會的主講嘉賓。

林毅夫:西方主流經濟學不適合發展中國家

在“新中國70年——現代經濟學反思與新結構經濟學研討會”上,全國政協常委、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就“新結構經濟學”這一話題與香港知名經濟學家進行研討。他認為,中國的發展奇跡不能用現有的西方主流經濟學來解釋。西方主流經濟學忽視了發展中國家經濟差異性,不適合發展中國家的現有經濟發展。他呼籲,現在的主流經濟學需要有一場結構革命。

研討會由孫中山文教福利基金會主辦,兩岸和平發展聯合總會協辦。會上,林毅夫作為主講嘉賓進行演講,主辦方還邀請了兩位香港經濟界的互動嘉賓雷鼎鳴、何濼生。孫中山文教福利基金會主席陳守仁博士向在場嘉賓致送紀念品。近百名香港金融業從業者匯聚該會,並就當下的經濟熱點話題與三位嘉賓進行了互動。
林毅夫:西方主流經濟學不適合發展中國家

林毅夫表示,70年前中國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經過70年的發展,現在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世界第一大貿易夥伴,是120多個國家最大的貿易夥伴,還是其他70多個國家第二大的貿易夥伴。中國從一個貧窮落後的國家變成現在國際上最有影響力的國家之一,這個過程可以說是人類發展史上的奇跡。中國這些年能夠發展起來,不是根據西方的經濟學理論,是根據中國的實際情況來走自己的發展道路。改革開放之後,中國則用漸進的、雙軌的方法推進經濟發展。40年來,中國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國家,而且是唯一沒有出現系統經濟危機的國家。中國的發展奇跡不能用西方主流經濟學理論來解釋。
林毅夫:西方主流經濟學不適合發展中國家
2008年林毅夫被任命為世界銀行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兼負責發展經濟學的高級副行長,成為擔任此要職的發展中國家第一人。卸任之後,林毅夫開始對西方主流經濟學進行了一系列的反思,逐漸形成了他的“新結構經濟學”理論。西方主流經濟學的研究都是以發達國家為模本,而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差異明顯,西方主流經濟學忽視了發展中國家經濟的差異性,以及差異性背後的內在邏輯。因此,西方主流經濟學不適合發展中國家。“新結構經濟學”是根據發展中國家的實際情況,來研究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探討解決問題的辦法,從而推動社會的進步發展。
林毅夫:西方主流經濟學不適合發展中國家
林毅夫:西方主流經濟學不適合發展中國家

林毅夫始終對中國經濟充滿信心,他說,“根據一些國際權威機構的預測,到2025年左右,中國就會變成一個高收入國家。”在11月5日香港中銀大廈舉辦的“中美經貿摩擦對雙方及全球經濟的影響”研討會上,林毅夫更是提出“2030年前中國經濟具備每年8%的增長潛力”。林毅夫的觀點得到了與會人員的認可。

林毅夫:西方主流經濟學不適合發展中國家

“改革開放、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這是林毅夫“新結構經濟學”所倡導的原則,也是中國經濟發展奇跡的主要原因。

記者:連振海

編輯:邸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