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進博會喜迎碩果 中國開放效應持續顯現

金秋時節,共赴東方之約;黃浦江畔,喜迎八方賓客。11月5日至10日,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上海隆重舉行,無論是參展國別、企業數量還是展區面積、展覽規格,均超過首屆。中國真誠張開的雙臂,得到了五大洲的熱烈回應。

| 北京 叢容第二屆進博會喜迎碩果 中國開放效應持續顯現

越辦越好的進博會

“中國真誠向各國開放市場,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不僅要年年辦下去,而且要辦出水平、辦出成效、越辦越好。”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一年前說的這句話猶在耳畔。一年後,第二屆進博會以精彩會況和豐碩成果充分踐行了“越辦越好”。
第二屆進博會的每一項展會內容在規模、質量和多樣性方面都有提升和創新。本屆進博會繼續以“新時代,共享未來”為主題,包括國家展、企業展和第二屆虹橋國際經濟論壇三大展會內容,共有來自181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的政商學界人士應邀與會。
在3萬平方米的國家展展廳內,包括中國在內的64個參展國和3個國際組織紛紛以獨具特色的裝飾結合高科技手段來搭建展台、吸引目光,著力向觀眾集中展示各自貿易投資領域和人文、旅遊、科技等優勢產業的發展情況。
柬埔寨把國家館打造成了金色的“皇宮”;希臘國家館以“共享”為主題,演繹了美食、美景和藝術;俄羅斯國家館的紅白色調十分醒目,各類科技裝備人氣爆棚……
國家展的64個參展國,範圍遍及五大洲,亞洲國家數量最多,歐洲次之。除中國外,24個國家為首次亮相,39個國家是再度參展。其中,今年的主賓國數量相較去年的12個增加到了15個,包括柬埔寨、捷克、法國、希臘、印度、意大利、牙買加、約旦、哈薩克斯坦、馬來西亞、秘魯、俄羅斯、泰國、烏茲別克斯坦和贊比亞。
企業展則涵蓋裝備、消費、食品、健康、服務五大板塊,分為服務貿易展區、汽車展區、裝備展區、科技生活展區、品質生活展區、醫療器械及醫藥保健展區、食品及農產品展區。
德國的壁掛爐、俄羅斯的冰淇淋、馬來西亞的榴蓮、牙買加的龍蝦、日本的牙刷、秘魯的羊駝毛製品等各式各樣的全球好貨紛紛亮相。會賣萌的3D打印機器人ROBOY、一雙鑲鑽2,286顆的“碧波漣漪”珠寶鞋、世界上最細最短的胰島素注射針頭等一大批高精尖特色產品精華薈萃。能讓建築垃圾變廢為寶的粉碎設備、既可在道路行駛又能變成飛行器的飛行汽車、全球首個乳腺癌抗體偶聯藥物等391件新產品、新技術或服務在本屆進博會期間全球首發或中國內地首展,數量超過上一屆。
第二屆進博會喜迎碩果 中國開放效應持續顯現

11月5日,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開幕。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開幕式並發表題為《開放合作 命運與共》的主旨演講(圖:新華社)

今年,來自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800多家企業在企業展區內競相登場。其中世界500強和行業龍頭企業數量超過首屆,超250家。考慮到參展國別和地區範圍不斷擴大、企業報名數量不斷增多,本屆進博會企業展的面積相比首屆應需增加了6萬平方米至33萬平方米,每家參展企業的平均展覽面積也從首屆的74平方米提升至近90平方米。可即便如此,館內依然“一展難求”。為了秉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本屆進博會在企業展中還是向40個最不發達國家提供了每國兩個免費標準展位,支持他們共享中國的發展機遇。
11月5日上午,第二屆虹橋國際經濟論壇與進博會同步開幕,論壇以“開放創新、合作共贏”為主題,由開幕式主論壇和五場分論壇組成。4,000多名全球政商學研各界知名人士和國際組織代表,圍繞“開放、規制與營商環境”“人工智能與創新發展”“世貿組織改革與自由貿易協定”“數字化時代與電子商務創新發展”“70年中國發展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等議題進行了精彩的思辨與討論。
本屆論壇議題突出開放發展和創新引領,總的來看範圍更豐富、內容更前沿,分論壇數量也從首屆的4個增加到了5個。此外,虹橋國際經濟論壇自本屆起以“會員制+註冊制”方式實施機制化運作。論壇會員將持續研討國際經濟發展的新趨勢和新挑戰,為世界經濟健康發展貢獻“虹橋智慧”。
除了三大展會內容外,本屆進博會的其它亮點亦如群星閃爍、百花爭豔。在積累和總結首屆辦會經驗的基礎上,今年的大會進一步優化提升了展商服務、交易促進服務、觀展導購服務和知識產權保護服務等活動。同時為了進一步增進國內外經貿與人文交流,今年還舉辦了超300場各類配套活動以及140多場非物質文化遺產和“中華老字號”展示活動。
第二屆進博會喜迎碩果 中國開放效應持續顯現

11月4日晚,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在上海和平飯店舉行宴會,歡迎出席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各國貴賓。這是宴會前,習近平和彭麗媛同法國總統馬克龍夫婦、牙買加總理霍爾尼斯夫婦、希臘總理米佐塔基斯夫婦、塞爾維亞總理布爾納比奇等外方貴賓合影留念(圖:新華社)

這樣一場集展覽、交易、論壇、人文和外交等活動於一體的盛會,伴隨著其互利共贏的影響力與日俱增,本屆進博會共吸引了超50萬名境內外專業採購商到會洽談,數量遠勝首屆;按一年計,累計意向成交711.3億美元,比首屆增長23%。更可喜的是,截至11月10日,已有230多家企業簽約報名第三屆進博會企業展。

越開越大的“中國門”

作為迄今為止世界上第一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國家級展會,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是中國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支持經濟全球化的實際行動,被國際社會評價為“開放的中國獻給世界的禮物”。一年前,首屆進博會成功舉辦,世界驚喜地張望中國打開的大門。一年後,第二屆進博會圓滿閉幕,帶來的不僅是六天會期的喜人採購成果,更有這一年時間內中國持續推動更高水平開放的切實成效。
首屆進博會上,習近平主席宣布,為進一步擴大開放,中國將加大力度激發進口潛力、持續放寬市場准入、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推動多邊和雙邊合作深入發展。
這一年間,中國平均關稅稅率從9.8%降到了7.5%,營商環境全球排名上升至31位,新設了6個自由貿易試驗區,發布新版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公布《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成立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法庭,同時將於明年1月1日起實行《外商投資法》。習主席指出的五項開放舉措一一落地、扎實兌現。此外,中國在首屆進博會期間與有關國家達成的98項合作事項,其中23項已經辦結,47項取得積極進展,28項正在加緊推進。
誠如習主席所言,我們是一個守信的國家,說出來的話都是要算數的。
單獨就進博會來看,這樣一項自帶“正能量”的國際公共產品,即使在非展會期間,它的溢出和帶動效應也在不斷顯現。小到中國市民的餐桌、外國企業的商業布局,大到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和國際投資環境,進博會效應無處不在。
首屆進博會達成了578.3億美元意向成交額,如今大部分交易團完成合同率超過90%。並且經過一年的交流合作,部分交易團企業還追加了訂單。此外,對接進博會的“6天+365天”交易服務平台已累計引入近800家首屆進博會參展商的2萬多種(件)展品,累計進口約752億元人民幣商品。
對中國市民來說,進博會帶給他們的最直接體驗就是日常可消費的商品花樣多了、價格低了、購買更便利了。而這樣一個有著近14億人口、中等收入群體規模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一旦開放,為外國企業所帶去的真金白銀利好更是巨大的。他們在參展首屆進博會後,有的在中國升級了總部、有的擴張了線下門店、有的增設了研發中心、有的繼續報名參加第二屆甚至第三屆進博會……
總體而言,進博會帶動進口、促進消費的作用也十分明顯。近年來,中國消費品進口佔進口的比例一直在8.2%至8.4%之間。而自首屆進博會後,加之在中國實施一系列擴大進口政策的帶動下,今年前三季度中國進口消費品比例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5個百分點。今年前三季度,中國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8.2%,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60.5%。再觀國際,中國於2013年成為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後,每年的進口份額都佔全球份額10%以上。過去五年間,中國的進口增長對全球進口增長的貢獻率達22.7%,為全球經濟貿易的復蘇和增長注入了強勁活力。
經濟全球化本是歷史潮流,各國經濟融合更是大勢所趨。中國自古以來就主張天下大同、協和萬邦,在當前世界貿易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不斷抬頭的背景下,中國以進博會為大門,向世界開放潛力無限的國內市場,主動與各國攜手共建開放合作、開放創新、開放共享的世界經濟。
“中國市場這麼大,歡迎大家都來看看。”習近平主席在第二屆進博會開幕式上再次向四海賓朋發出誠摯的邀請,並許下新的承諾——中國將繼續擴大市場開放、繼續完善開放格局、繼續優化營商環境、繼續深化多雙邊合作、繼續推進共建“一帶一路”。
利己達人,貨通天下。中國機遇,世界共享。進博會永不落幕,中國的對外開放將持續闊步向前。

中國館裡的“香港進”

今年適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這一喜慶氣氛也在第二屆進博會的中國館中得到了渲染和烘托。整體的藍白配色把中國館點綴得十分通透明亮,館中央上空氣勢磅礴的五個結構由中心向四周延展,象徵著中國在新時代下與五大洲和諧相處、邁向高質量發展的偉大實踐。
借助VR、全息投影、超大型裸眼3D等高科技元素,中國館以圖片、視頻、模型、沙盤和實物等多樣形式,向觀眾全方位、互動式展現了70年來新中國所發生的翻天覆地變化以及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性成就。
在中國館,觀眾不僅能夠以視聽的方式了解到自貿區、“一帶一路”和脫貧攻堅事業的建設成績單,還可以身臨其境通過中國天眼FAST仰望星空、模擬駕駛中國商飛大型客機“遨遊”藍天、操縱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一探海底。
第二屆進博會喜迎碩果 中國開放效應持續顯現
11月9日,在第二屆進博會裝備展區,參觀者體驗駕駛飛機(圖:新華社)
中國館分為6個單元,包括開篇視頻、創新中國、開放中國、美麗中國、幸福中國、大陸與港澳台地區融合發展。在“大陸與港澳台地區融合發展”單元內,香港展區以“香港進”為主題,彰顯特區政府、民眾和企業積極進取、不斷求進的精神,著重展示香港在新中國成立70年間對祖國的貢獻、角色和參與,以及香港經貿發展的重要里程碑和新時代下的新機遇。
相比其它地區展區,香港展區更具動感與活力。先進的多媒體技術結合弧形投影屏幕、互動遊戲投映牆、全息投影儀器等互動裝置,讓觀眾如臨畫中體驗港珠澳大橋、香港國際機場三跑道系統的震撼場景。展覽期間,另有香港表演團體在展區內輪流獻上了當代舞、無伴奏合唱、中西敲擊樂器和爵士、經典、流行音樂六組表演,令觀眾得以近窺香港多姿多元的藝術文化面貌。
當然,香港為進博會帶來的“重頭戲”仍然是企業參展團。在首屆進博會上,148家香港企業參展,展區面積6,500餘平方米,成交金額超過17億美元。香港由此成為首屆進博會境外採購商的最大來源地。
今年,香港企業的參展熱情愈發高漲。共有約200家香港企業報名參加本屆進博會,企業數量較去年增長40%,展區總面積比去年擴大了60%。其中,有47家香港企業及機構是由香港貿易發展局牽頭組織,另140多家香港企業則是自行向大會報名參展。這些企業經營範圍十分廣泛,除了較多集中於香港傳統優勢產業如物流服務、金融服務、食品生產外,他們在企業展的裝備展區、科技生活展區、醫療器械及醫藥保健展區也搭建了不少展台。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內地市場商機龐大,參與進博會能開拓內地市場,對香港企業而言是難得的契機。其實,今年香港參展企業數量與參展面積雙雙增加,已經反映出更多的港企正在奮力把握進博會為他們創造的商機。
在今年的香港參展企業中,有很多已經是進博會的“老朋友”。他們在首屆進博會期間,結識了與自身業務密切相關的採購商、分銷商及其他合作夥伴。他們二度參會,不僅為了爭取進一步打通、打實內地市場,還希望可以憑藉自身長期聯通海外的獨特優勢,與內地企業一道向國際邁進。這不僅是香港企業的經營之道,也是香港繼續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與祖國同發展、共繁榮,以自身所長服務國家所需的一道美麗縮影。第二屆進博會喜迎碩果 中國開放效應持續顯現
(作者係國家部委研究員)

本文發表於《紫荊》雜誌2019年12月號

責編:莫潔瑩、趙珊
編輯:余婧、陶琳、李博揚、邸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