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耀宗:正確理解“一國兩制” 推動香港治理現代化

十九屆四中全會的核心精神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而這其中最重要的含義則是國家政策必須與時俱進,符合社會發展的實際。在十九大會議中,已經明確國家進入了新時代,因此我們的各項政策都需要圍繞新的形勢進行調整。而“一國兩制”是國家的偉大創舉,是國家的基本國策,經歷了22年風雨,“一國兩制”在香港取得了輝煌的成就,香港在經濟、民生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是,隨著世界局勢的變化,香港作為國際大都市,必然會受到世界局勢變化的影響,因此,香港的各項政策應該按照“一國兩制”的精神進行適時的反思和調整。
香港 譚耀宗
譚耀宗:正確理解“一國兩制” 推動香港治理現代化
譚耀宗:正確理解“一國兩制” 推動香港治理現代化

譚耀宗

加深香港社會各界對
“一國兩制”的認識刻不容緩
香港持續多月的“修例”風波中所呈現出來的焚燒國旗、污損國徽、惡意破壞中聯辦和新華社等機構的大樓以及叫囂“光復香港、時代革命”的口號都隱含“自決”“港獨”的訊息,更讓我們值得警惕的是,這些示威者大部分都是1997年香港回歸祖國後才出生的青年,這說明了這部分香港新世代對於“一國兩制”歷史背景以及內涵都不了解,因此造成了他們對於“一國兩制”的錯誤理解。早在2012年的時候,習主席已經強調香港工作的重點是要全面準確理解和貫徹“一國兩制”的方針,由此可見,加深香港社會各界對“一國兩制”方針政策的認識是現在以及未來刻不容緩的工作。
譚耀宗:正確理解“一國兩制” 推動香港治理現代化

2019年12月4日,在特區政府和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共同支持下,香港勵進教育中心在灣仔會展中心舉辦2019年“國家憲法日”座談會。這是香港特區連續第三年舉辦“國家憲法日”座談會。

回顧歷史,“一國兩制”的提出是為了和平解決國家統一的問題。回歸前,香港一直實行資本主義制度,並且在過往的發展中,香港經濟騰飛,成為了亞洲“四小龍”,因此,為了保障香港的繁榮穩定,更為了確保香港市民的生活不受影響,鄧小平就提出了“一國兩制”的方案。但是我們必須要清楚,“兩制”指的是社會制度以及經濟體系的不同,並不表示香港是獨立於國家而存在的地區,“一國”也並不僅僅指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的完整,更是指中央人民政府對於香港有著絕對管治權,這也是憲法以及基本法給予中央的權力。然而,在“一國兩制”發展的過程中,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只強調“兩制”,以及“高度自治”,在政治上極力抗拒中央,而在行動上,他們提出香港前途“自決”的口號,最終達到“港獨”的目的,這些都是赤裸裸的分裂主義。並且,他們還利用香港社會的民生問題,將其上升到政治問題,極力推銷“香港回歸後一切民不聊生”的景象,試圖蠱惑人心,最終想要達到“反中亂港”的目的。

四中全會可為
香港各項政策改革提供指引

我們承認,這些別有用心的人確實蠱惑了部分市民,特別是青年一代,在風波平息後,我們必須要反思香港的各項政策,而本屆四中全會中有關港澳工作的論述可以為我們香港各項政策的改革提供指引。
首先,本次四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建立健全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本次風波中所暴露出的香港反對派政客與外國勢力勾結的情況十分嚴重,而這肆無忌憚的背後恰恰是香港缺乏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因此,被擱置已久的基本法第23條立法是非常有必要的。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張曉明也指出,基本法第23條沒有立法是近幾年港獨加劇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即使重重困難,特別行政區政府也一定要採取措施促成基本法第23條立法,才能從根本上遏制“港獨”的勢頭,維護“一國兩制”在香港的順利實施。

其次,四中全會也對社會的國情教育工作提出了要求,就是要“加強對香港、澳門社會特別是公職人員和青少年的憲法和基本法教育、國情教育、中國歷史和中華文化教育,增強香港、澳門同胞國家意識和愛國精神”。這裡則是涉及到兩個層面:一是公職人員的國情教育,二是青少年的國情教育。
從青少年層面上看,在本次風波中,參與其中的大部分都是年輕人,他們沒有體驗過香港殖民管治時期對愛國人士的歧視,對國家歷史發展了解不多,對國家談不上感情,究其原因,香港的教育确实出現了很大的問題。

現時,香港的學校中是沒有專門的國情教育的,只有中國歷史以及通識教育會涉及到有關中國國情的內容。但是,中國歷史未能在學校中獨立成科,並且很多時候是選修課程。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很難對中國歷史產生重視,加之,由於歷史原因,香港教師自身對於中國歷史的了解也不深入,因此,香港學生對於中華文化缺乏認知或感情。更讓人擔憂的是,在這樣缺乏中國歷史教育的情況下,通識教育卻被一些別有用心者“綁架”,對於中國發展充滿政治偏見甚至詆毀,極力扭曲國家在香港學生心目中的形象,加上一些教師歪曲事實、惡意誤導地解說,持續在學校散播“仇中”以及“反中”的觀念,令本應接受健康陽光的愛國主義教育的香港青少年“中毒”受害。本次風波中,不少焚燒以及侮辱國旗的示威者年齡均不超過20歲,最小的更只有13歲,可想而知,學校教育對於學生的影響有多麼重要。因此,在今後的教育工作中,我們應該首先從培養教師的國情意識開始,逐漸完善國情教育體系,讓青少年正確認識國家,從而真正成為國家一份子,努力學習和工作,為國家和香港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譚耀宗:正確理解“一國兩制” 推動香港治理現代化

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70年70城聯讀”活動11月9日拉開香港站序幕,此次活動以“文化行走 閱讀中國”為主題,讓市民得以借此增進對中華文化的了解。圖為香港青少年在活動上聲情並茂地朗誦《七子之歌·香港》(圖:中新社)

從公職人員層面來看,雖然香港公務員要恪守政治中立的原則,但是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允許公務員參與危害國家安全以及分裂國家的活動。在這次風波中,有公務員參與非法集會以至暴力行動,公開反對中央甚至特區政府,這是非常危險的信號。因為公職人員是政策的制定者以及執行者,如果他們本身就對國家充滿誤解,又怎麼可能制定出符合“一國兩制”的政策呢?所以,對於公職人員的國情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以往確實忽視了這點,在今後的工作中,一定要加強對公職人員的國情教育,讓他們真正認識國家的發展、正確認識“一國兩制”的理念,這樣才能保證香港在政策層面上不走偏,香港社會才會得到真正的穩定。

最後,四中全會再次提出,堅持以愛國者為主體的“港人治港”,提高特別行政區依法治理能力和水平。香港社會有些人士刻意歪曲理解這個內容,認為中央提出這些要求,是干預香港的自治權。我們不禁想問,如果治港者不是以愛國者為主體,又怎能有效實施“一國兩制”?失去了“一國兩制”,香港的繁榮穩定以及香港市民的福祉又怎能有保障?因此,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必須堅持以愛國者為主體的“港人治港”,只有這樣才是對國家以及香港負責的做法。

香港從來都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人從事分裂國家的活動最終都會付出代價,而“一國兩制”是對香港、對國家而言最好的選擇,這是我們制定任何政策的前提,承認“一國兩制”就必須要認同中央對於香港的全面管治權,就必須要認同任何政策都不能損害國家安全以及“一國”的前提。只有我們正確認識“一國兩制”,才能從源頭上遏制“港獨”的思潮,真正維護香港的繁榮穩定以及長治久安。譚耀宗:正確理解“一國兩制” 推動香港治理現代化

(作者係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

本文發表於《紫荊》雜誌2019年12月號


責編:莫潔瑩、趙珊

編輯:陶琳、李博揚、余婧、邸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