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中國人過聖誕節嗎?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知識傳媒
聖
誕
樂

西方聖誕節是紀念耶穌誕生的日子,是一個傳統的宗教節日。而在中國的古代,它究竟存不存在?

在西方的聖誕節裡,「聖誕」指的是耶穌誕生的日子,而在中國古代,它的領域就變得寬泛了些——聖上和神仙誕生的日子,如佛、菩薩、神、仙、皇帝、皇后、皇太后等的誕辰。當然,在古代主要指的是皇帝的生日,有些朝代每逢「聖誕」,政府官員們還會連放三天假,百官同慶。

西方聖誕紀念耶穌誕生
聖誕之古代帝王的誕辰
聖誕節在中國出現的時間其實很早,有明確記載的時間可追溯至唐朝。
在《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中記載:「代宗文武皇帝。恢張聖運。從事無為。每於降誕之辰。錫天香以告成功。頒禦饌以光景眾。」意思是在唐朝代宗時期,過聖誕節,皇帝會給賞賜錫天香,並提供美食。
詩仙李白曾在《天長節使鄂州刺史韋公德政碑序》說到:「採天長為名,將傳之無窮,紀聖誕之節也。」這裡的「天長」即天長節,就是唐玄宗的生日。
而在《元史·世祖紀五》裡,也有好幾處提到「聖誕」:「丁丑,聖誕節,高麗王王禃遣其上將軍金詵來賀」;「辛未,高麗王愖遣其樞密使樸璆來賀聖誕節」;「丙寅,高麗王王愖遣其樞密副使許珙、將軍趙珪來賀聖誕節」,而這裡的「聖誕節」,指的都是忽必烈的生日。



西方聖誕節的引進
基督教再次出現在中國歷史中是在明朝西方傳教士進入中國。明人撰寫的《萬曆野獲編》中有多處言及「聖誕」。如《禁革齋醮》條:嘉靖六年(1527年)秋,「時屆聖誕」。
到了清朝,尤其是清末,聖誕節在中國發展的範圍變大。從《申報》的報導就可以看出來:
1892年耶穌誕日適逢禮拜日,「是以租界中益熱鬧非常,凡執業於各洋行者莫不採烈興高,一騁其車水馬龍之樂」,比中國新年更顯繁盛。1896年聖誕日,南市董家渡天主教堂的彌撒禮吸引了附近入教者數千人之多。1898年聖誕日,到虹口南潯路天主堂瞻禮的教中士女多至三千餘人,「不可謂非一時之盛事也」。



民國時期孔子誕日被設為「孔子聖誕節」
聖誕之紀念先賢孔子
1912年,國民政府將10月17日定為孔子誕日,也就是屬於中國人的聖誕節。1918年,國會參議員陳煥章博士提出《請規定聖誕節案》,以夏曆八月二十七日孔子誕辰為國家法定聖誕,獲得參、眾兩院的批准及大總統的認可。1919年10月17日,北京政府內務部通告確定該年10月12日「孔子聖誕日」,即夏曆八月二十七日為「孔子聖誕節」。

民國時期聖誕節海報
過節的形式也從去教堂參觀彌撒,到之後的互贈賀卡、商品促銷、吃飯跳舞等等,就連民國才女林徽因也加入聖誕節的大軍中,親自設計聖誕卡片呢。

林徽因設計的聖誕卡
從現存的中國古籍裡可以發現,自唐迄清,「聖誕」的說法就掛在古人嘴邊。也因為民族文化得到了較好的傳承,才讓千百年後的我們得以知曉歷史的過程。

民國時期的聖誕卡
作為世界上最具有包容性的中華文化,我們熱愛一切能為生活帶來樂趣的節日,但除了在文明發展的進程中求同存異和兼收並蓄,也務必不要讓我們民族的傳統文化在包容中喪失。不只要過聖誕節,包括中秋、端午、重陽等等,屬於我們中國人的每一個傳統節日都應該得到重視,一直傳承下去。


本文刊載於《知識》雜誌第110期,整理/劉佩妍。
-End-

熱文精選
☝️點擊圖片即可跳轉
☝️點擊圖片即可跳轉
☝️點擊圖片即可跳轉
更多有趣味
有價值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