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映山高山映霞,天連海闊海連天——香港海灘多柔情

海疊起自己的波濤,與海灘柔情地吻別;
海灘張開雙耳,靜靜地聆聽,期待重逢……
海岸閃爍石英的光芒,默默地想著深邃碧藍的潮水……

| 香港 南方

霞映山高山映霞,天連海闊海連天——香港海灘多柔情

鬼斧神工的地質

在港台片中早有目睹淺水灣,第一次去淺水灣,汽車帶我從港島的北部翻山越嶺到南部。我對師傅的駕駛技術真佩服得五體投地。大體積的雙層大巴,在臨海峭壁的狹窄公路上扭來扭去,時不時地撥開橫在高空的樹枝,在崇山峻嶺間快速地漂移,在毫厘之間會車。我正暈著,來不及俯視美麗的山景,突然通過盤山公路,翻過了大山,車到站了。

霞映山高山映霞,天連海闊海連天——香港海灘多柔情
香港有100多個海灘。圖為西貢大浪灣的海灘遠眺

在通往沙灘的一條綠色通道上,才女張愛玲的畫像就在桌面。古典的行李箱,高雅的書籍堆,一股文化氣息的海風從沙灘吹來。美麗的淺水灣,海灘靠山面海,大山的輪廓圍成了畫框,抬頭藍天白雲,舉目綠樹成行,可人的花朵與星星點點的豪華遊輪散落在畫布。淺水灣,張愛玲的摯愛,具有《傾城之戀》之“傾城”之美,也受很多遊客的青睞。

香港海灘是地質的傑作。資料顯示,香港土地總面積1,100平方公里,有260多座島嶼,擁有長達約360公里的海岸線,海岸線越長,造就海灘的概率就越大,因此孕育了香港100多個海灘。香港的海岸線長度,海灘的數量遠遠超過很多同等面積的沿海城市。

霞映山高山映霞,天連海闊海連天——香港海灘多柔情
懸崖峭壁的海岸,是無法形成海灘的。圖為石澳鶴咀燈塔一帶的海岸俯瞰(圖:香港特區政府新聞處)

在4億年前的泥盆紀,香港目前發現的最古老的岩石誕生,海洋生物等殘骸在地殼壓力等作用下慢慢地形成了沉積岩,香港相對於45億歲的地球確實非常年輕。

後來香港經過多次地殼運動,產生了較多岩石,包括沉積岩、大理岩、片岩、火山岩、花崗岩等等。16,400萬至14,000萬年前的侏羅紀時期,香港火山爆發頻繁,產生了香港一半左右的岩石。

8,000萬至5,0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和第三紀早期,產生了粉砂岩薄層,是香港最年輕的岩石。

眾多的岩石組成了香港各種大大小小的山峰,18,000年前的最後一次冰期,海面比現在低130米左右,後來氣候回暖,海平面又回升,淹沒了香港眾多山谷。南邊露出來兩百多座山峰,這些山峰就是現在的香港島嶼。山脈眾多,海島眾多,造就了香港長長的海岸線。

神來之筆的海灘

周末的香港,繁華依舊,波光粼粼,襯著落日餘暉,小丁約了同事,去淺水灣隔壁的深水灣海灘燒烤,人少清淨些,放松放松心情。雖然美景如畫,小丁卻沒心思細看。他準備給木炭起火,但是忘了帶煤油助燃,只好頂著煙塵,滿含著眼淚,自己鼓起腮幫子不停地吹,期盼在“深情”的炭塊中升起青煙。

霞映山高山映霞,天連海闊海連天——香港海灘多柔情
香港海灘是很多家庭親子遊的首選。圖為淺水灣的沙灘(圖:香港特區政府新聞處)

周圍的燒烤攤已經吆三喝四了,聞著鑽鼻子的陣陣肉香,小丁依舊歪著頭,橫看對面高山上的海洋纜車,總覺得有點慢。鼓,吹,鼓,吹……小丁總算把炭火燃得旺起。

其實同事正在愜意地聊天,闊葉紅樹遮住了夕陽,聽著陣陣的海浪刷著沙子,早忘了燒烤事宜。在小丁的招呼下,來根烤串,再來杯冰鎮的啤酒,今天的海灘燒烤還是蠻有味。

陽光、沙灘、香燒烤、甜酒杯,免費的燒烤攤,周末親朋好友的聚會好去處,海風習習,快樂多語,香港海灘好有情。

吃著燒烤,我問小丁一個無聊的問題,為啥我們左手是沙灘,右手卻是一小段石灘?小丁說,得網上查查。

原來,不是所有海岸線都有海灘,海岸線越長,產生海灘的機會越大,懸崖峭壁的海岸,無法形成海灘,例如深水灣對面的大山全是陡壁。只有相對平緩的海岸,在洋流的沖刷下方能形成海灘。

一般來說,海灘可以細分為三種,一種是礫灘,俗稱石灘,一般以岩岸為基礎,由坡度稍大些的陡岸形成。第二種是非常平緩,坡度很小的的海岸,容易成為泥灘。第三種是沙灘,一般是緩岸,坡度中等,介於礫灘與泥灘之間。有的海灘則三種或二種靠在一起,例如深水灣主要是沙灘,但是最南側還有一小段石灘。

香港島在地質年代中,成長為香港的其中一個大島,在港島的南邊,有一片凹進來的平緩海岸,那就是幼年的淺水灣,海水攜帶大量的沙子,在淺水灣沉澱下來,長年累月,於是形成漂亮的淺水灣沙灘。

隔壁的深水灣,海岸稍微陡峭一些,洋流速度也稍微大些,容易帶走細小的沙粒,深水灣沙灘的沙粒明顯比淺水灣大。

另外,下白泥泥灘,是一處延伸到內地的海灣,非常平緩,洋流緩慢,沉澱了很多泥,成為泥灘。

烏溪沙海灘是礫灘。礫灘上礫石的大小與形成的時間密切相關。礫灘石頭形成的時間越早,海水對礫石的分選和磨圓效果也就越好,礫灘石頭形成的時間越晚,礫石也就越大且不光滑、邊角凹凸很大。當然,除了礫石,礫灘中也有很多沙子夾在其中。

流浪遠方的沙子

沙灘總有些個性化,有了適度的海岸,具備了首要條件,但是沙灘的沙子從哪裡來?

“不要問我從哪裡來,我的故鄉在遠方,在遠方……為什麼流浪……流浪遠方……”這首歌代表了沙子的心。

第一個來源是香港的海邊岩石。組成香港海島和山峰的主要是岩石,岩石在風化作用下,經過風吹日曬,空氣氧化,生物生長,其表層逐漸分崩離析,變為小碎屑。香港多雨,這些小碎屑“為了山間輕流的小溪”,沖到了溪水裡,又從海島或者山峰的高處跌落到低處,進一步破碎和磨蝕,最後匯入海島腳下的大海。

碎屑中比較容易溶於水的成份,隨著海水的浸泡流失掉,而很堅硬的砂子,它們很難與水和空氣發生反應,於是就會長久保留下來,在海水沖擊和風化作用下,天長地久,體積大的顆粒會逐漸破碎,直至變成小粒的沙子。

第二個來源是珠江口等河流帶來的大量沙子。資料顯示,每年從上游進入珠江口的泥沙估計為440萬—880 萬噸。這些沙子有些在江水和海水邂逅的珠江口就沉澱下來,也有很多流入了大海,懸浮在海水中,海水沖到了沙灘的海岸,海水流速下降,沙子就沉澱了下來。來香港旅遊的珠三角的遊客,在香港沙灘上踩到的沙子可能正是來自自己家鄉。

第三個來源是海洋動物的骨骼碎末。香港的沙灘還參雜著一些貝殼、珊瑚等生物的碎片,它們由海浪運送到海岸,沉積在沙灘上。

如數家珍話海灘

在赤柱的海灘,一抹夕陽,紅似蛋黃,在綠色的山巒間,玩著上坡與下坡,偶爾偷偷藏進海水,露點小彩霞。在一塊海灘巨石上,帥哥小馬和美麗女友剛工作,用自己的薪水新買了架相機,“哢嚓”不停。

香港海灘的夕陽,很多香港本地人都百看不厭。山水如畫的香港,本來是至尊美景,又添加進一個紅彤彤的夕陽,還穿個彩色的霞裝,猶如西施美女恰當的小酒窩,美不勝收。

小馬想和女友拍張合影,讓我幫忙,我很樂意。是的,我們一家也在欣賞美麗的夕陽,但是我們來的很早,親子游泳,與孩子玩沙子,看海岸民間藝人表演……一個都不落下。每到周末,問孩子去哪裡玩?他十有八九回答想去海灘,我們一家愛香港海灘,這是香港標誌性旅遊文化之一。

孩子問我,香港都有哪些好玩的海灘?

多個旅行雜誌,從香港100多個海灘中評選出十大海灘,一般是:淺水灣、大浪西灣、長洲東灣、長沙泳灘、洪聖爺灣、銀礦灣、石澳、赤柱正灘、黃金海岸沙灘、清水灣,這些海灘主要以沙灘為主。

其中淺水灣離中環近,知名度最高,風景與淺水灣別墅裡的眾多富豪一樣聞名於世。淺水灣成名已久,淺水灣英文名為Repulse Bay,據說名字來源於一艘昔日在灣內駐守以防海盜出沒的英國皇家軍艦。淺水灣有“東方夏威夷”的美譽,是最具代表性的沙灘,位於港島南部。

淺水灣像一輪新月,長長的掛在海岸,風平浪靜,清澈見底,海沙細膩,是港人消暑聖地,也是遊人常來的著名風景區,香江八景之一的“海國浮沉”,就特指淺水灣。

1920年,典型英式建築的淺水灣酒店建成,港英政府也重鋪了沙灘、搭建更衣室、放置了攔鯊網,設置海上救護員,將沙灘改造為海水浴場。當時來回中環及淺水灣的巴士線,是香港最早期的巴士服務之一,淺水灣逐漸發展成旅遊勝地。久負盛名的淺水灣酒店,目前已經改變成了影灣園。

酒店隨風去,淺水依舊在……

除了淺水灣,香港還有其他海灘也很著名,例如“香港十大自然勝景選舉”第一名的大浪西灣,它是西貢區最著名的海灘,名列西貢大浪灣“四灘一尖”中的“四灘”之首。

大浪灣古稱鳳灣,大浪灣最西邊的一個海灘就是大浪西灣。《大浪西灣黎氏族譜》記載,約600年前,明朝成化年間,就有漁船在大浪西灣避風,慢慢演變成現在的西灣村。

行山及郊遊興起,大浪灣更被遠足界形容為“香港四大奇景”之一,大浪西灣出海不遠,便可輕易看到珊瑚礁。大浪西灣較接近市區,麥理浩徑貫穿西灣村,以及西貢東郊野公園的建立,大浪西灣成為很受歡迎的渡假地點。

大浪西灣有清澈透亮的海水、白嫩的細沙,位於非常乾淨的東部水域,是未受污染的原始海灘,與大浪灣其他四灘共享海闊天空的美景,並一起擁有“香港大堡礁”之稱的龐大珊瑚礁。而且大浪西灣沒有受到大都市的光害,晴朗的夜裡,躺在沙灘上,看繁星流動,耳聞浪淘沙。

大浪西灣也是季節性河道的出海口,有大片紅樹林在鹹淡水交界之處茂密生長,很多生物在紅樹林棲息和繁衍,包括全球罕見的紫背葦鳽等。在2001年公布的《大浪灣分區計劃大綱草圖》中,政府特意將部分地區升級為自然保護區及科考價值地而保護起來。

精心呵護自然遺產

從內陸城市剛到香港,我深深被海洋文化吸引,有同事說烏溪沙海灘有心形海,很多情侶喜歡去觀美景並合影,在一個陽光燦爛的周末,一家人出發了。

到了烏溪沙海灘,左看看右看看,還是沒有發現心形海,只好在網上重新搜索,原來說的是過去一位伯伯建的心形石堆,現已拆除,只有舊址。

霞映山高山映霞,天連海闊海連天——香港海灘多柔情
香港有很多沙灘水清沙幼,風景秀美,適合遊人玩耍。圖為位於西貢的大灣沙灘(作者供圖)

在心形石舊址的旁邊,很多小朋友在挖沙蜆,一會一聲快樂的尖叫,我家小朋友也快樂地加入,孩子問我:

“我們挖出這些沙蜆,會不會影響海灘?”

“沒有影響,原始人狩獵沒有讓任何一種動物滅絕,但是一個化工廠違法排污卻毒害一條河,殺死萬億個生命。所以你長大後一定要保護環境,不能從事污染環境相關的工作。”我立刻回答道。

但是為啥淺水灣、赤柱沙灘等離家近的海灘就沒有沙蜆等貝殼生物呢?

其實,貝殼類動物一般以海洋微生物、浮游生物、海藻等為食物,如果沙灘的海流速度大,海水清澈,反而不利於海洋生物的生長,於是在沙灘很難挖到大的沙蜆等貝殼動物。

在泥灘,海流速度慢,沉澱了很多泥巴,有利於微生物的生長,所以泥灘常常會有很多沙蜆等貝殼類動物。

在石灘,有很多石頭,海洋漲潮和退潮時,這些石頭大大減緩了海洋的流速,海水在石頭之間回旋,以致有的石灘很適合海洋生物的生長,它們的食物眾多,而生物躲在石頭下也可以抵禦天敵。

我們一家曾經去靠近西部海域的愉景灣,靠近出海口的海灘到處是大隻的蠔和沙蜆,卻沒一個人動手挖,這究竟是為什麼?我和孩子一樣,也喜歡問十萬個為什麼。

查看香港環境保護署的《香港海水水質報告》,香港海域分為東部、南部、中部、西部四個水域,其中東部水域海水最潔淨,長年水質優良,但西部水域靠近珠江口,污染較大。

霞映山高山映霞,天連海闊海連天——香港海灘多柔情
2018年的“維港渡海泳”上,數千健兒一展身姿,橫渡維港(圖:香港特區政府新聞處)

原來江河的入海口往往有大量的污染物向海裡排放,靠近珠江口的西部海域污染物多,漂浮的垃圾也多於東部海域,這裡的海洋生物或多或少帶著污染物。近幾年在香港以及珠三角城市群的共同努力下,珠江口排放的污染物已經大幅減少。

大海是地球生命的母親,沒有了大海,地球將慢慢退化成紅色的“火星”,色彩絢麗但是荒無人煙。如果把地球縮小成眼睛的大小,大海的體積僅僅是地球的一滴眼淚,污染起來很容易,治理卻很難。

香港環境保護署在游泳季節,每周都會在官網公布泳灘水質,幫助遊客和居民健康地去海灘游泳。在香港政府的治理下,海水水質大大改善,特別是維多利亞港的水質已經從不合格變成了合格。

2017年,香港維多利亞港一年一度的跨海游泳比賽,吸引了3,000名泳手。“維港渡海泳”比賽始於1906年,曾經是香江一年一度的盛事,1978年,比賽因海水污染問題被停辦,2011年,賽事恢復,參賽路線改道。在得到專業的水質合格報告後,2017年主辦方重新採用闊別了40年的路線。

海灘,是大自然恩惠與人類的珍珠,是我們親近大海、親朋聚會、親子活動、淨化心靈等的好場所,有了美麗、純潔的大海,我們以及子孫後代就能永遠暢玩海灘……霞映山高山映霞,天連海闊海連天——香港海灘多柔情

本文發表於《紫荊》雜誌2020年2月號

責編:莫潔瑩、趙珊
編輯:邸倩、余婧、李博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