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運:30億人次大遷徙 多部門聯動保暢通

1月10日,農曆臘月十六,2020年中國春運大幕正式開啟。“春運”被譽為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周期性的“人類大遷徙”。在40天左右的時間裡,預計今年將有30億人次的人口流動,比上年略有增加。為保障春運線路的安全暢通,在這條長達40天的“戰線”後方,國家發改委、公安部、交通運輸部、應急管理部、中國民用航空局、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等多達7個部門協同聯動,來應對這次春節大遷徙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從加大運力供給、提升旅客服務品質、加強安全管理等方面入手,為春運保駕護航。

|北京 陳傑

春運:30億人次大遷徙 多部門聯動保暢通
今年春運遷移人口增長放緩

今年春運客流假日特徵日趨明顯,務工人員、學生、探親客流仍是主體,但旅遊人數大幅增加。城市群內部遷移特徵日益明顯,大數據統計顯示,2019年春運期間,旅客平均出行距離為394.4公里,500公里以內出行人數佔比達到78.9%。
春運:30億人次大遷徙 多部門聯動保暢通

今年春運預計鐵路出行4.4億人次,增長8%。圖為某高鐵站(本刊記者 攝)

春運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周期性“大遷徙”,它不僅僅是一個中國的運輸奇跡,也是對一個國家經濟、交通、服務等多方面的綜合檢驗。為做好2020年春運各項工作,保障人民群眾安全便捷滿意出行,早在去年12月,發改委等部門就發布了全國性的《關於全力做好2020年春運工作的意見》的文件,要求在1月10日至2月18日共計40天的春運時間裡,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健全協調有力的工作機制,認真研判本地區春運形勢,針對今年將會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統籌制定春運工作方案,確保圓滿完成春運各項任務。
據悉,在今年春運流動的30億人次中,其中,道路24.3億人次,下降1.2%;鐵路4.4億人次,增長8%;民航7,900萬人次,增長8.4%;水運4,500萬人次,增長9.6%。根據以上數字分析表明,隨著中國城鄉、區域發展更加平衡協調,今年春運出現了以下幾個特點:一是遷移人口總量增長放緩,長距離遷移比例降低,供需總量矛盾呈緩和趨勢;二是今年春節較早,預計節前客流較為集中,鐵路部分重點方向、民航少量熱點航線運力較為緊張;三是群眾出行方式更加多元化,自駕出行持續增長,公路保暢面臨嚴峻考驗;四是惡劣天氣引起的安全風險不容忽視,農村地區交通安全隱患較為突出。
高新科技助力春運暢通
近年來,中國春運始終能夠做到保質、保量、高位運行,這其中的奧秘是什麼?伴隨著中國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相信大家都會深切地感受到,近年來國家服務保障春運的能力正在逐年大幅提升。
今年春運期間,公路將投入營運客車79萬餘輛、約2,031萬個客位,客運船舶運力約1.9萬艘、約83萬個客位。指導各地加強道路、水路的應急運力儲備,根據客流變化情況,及時調整車船發班頻次。同時,加強城市公共汽電車、軌道交通、出租汽車等城市交通組織調度,強化城市內外交通銜接,努力解決好旅客出行“最先和最後一公里”難題。
今年以來,新改建、擴建的公路33萬公里,多條骨幹高速改擴建完成通車。全國所有具備條件的鄉鎮和建制村通上了硬化路。從今年1月1日起,全國487個高速公路省界收費站全部取消,啟用了新的電子不停車快捷收費系統(ETC),現在全國高速公路14萬公里形成了主線無障礙通行的大網,為自駕車出行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原定兩年內基本取消全國高速公路省界收費站的任務,2019年一年內已全部完成。ETC用戶超過2億,平均使用率超過70%。交通運輸部春運期間還進一步採取措施,加大了客運樞紐、火車站、渡口碼頭、機場、旅遊景區景點等重點區域運力投放,切實提高旅客集疏運能力。各級工會還將組織開展為“摩托大軍”提供沿途服務。各級團組織也將開展春運“暖冬行動”,大批青年志願者將活躍在春運一線。
每年春運,鐵路運輸都承擔著中堅力量。2019年全國新投運的鐵路里程達到8,489公里,其中高鐵里程達到5,474公里,很多貧困地區、革命老區、外出務工人員集中的地區都通了高鐵。
今年國鐵集團在提高運輸能力方面採取了不少舉措。一是增加運輸能力,在客流高峰時段每日增開夜間動車157.5對,同比增加50%。節前每日開行旅客列車5,275對,同比增加7.7%,節後每日開行5,410對,同比增加6.9%。保持普速列車開行規模,堅持開好公益性慢火車。二是改善購票體驗。電子客票基本覆蓋高鐵和城際鐵路,旅客乘高鐵出行無需取票,在所有旅客列車全面推廣網絡候補購票,12306售票系統每天延長售票時間半小時,可通過人臉識別辦理網上核驗。截至1月9日,全路共有1,020個高鐵車站開通電子客票業務,旅客檢票通行耗時縮短1/3以上。售票系統優先為老年人配售下鋪車票,為兒童配售與同行人相鄰的席位,保證學生、務工人員等重點群體旅客購票。三是提高服務質量,進一步提升普速站車服務質量。在高鐵車站和客流較大的普速車站設置自助實名制核驗閘機、急客通道,全路便捷換乘站達到70個,無軌車站達到154個,充分發揮鐵路、公交、地鐵協調機制作用,讓旅客進出站接駁更便利。
剛剛開通的京張高鐵,使張家口到北京的最快運行時間從原來的3個小時多壓縮到47分鐘,呼和浩特至北京最快運行時間從9小時以上壓縮到2小時9分鐘。極大緩解了沿線地區的春運壓力,為老百姓提供了方便、經濟、快捷的出行選擇,也將為2022年北京冬奧會提供優質的交通服務保障。乘坐京張高鐵,智能化將為旅客帶來全新出行體驗,旅客可通過手機盡享全程電子客票和行程信息服務,“刷臉”模式則讓進出站變得快捷又高效。
2020年民航旅客運輸量預計將再創歷史新高。今年春運民航日均保障航班量將超過17,000架次,比去年增長約13.3%。據悉,今年民航春運的熱點國內將集中在北上廣深等熱線城市和西南、東北、海南等地區,國際出行主要集中在日本、韓國、泰國、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周邊國家。
2019年,全國航班正常率達到了81.65%,同比提高了1.52個百分點,已經連續兩年超過80%。春運期間,民航各單位將積極採取有效措施,努力保障航班正常,並密切關注雨雪冰凍、低能見度等惡劣天氣對航班正常性的影響,進一步完善機上延誤應急預案和大面積航班延誤應急預案,做好惡劣天氣下延誤處置和旅客服務工作。
為做好春運工作,民航局採取的主要措施有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加強安全管理,確保安全出行。為迎接春運,民航各單位以對安全隱患零容忍的態度,強化系統性風險防控和應急處置能力。二是統籌增加運力,確保順暢出行。允許國內各機場根據實際能力適度提升保障容量,航空公司根據市場需求科學預測旅客流向,統籌安排加班、包機和臨時經營航班,深挖潛力,盡最大可能滿足旅客出行需求。三是提升服務質量,確保滿意出行。去年以來,民航局在全行業開展服務質量重點攻堅專項行動。今年民航還將推出五項提升旅客體驗新舉措。民航將把春運作為便民舉措成效的重要檢驗,做好機上和地面各環節的服務,增進旅客的獲得感。
不斷延伸的道路網絡、日趨完善的交通設施、科技助力的創新體驗,才讓這一人類規模最大的年度遷徙越來越便捷高效,改變了過去晝夜排隊買票、等候的不便,使得民眾出行方式越來越豐富多元。所有這些,都為提升春運保障能力打下了基礎。
春運:30億人次大遷徙 多部門聯動保暢通

春運期間,旅客在深圳機場出發大廳安檢通道通過自助設備進行證件查驗(圖:新華社)

保障安全是重中之重
春運安全是重中之重,也是歷年春運的一個主題。對此,數據顯示,每年歲末年初都是事故多發易發期,事故風險也主要集中在幾方面:一是交通參與者,車船駕駛員思想麻痹,習慣性違章,導致事故多發易發。二是惡劣天氣影響,對於各類交通事故多發易發也是一個風險。三是交通參與者的意識,還有監管者的監管責任落實不到位等方面都是導致事故發生的風險因素。
春運安全承載著廣大人民群眾的期盼要求,係民生大事,公安部對此高度重視,各部門聯動多次專門召開春運交通安保部署會,下發通知,部署全國公安交管部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履職擔當盡責,全心全意服務群眾,安全順利溫暖出行。
一是化解風險隱患。深入排查人、車、路、企業源頭隱患,嚴禁不合格的車、不合格的駕駛人參加春運,從源頭上消除道路交通安全隱患。二是全方位守護平安暢通。最大限度將警力、裝備投向一線,啟動高等級勤務,強化惡劣天氣交通應急管理,以良好的通行秩序保障道路交通安全暢通。三是近距離服務群眾出行。持續發出“兩公布一提示”,通過新聞媒體、雙微平台、互聯網地圖平台等媒介,及時密集發布道路交通狀況,交通流量等資訊信息,引導群眾合理安排出行時間和路線。
此外,全國鐵路公安2020年春運安保啟動,各級鐵路公安機關也將深入推進“獵鷹-2020”戰役,嚴打涉票、“盜搶騙”等違法犯罪,持續整治霸座、阻門等違法行為。
春運:30億人次大遷徙 多部門聯動保暢通

春運安全是重中之重。圖為特警牽著警犬在車站重點區域巡查,保障旅客安全(圖:新華社)

針對如何保障春運安全,應急管理部也提前做了分析和研判,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提出了歲末年初特別是春運期間的安全生產工作措施,作出了安排和部署。主要是三個方面,一是壓實責任。召開了全國歲末年初安全防範工作視頻會議,督促各地特別是各級政府、各相關部門和企業要認真落實安全責任,吸取近期事故的教訓,結合各地實際研判本地區重大風險,提出針對性的防範措施,確保不發生重特大事故。二是抓好防範。重要的是集中開展專項整治,針對春節期間各類影響事故多發易發的因素進行集中排查整治,徹底消除安全隱患。三是加強督導。對安全防範措施不落實,導致重大及典型事故發生的地方政府,約談主要領導,確保各項措施特別是安全生產集中整治真正見到實效,保障人民群眾度過一個歡樂祥和的春節。春運:30億人次大遷徙 多部門聯動保暢通
(作者係國家部委研究員)

本文發表於《紫荊》雜誌2020年2月號


責編:莫潔瑩、趙珊

編輯:邸倩、余婧、李博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