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肺炎,口罩你真的戴對了嗎?

預防肺炎,口罩你真的戴對了嗎?

近日,武漢爆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勾起不少市民2003年的沙士回憶。加上,香港已踏入2019/20年冬季流感高峰期,無論車廂、課室、辦公室,噴嚏、咳嗽聲都此起彼落,香港人嚴陣以待,戴上口罩保護自己及他人,早前市面更出現口罩搶購潮……提起口罩,香港人並不陌生,不過你又對口罩有多少認識呢?

預防肺炎,口罩你真的戴對了嗎?

口罩的歷史

最早使用口罩的紀錄,目前有兩派說法,一種是西元前六世紀的波斯帝國,由於波斯人信奉的拜火教覺得人的氣息是不潔的,所以在進行宗教儀式時臉要用布包住。

另一種說法是參考馬可波羅遊記,據書中記載:“在元朝宮殿裡,獻食的人皆用絹布蒙其口鼻,俾其氣息,不觸飲食之物。”相比第一種說法,雖然後者晚了將近兩千年,但其使用方式較接近現代對於口罩的定義。因此若以馬可波羅遊記所記載之年代算起,則口罩的歷史少說也有近800年了。

預防肺炎,口罩你真的戴對了嗎?

口罩正式在醫學界開始採用,是在認知到空氣中存在病菌之後。德國外科學家米庫里茲,在1897年率先提出:醫務人員施行手術時,應戴上可遮住口鼻的消毒紗布口罩,是西醫學史文獻中口罩出現的首例。從此“臉上戴著口罩”成了醫護人員的標準形像。

口罩的種類

1. 棉布口罩

預防肺炎,口罩你真的戴對了嗎?

可用作隔塵用途,但病毒的顆粒較小,這種口罩未必有足夠的阻隔效果,不過其優點是可以清洗、消毒後重用。

2. 活性碳口罩

預防肺炎,口罩你真的戴對了嗎?

活性碳物料能阻隔灰塵,吸收異味,但純活性碳口罩不能有效過濾病毒飛沫

3. 外科口罩

預防肺炎,口罩你真的戴對了嗎?

外科口罩的過濾作用主要是靠超細靜電纖維布及濾網層,能夠能阻隔95%病毒,未能阻隔直徑小於5微米的飛沫粒子。但在社區裏大部分飛沫粒子的直徑大於5微米,因此一般市民佩戴外科口罩已經足夠

4. N95 口罩

預防肺炎,口罩你真的戴對了嗎?

N95口罩屬於較專業的口罩,較常用於病毒實驗室等高危場所。能阻隔95%的細小飛沫粒子,如果佩戴時間過長,會容易倒吸自己呼出的二氧化碳,令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上升,可致腦血管舒張,出現頭痛,所以不適合長時間的配戴

5. 海綿口罩

預防肺炎,口罩你真的戴對了嗎?

在日常生活環境中使用,雖具備阻隔花粉、塵埃、霧霾的功用,但未必隔絕到病毒,故比較推薦使用外科口罩。

口罩的正確佩戴方法

你們是否知道口罩的正佩戴方法呢?

預防肺炎,口罩你真的戴對了嗎?

口罩佩戴步驟

1

選擇合適尺碼的外科口罩,兒童可選擇兒童尺碼。

2

佩戴外科口罩前,應先潔手。

3

佩戴時,讓外科口罩緊貼面部。口罩有金屬條的一方朝上,有顏色一面向外。當口罩兩面顏面相同,應把「風琴位」朝外拉下。

4

再將口罩的金屬條沿著鼻樑兩側按緊,向下拉開口罩,確保口罩完全覆蓋口、鼻和下顎。

5

佩戴外科口罩後,應避免觸摸口罩。

戴口罩常見錯誤

1. 口罩漏風削過濾效果

戴眼鏡人士倘若戴口罩期間出現眼鏡霧濛濛,原因是口罩金屬條未能抓緊鼻樑,導致呼吸時有水蒸氣凝結在鏡片上。倘若口罩未能緊貼面部,細菌或病毒就有機會從罅隙中進入。

2. 重複使用一次性口罩

有人或會不想浪費口罩,用餐時除去口罩,飯後重用同一口罩。但其實除下口罩期間,口罩可能已被細菌污染,因此一次性口罩每次使用後必須丟棄

本文刊載於《知識》雜誌第112期,整理/阿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