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更好投資價值 承擔更多社會責任——訪中國光大國際有限公司總裁王天義

中國光大國際有限公司(簡稱“光大國際”)1993年设立於香港,是光大集團旗下香港主板上市公司,也是中國最大的環保企業。2019年光大國際榮獲“中國生態文明獎”,並連續第三年被評為“亞洲最受尊崇企業”。根據最新披露的數據:2019年上半年光大國際實現收入超160億港元,增長38%;盈利超26億港元,增長20%。在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上升的經濟環境下,光大國際是如何實現經營業績逆市上揚的?“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將給香港企業帶來哪些商機?本刊記者就此專訪了光大國際總裁王天義。

| 本刊記者 左婭
創造更好投資價值 承擔更多社會責任——訪中國光大國際有限公司總裁王天義

王天義

央企責任,外企活力,
創造更好投資價值
記者:環保產業投資大、回報周期長,行業整體利潤率不算高。但我們留意到,光大集團董事長李曉鵬對光大國際的評價中特別提到“財務結構優良、經營業績優異”。光大國際是如何成為一家會賺錢的環保企業的?
王天義:我們可以從企業經營的簡單公式說開去:盈利=收入-成本。作為企業,要想多盈利,就要增加收入,同時有效控制成本。增加收入首先要多取得新項目,光大國際在這方面業績非常靚麗,以主營業務垃圾發電為例,2018年我們新取得的垃圾發電項目佔全國新推出項目的30%,2019年又增加到33%,目前項目總數超過100個,日實際處理量超過6萬噸,日設計能力超過12萬噸,是全球垃圾發電最大投資運營商之一。
我們競爭獲勝得益於幾個方面。一是國家政策。生態文明建設是關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保護環境和節約資源已經成為中國的基本國策,於是釋放出巨大的環保需求,多年來中國環保市場保持著每年萬億元人民幣的投資規模,可以說,國策成就企業。二是企業基因。光大國際具有三重身份:央企中的外企,具有效率與活力;外企中的央企,擁有責任和實力;作為上市公司,則具有很好的融資能力和更加規範的內控管理。正是這種混合基因優勢,贏得了各級政府和民眾的充分認可和廣泛讚譽,使得我們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拿到這麼多投資項目;而加快工程建設就會產生更多建造收益,這幾年我們同時在建工程始終在60個以上;更多項目建成投運就又會產生更多運營收益。所以,拓展項目、建設項目、運營項目就成為我們發展壯大的三步曲。當然,融資能力以及建設、運營過程的品質控制和成本控制也是實現盈利的關鍵,我們在這方面同樣表現出眾。僅就融資而言,受益於香港發達資本市場這個“活水源頭”,以及與國際資本市場的良好互通,光大國際具備低成本大融資的強大優勢。2018年我們順利完成百億供股計劃,通過增資擴股一次性募集資本金100億港元,為公司持續發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記者:剛才您提到低成本融資的優勢,似乎資本市場對光大國際頗為青睞,前不久光大國際被《機構投資者》評選為“亞洲最受尊崇企業”,你本人也被評選為“亞洲最佳CEO”並在綜合組別和工業組別名列第一,這是由近2,500名全球知名投資機構的專業投資人投票選出的。從企業的層面講,光大國際是如何吸引投資人的呢?
王天義:光大國際連續6年入選“恒生可持續發展企業指數”,連續4年入選“道瓊斯可持續發展指數”,連續3年入選“富時社會責任指數”。除光大集團控股股東外,我們還有很多國際知名機構投資者。他們選投光大國際是基於對我們幾個方面的積極評價和認可。一是認可我們的產業。環境保護、綠色發展,契合人類可持續發展方向。二是認可我們的品質。我可以很自豪地講,光大國際投資建設運營的垃圾發電等環保設施真正做到了“四個經得起”:“經得起看”——花園式廠區;“經得起聞”——沒有異味;“經得起聽”——沒有噪音;“經得起測”——全面達標排放。正因為如此,光大國際成為垃圾發電項目方面破解鄰避效應最好的中國企業,先後有兩個項目獲中國建築界最高獎魯班獎。三是認可我們的盈利。光大國際十多年來保持著富有吸引力的長期穩定的投資回報。四是認可我們的團隊。我們這個14,000人規模的團隊,從管理層到基層員工,有情懷有擔當,“激濁揚清”,“變廢為寶”,“化腐朽為神奇”,我們很陽光很快樂,很愛崗很敬業。
國家戰略,全球眼光,
挖掘更深潛在商機
記者:“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給香港企業帶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您怎麼看待國家戰略給光大國際帶來的發展機遇?
王天義:光大國際始終堅持發揮環保領軍企業的帶頭作用,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這是央企的責任與擔當,也使我們從中實現了自身發展。如果對光大國際的事業版圖做一個解讀,就會發現我們的業務布局一直跟隨國家戰略:向北,京津冀一體化,近期我們中標了投資規模高達27億元人民幣的國家級工程——雄安新區垃圾處理項目,意味著我們開始為百年大計的雄安新區建設貢獻力量;在中,作為長江經濟帶環保領域投資規模最大、投資領域最全的環保企業,光大國際在長江經濟帶擁有200多個環保項目,投資規模超過600億元人民幣,為長江流域生態保護與環境治理作出了巨大貢獻;往南,光大國際發源於香港,內地總部設在深圳,是很有代表性的大灣區企業,聯動兩地科技創新,服務灣區綠色發展,我們在香港、深圳、肇慶、惠州等均有綠色投資,並正在尋求更多更大的發展空間;往外,光大國際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作為“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戰略合作夥伴,我們穩妥推進海外業務,在德國、波蘭、越南均有項目落地,其中我們投資建設並運營的芹苴垃圾發電項目,已經成為綠色“一帶一路”的合作典範。總之,我的體會是,緊跟國家發展戰略,商機就會不斷湧現。
創造更好投資價值 承擔更多社會責任——訪中國光大國際有限公司總裁王天義

光大國際杭州垃圾發電廠

深耕香港,服務灣區,
承擔更多社會責任
記者:2019年9月12日,中國光大綠色技術創新研究院在香港科學園正式掛牌成立。這是否意味著科創是光大國際未來發展的一個重點方向?
王天義:16年來光大國際在科技研發上從未停止努力,並在垃圾焚燒技術領域形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體系。截至2019年上半年,光大國際共獲得發明專利99項,實用新型專利530項,軟件著作權34項,其中生活垃圾焚燒關鍵技術及應用獲得2017年度環保部科技二等獎。光大國際是全球垃圾焚燒領域擁有專利數最多的企業。
當然,與國際領先企業相比,我們在科技創新上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要想成為世界一流環境集團,國際化和科技創新是我們必須發力的兩個重點,這就是我們在香港科技園設立中國光大綠色技術創新研究院的意義。作為光大集團首個境外科技研發機構,此舉得到光大集團的高度重視,光大集團董事長李曉鵬先生親臨現場為研究院揭牌。研究院將與在深圳、南京和青島搭建的技術創新平台形成“一院四城”“四位一體”的科創布局,正如光大國際董事局主席蔡允革所說,這是推動光大國際將綠色帶往世界、在國際舞台打響金色品牌的重要一步。目前,我們正在對科技創新體系重新謀劃,面向全球招聘領軍人才和科技管理人才,以期更大規模更高層級推動科技創新,為公司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提供新動能。
記者:光大國際還積極在香港開展公益活動,旗下“光大國際公益基金”推出了一些面向青少年的活動。在公益方面光大國際下一步有何考慮?
王天義:2013年我們在香港設立了“光大國際環保公益基金”,最初是倡導環保理念,比如贊助香港“地球一小時”熄燈倒數活動,連續6年從未間斷。隨著企業的發展壯大,期間也幾次豐富贊助內容,包括贊助小母牛“開卷助人”公益活動,鼓勵香港中小學生多閱讀,了解更多生態環保知識等。當然,我們在內地也積極參與國家扶貧攻堅戰,進行產業扶貧。今後我們將繼續擴大公益基金規模,不斷豐富贊助內容,並將重點投向年輕人。因為香港年輕人是香港的未來,也是“一國兩制”的未來。
學者本色,綠色情懷,
書寫更新發展篇章
記者:翻看您的履歷,可以說傳奇而豐富,政、產、學、研都有高層級經歷,外界評價您是一位學者型企業家。我們關注到您時常會提出一些令業界耳目一新的觀點,比如近期關於推動綠色PPP建設,您提出了“五綠”論;關於如何推動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您提出“一江三帶、五措並舉”,這些觀點都很精彩。能介紹一下嗎?
王天義:的確,政、產、學、研這四大職業我都真切經歷過,很多人對此很好奇,其實這並不是我刻意追求的結果,而是不經意間走出的人生軌跡,不敢說很成功,但我對人生始終是嚴肅認真的。我的第一份職業是大學教師,作為清華大學培養的本碩博“三清”學生,回到清華大學援建的煙台大學任職,效力家鄉教育事業是挺質樸的選擇。12年間從助教、班主任到教授、副校長,2000年組織調動到濟南任副市長,2008年調任山東省科學院院長,十年前來到香港,加盟光大國際,開始“激濁揚清”的環保人生。其實相對於後來從政、從商,我更願意保持學習者和研究者的思考。你剛剛提到的兩個觀點,其實就是我在最近的學術論壇上提出的。
什麼是“五綠”?在今年清華大學舉辦的第四屆中國PPP論壇,主題是綠色PPP與區域可持續發展。我在會上提出:綠色PPP要聚焦生態環保“綠色設施”,推動“綠色技術”創新,企業要選擇具有綠色發展理念、良好契約精神、穩定支付能力的“綠色政府”,政府要選擇具有責任擔當、資金實力和管理能力的“綠色企業”,政企雙方要建立風險分擔、利益分享、長期穩定的PPP“綠色機制”。
在今年中國生態文明論壇上,圍繞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我提出“一江三帶、五措並舉”。“一江三帶”,即在打造長江經濟帶的同時,打造長江生態帶和長江文旅帶。“五措並舉”,即保證帶長,保證長江6,000多公里的有效延展;拓展帶寬,包括物理空間的水寬和社會意義上對兩岸城鄉的輻射帶動寬度;挖掘帶深,探尋弘揚長江流域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打造帶綠,打造綠色長江、生態長江、無廢長江,既要形成蔚為壯觀的全線“串綠”,也要打造精彩紛呈的“點綠”;保障帶通,既要保障流域運輸通暢,也要保障管理體系的通暢,建立起從中央到地方,集散有序、統分結合、收放自如的長江管理體系。
屈指算來,我來香港加盟光大已經十年了,對香港充滿祝福和期待,對光大滿懷感激之情。我希望和萬名光大環保人一起努力,用不太長的時間把光大國際發展成為世界一流生態環境集團,只有企業成功了,才能說管理者是成功的。我們的使命是“情繫生態環境,築夢美麗中國”;我們的追求是“創造更好投資價值,承擔更多社會責任”。光大國際值得信賴,光大國際的未來值得期待。創造更好投資價值 承擔更多社會責任——訪中國光大國際有限公司總裁王天義

本文發表於《紫荊》雜誌2020年1月號

責編:莫潔瑩、趙珊
編輯:余婧、李博揚、邸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