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竭力尋物資 八方攜手克時艱

四海竭力尋物資 八方攜手克時艱
陳嘉庚基金聯誼會首批捐贈百萬件緊缺醫療物資
2月12日早上八點,首批140萬件防疫醫療物資從吉隆坡“搭乘”飛機,於12點半抵達廈門,之後將運送至武漢各家醫院。這批防疫物資凝聚著海內外諸多愛心人士的心血,亦承載着武漢當地醫生與病患們的期待。
2020年的春節前夕,武漢市爆發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香港各界人士在積極支持香港特區政府防控疫情的同時,高度關注內地疫情發展和抗疫工作,隨著疫情不斷升級,武漢的醫療物資極為匱乏,多家醫院發出緊急求助,亟需各方支援。武漢市的嚴峻情況牽動著陳嘉庚基金聯誼會的心,陳嘉庚基金聯誼會的海外會員單位及廣大華人華僑更是心繫祖國,密切關注內地疫情動態和武漢市的情況,希望盡己所能籌集物資,支援抗擊疫情的前線。

四海竭力尋物資  八方攜手克時艱

四海竭力尋物資  八方攜手克時艱
2月12日,航班從吉隆坡機場將首批140萬件防疫醫療物資付運至廈門
緊急!迅速成立工作小組備“戰”
時間就是生命,刻不容緩!伴隨著“重走嘉庚路,致敬新時代”主題系列活動的春風,陳嘉庚基金聯誼會於2019年10月22日在香港成立,雖然成立時間不長,但行動非常迅速,率先向海內外會員單位發出支援武漢抗擊疫情的函件,陳嘉庚基金聯誼會會員單位閩都中小銀行教育發展基金會與陳嘉庚創辦的集友銀行率先提出捐贈250萬元人民幣善款購買醫療防疫物資支援武漢,同時號召陳嘉庚基金聯誼會的各東南亞會員單位竭盡所能支援祖國賑災救災,尋找醫療物資,為奮戰在抗擊疫情一線的“英雄們”提供保障。得悉陳嘉庚基金聯誼會的號召,廈門國際銀行集團(含廈門國際銀行、澳門國際銀行、集友銀行)第一時間發動和組織,撥出專項資金充實善款總額,捐贈總額合計超過500萬元人民幣,並成立專門的工作團隊負責物資採購、跨境運輸、醫院對接等,日以繼夜的推進本次物資捐贈工作,希望早一日將防疫物資交到武漢前線的醫護人員手中。
四海竭力尋物資  八方攜手克時艱
迅速!華人華僑無私傾力相助
陳嘉庚基金聯誼會東南亞的會員單位心繫武漢疫區,深感使命在肩,充分發揮海外資源優勢,竭力尋找醫療物資供應商,充分調動廣大華人華僑同胞的力量,在物資極為緊缺的情況下,齊心協力尋找到了馬來西亞手套大王的頂級醫用手套工廠。在緊鑼密鼓商定購買數量與金額之後,工作人員們馬不停蹄地跟進單據、協調運輸,在不到一周的時間裡,成功調動當地庫存現貨並集中於南部工廠統一出貨,環環相扣,分秒必爭,絲毫不敢懈怠。
爭取!突破重重難關付運物資
物資到位後,如何運送回國又是一道難題。陳嘉庚基金聯誼會工作人員們一面夜以繼日追蹤工廠的貨源變化及調配庫存的現貨,另一面緊密跟蹤航班變化,以爭取到較早的後補機倉位。由於航班緊張,從吉隆坡飛往廈門的航班每日只有一趟,必須爭分奪秒儘早送達,經多重努力將15日的航班提早至12日付運。
2月11日清早,首批140萬件物資經歷了5個小時車程後到達吉隆坡機場,於翌日搭乘前往廈門的航班,之後將通過航運和貨運的方式抵達武漢,交到武漢各家醫院的醫生手中,將有助於部分緩解武漢一線醫療防護物資緊缺的困境。
四海竭力尋物資  八方攜手克時艱
堅守!愛心仍在繼續進行中
如今,武漢抗擊疫情的戰況依然焦灼,集友銀行及陳嘉庚基金聯誼會同一時間持續動員各方力量和資源,多渠道入手,持續了解武漢當地各家醫院的庫存和緊缺物資情況,與武漢協和醫院、兒童醫院、第一醫院、人民醫院、雷神山醫院等共計10家醫院的醫務人員成功對接,確認每家醫院對各項醫療物資的需求數量。據悉,陳嘉庚基金聯誼會已通過海外華人華僑力量尋找到國內緊缺的醫用口罩、防護服、護目鏡等防疫物資,該批物資也將於近期陸續抵達境內並運往武漢當地醫院,助力醫務人員與患者共同戰勝疫情。
四海竭力尋物資  八方攜手克時艱
140萬件防疫醫療物資
挺住!慈善事業永不停息
陳嘉庚基金聯誼會秉持創建時的宗旨,以華人華僑為紐帶,開展多層面、多維度的溝通交流與合作,在全球範圍內延伸公益觸角,擴大公益規模,踐行初心使命,號召各方力量積極融入、支援和服務國家及香港經濟社會建設。此次,陳嘉庚基金聯誼會用實際行動支援內地及武漢市人民抗擊疫情,東南亞華人華僑用滿腔熱忱之力證明愛國報國的精神,協助陳嘉庚基金聯誼會工作人員大力促成醫療物資的籌集與運輸,承繼陳嘉庚在國家有難時挺身而出支持賑災的舉動,切實做到弘揚“嘉庚精神”,在疫情發生時迅速響應、不負擔當。
這一年的初春異常似嚴冬,天地寒冷、病毒肆虐、民生艱難……但,我們擁有著暖暖的愛心和深深的信念,這些必將彙聚成我們抗擊災難的無窮力量源泉!嚴冬終將過去,春暖花開的那一刻總會到來。
武漢,加油!我們的腳步不會停歇,讓我們同呼吸、共命運,風雨同舟,共克時艱,打贏這場抗“疫”戰、殲“疫”戰!

(註:陳嘉庚基金聯誼會成員單位包括:集友陳嘉庚教育基金、閩都中小銀行教育發展基金會、馬來西亞陳嘉庚基金、馬來西亞中華大會堂總會、馬來西亞吉隆坡暨雪蘭莪中華大會堂、菲律賓廈門聯誼會、廈門市陳嘉庚教育基金會及新加坡陳嘉庚基金。


編輯:李博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