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新冠肺炎對經濟民生的影響,澳門政府近日公布一系列紓解民困、共渡時艱的經濟援助措施。
措施包括減免稅務及規費,推行中小微企援助及利息補貼,支援弱勢家庭,以及推出電子消費券等。
澳門經濟財政司司長李偉農宣布,在疫情緩和後向每名居民發放3000元電子消費券。電子消費券必須在本地消費,限定在3個月內使用,希望提振消費,擴大內需。
李偉農指,政府補貼全澳居民住宅3個月的水電費,幫助市民減輕負擔。政府在本年度醫療補貼計劃將臨時性向每名特區永久居民多發1次600元醫療券,並對社工局經濟援助弱勢家庭多發2個月援助金。
其中的減免稅務及規費,包括2019年所得補充稅作上限30萬元扣減。已繳納的2018年職業稅退稅7成,上限2萬元。
2020年職業稅可課稅收益固定扣減比率由25%提高至30%,又會豁免本年全部住宅房屋稅、減免商業場所25%房屋稅。
他續指,豁免酒店、酒吧、健身室及卡拉OK等旅遊服務場所6個月旅遊稅。
退回全部營業車輛的牌照稅,又會豁免或退還於2020年度各行政部門及實體徵收的行政准照費用及印花稅。
此外,李偉農又表示,澳門政府將推出臨時性“中小企業貸款利息補貼計劃”。
適用對象為因疫情導致資金短缺而獲銀行貸款的中小企業,由政府提供承擔最高貸款額200萬元、最長3年的4%補貼利息。
另一方面,政府又會推出中小企營運少於2年的特別“中小企業援助計劃”。
提供上限60萬元的免息援助貸款,最長還款期8年。他強調,相關措施是希望穩定中小企和僱員,令僱員飯碗得到保障。
自疫情爆發以來,不時傳出可能放無薪假、裁員、結業等消息,隨時動搖市場信心。而且因市場何時複元確實難以預計,對底氣不足的小微企更是嚴峻考驗。
澳門特區政府公布這一系列經濟援助措施,爲市場派發了強力的定心丸。
此次以電子消費券方式便利居民,還未開始電子支付的商戶,尤其是舊式老店,要把握本次的消費潮,需要跟上社會發展步伐。
由于短期經濟復甦,通過惠民措施,穩定內部信心,才能更好地凝聚力量共同抗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