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收好中醫防護的6大錦囊





武漢肺炎(學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Novel coronavirus,世界衛生組織命名縮寫為2019-nCoV),還未踏入鼠年(2019年末),中國武漢已爆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並呈現出人傳人的情況,在中國的所有省區仍至全球都有傳播。情況令人憂慮,影響比當年的沙士影響更為巨大。根據中國的勘輿學認為這是運勢所然,可出現“豬瘟”、“鼠疫”及肺部相關的疾病,危機處處。對此祖國醫藥在世紀疾病中能發揮什麼樣的作用?有什麼特色和優勢?對普羅大眾有什麼簡便的方法與指引呢? 





文 | 陳建萍(香港大學中醫藥學院副教授)


認識傳染性疾病三大要素:

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

1) 傳染源:避其邪氣,切斷傳染源。但傳染源難以控制。更不是普通百姓能解決的問題, 故不作更多的討論。 


2) 傳播途徑:該疫病可以人傳人,而且潛伏期較長,未知的人群可作為傳染源,進行傳播、流行。人們應遠離傳染源是最好的預防。如遠離醫院、相關的病人,人多且密閉的環境,如超市商場、超市、飯店等。戴口罩(至少兩層),保持基本的手衛生和呼吸道衛生,勤洗手等。


3) 易感人群:本病好發於中老年,有基礎疾病的人,應正了中醫的“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的理念。故增強正氣是我們能,而且必須做的事。即中醫強調“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如何強正氣?


中醫預防的多維對策與方法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屬於中醫疫病範疇,病因為感受疫戾之氣,病位在肺,基本病機特點為“濕、毒、瘀、虛”;肺為嬌臟,易受邪氣,根據知己知彼的戰術策略,提出以下預防手段與方法:


1. 運動與經絡拍打

肺為華蓋,通過肺部及肺經的拍打,增強其正氣,防邪傷肺。具體的方法是“前拍拍後拍拍,加拍肺經防肺炎”(即拍打前胸後背多次,從胸背下部到上部拍打,還可促其邪氣外排。 肺經即手太陰肺經, 在上肢,共有11個穴位,首穴中府、末穴少商,其中2個穴位是在前胸上部,其他9個分佈在上肢掌面橈側。手太陰肺經以肺為中心,肺是人體進行氣體交換的場所。中醫認為肺的功能包括了主氣、司呼吸、主宣發肅降,通調水道,朝百脈,開竅於鼻,外合皮毛的功能。當然其它的運動也有幫助。拍打肺經時從胸走手,用空心撐拍打。


經絡拍打法:“前拍拍,後拍拍,加拍肺經防肺炎”具體如下:

●  前胸拍打:由下到上,交替左右胸部多次。手法要輕柔,不要用力過重。

●  后背拍打:雙手向後,以雙手背,背部由下到上,交替拍打背部多次。如自己拍打不到,可找他人輕輕用空心掌拍打上背。

●  以一侧手空掌拍打对侧肺经,分别沿著胸口、肩部內側至前臂內側(肺經)拍打,可反覆对称性拍打多次。

預防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收好中醫防護的6大錦囊


2.注意規律的休息,不熬夜

熬夜會耗氣陰,多器官都易受損,故強調保持規律而充足的睡眠,不熬夜,2017年的諾貝爾生物獎已告訴人們的道理。當然也不能過度的睡眠,因為中醫認為“久臥傷氣”。


3.保持大便通暢

中醫學強調肺與大腸相表裡,如果大便不通暢,邪氣不出,肺金(肺氣)就會為邪氣所困,出現病變。故一定要保持大便通暢,有促肺的清宣與肅降。


4.心態平和

面對此局一定不能煩悶,上火,一但上火,則可能木火刑金,降低肺抵禦疾病的能力。


5.藥膳食療護肺袪邪

如合理的膳食及湯水,避免進食油膩、煎炸、燒烤、辛辣食物,改善機體的內環境,培補肺金,幫助祛邪。舉例如下:

A.羅漢果茶



配料:  羅漢果1/2個,無花果3-5枚,南北杏各12克,雪梨(帶皮)2個,橙(帶皮1個,陳皮1個,加白蘿蔔(帶皮)半個, 熱重者可加青橄欖5枚。

做法:  以上諸味用6-8碗水,煎煮30分鐘即可。 

功效:  潤肺化痰,預防呼吸道疾病。 

用法:代茶水頻服用。(自創涼茶,老少男女皆宜。) 


B.三白固肺湯


配料: 白蘿蔔一個(切塊)、白扁豆25克、白果20粒、百合20克、生黃芪40克、黃豆/黑豆30克、紅棗3枚、陳皮1個、生薑3片,可選排骨,或豬皮,或豬肺等。

做法: 上味用8-10碗水,煲煮90分鐘左右即可。 

功效: 固金補肺,預防呼吸道疾病。

用法:煲湯全家服用。 


C.適量服用大蒜


大蒜可以抑殺病菌,增強脾胃及呼吸道的抗病能力。現代醫學認為大蒜能提高免疫力,提高人體淋巴T細胞、巨噬細胞等免疫系統轉化能力。吳又可在《瘟疫論》下卷:附采名方及辟瘟諸法:中有記載:“凡遇天行時氣,須遲出早入,房中常燒蒼朮,……,口中嚼大蒜,最良。” 

6.改善環境以避邪

房中空氣消毒:蒼朮香薰。蒼朮30克,浸潤酒精後點燃,用於房間空氣消毒。

艾灸消毒斷疫:艾炷香熏或放置家中都有抑殺病毒作用。有實驗表明,單獨用艾葉香熏,或放置家中,都有抑制腺病毒、鼻病毒、流感病毒和副流感病毒的作用。

避瘟香囊:中醫藥認為,芳香之品可避穢,故可自製香包(囊)即芳香之品的中藥,蒼朮、白芷、菖蒲、川芎、香附、辛夷、吳茱萸、藿香、艾葉,各等分。共研細末後放在布包中,隨包佩帶或放置家中。


上述僅為多維預防之方法,可供參考。如果發病則一定要找醫生診治!切不可道聽途說,不加辨證,不依據體質,胡亂用藥。中醫藥是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方能有效的預防與治療疾病。



紫荊健康HEALTH

微信号:bauhinia_health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