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洗手?錯誤的洗手方式會愈洗愈髒!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推薦的新型冠狀病毒防護建議,我們要正確洗手,來保護自己和他人遠離病毒。但你真的知道如何正確地洗手嗎?
甚麼是洗手?

「洗手」是指使用洗手液或肥皂以及流動水洗手。當手部有肉眼可見的污染時,應用洗手液或肥皂和流動水洗手。
當手部沒有肉眼可見的污染,且不方便洗手時,可用含70-75%酒精的洗手消毒劑消毒雙手。
那些實驗告訴你關於洗手的驚人事實!
以肥皂洗手 VS 使用酒精搓手液
美國一位小學老師以白麵包做實驗,1片讓全部學生觸碰一次、1片為使用肥皂洗手後、1片為使用酒精搓手液,然後將每片麵包放在密實袋中。因為麵包含有防腐劑,所以實驗結果需要等待3-4個星期。

(左)全部學生觸碰一次(中)使用肥皂洗手後(右)使用酒精搓手液
用洗手液 / 肥皂洗手更乾淨!但在沒有洗手設備的情況下,可使用酒精搓手液。
洗手後擦手VS 不擦手
洗手後若未擦乾,手上細菌數竟比洗手前暴增逾8成,如雙手保持潮濕的狀態,反而更容易讓病菌附著、滋生。洗完手後不立即擦乾(左),30分鐘後菌落數比洗手前多。

(左)洗手後濕(右)洗手後擦乾
洗手後記得擦手,防止病菌附著、滋生!
使用洗手液和洗手時間的重要性
《每日郵報》實驗中,讓人們在洗手後將雙手放在紫外線相機下,觀察不同洗手習慣下手上會有多少細菌。(白色物為細菌及污垢)

(左)洗手前(右)清水洗並掠乾
不用洗手液 / 肥皂洗手幾乎等於沒洗手!

(左)用規液洗6秒(右)用規液洗15秒
洗手時間不夠長不能殺菌,衛生防護中心指應使用正確方法,潔手揉擦雙手最少20 秒!
掌握洗手時機
知道了洗手的含義後,我們還要掌握洗手的時機,做到及時洗手。針對新型冠狀病毒防護,日常生活中正確洗手的時機,簡單而言就是「飯前便後」,接觸污染物品之後。
具體包括以下幾種情況:
● 咳嗽、打噴嚏後
● 接觸患者後
● 準備食物前、中、後
● 用餐前
● 如廁後
● 手髒了
以下情況也別忘了洗手:
● 人流密集的公共場所,與陌生人肢體接觸後
● 接觸過公共物品,如電梯扶手、按鈕、公用電話後
● 戶外運動、玩耍後
● 超市或商場購物後
● 接觸錢幣後
● 吃藥、往傷口上塗抹藥物之前
正確的洗手方法
正確的洗手方法才能有效預防疾病。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按以下步驟來正確洗手。

正確洗手七字訣:
內:將雙手手心互相搓洗。
外:仔細搓洗手背。
夾:十指交錯仔細搓洗指縫。
弓:手指微微弓起,讓手指背與手心互相搓揉。
大:別忽略搓洗大拇指與虎口處。
立:指尖容易藏污納垢,可與手心互相搓揉。
腕:手腕處若有手錶、飾品可先取下,洗手時連手腕一併搓洗。
本文刊載於《知識》雜誌第113期,文/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