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末至今,一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引起了國人乃至全球的恐慌,甚至激起人們對肺炎背後基因生化戰陰謀的猜測與憂慮。
對於這些毫無根據的傳言,我們且不去理會。但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現代生化戰爭應該引起我們的警惕並要嚴加提防。

針對當前爆發的這場疫情,我們不能盲目揣測,甚至主觀臆斷是哪個敵對國家對我實施的生化戰爭,因為目前沒有證據證明新冠病毒來自人為;也不能不對生化戰爭提高警惕,因為當今世界仍然存在爆發生化戰爭的條件和因素。
本次爆發的疫情可以說是人類的一場災難和悲劇。然而,從維護國家安全的角度看,應對和打贏這場疫情阻擊戰也可視為打贏未來生化戰爭的預演,且是包括指揮體系、軍事體系、社會動員體系、物資儲備體系、應急救援體系、通訊信息體系、輿論引導體系、傷病救治體系等在內的一次綜合大演練。
如今,國際社會正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維護國家安全和中華民族生存發展是頭等大事。近年來,美國推出旨在強化生物國防的“布薩特計劃”,暴露出其可用作進攻性武器的轉基因生物戰的冰山一角。對此,我們一定要提高警惕,未雨綢繆,加強防範,切實築牢保護國家安全的生物國防戰線。
首先,樹立新時代生物國防安全新觀念,提高全民生物國防意識。一個小小的細菌,可能小到以0.001納米計,但我們不得不舉國應對,不僅造成巨大經濟損失,更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如果敵國在發動侵略戰爭之前或之間,派遣特務投放新型病毒在我國重點中心城市,引發新型傳染病,不僅危害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也必將影響國防動員,造成兩線作戰,後果不堪設想。這就要求我們把預防生化戰爭作為國防重大戰略,提高防衛等級、健全防衛手段、強化自衛反擊能力,確保生化戰爭來臨時能夠防得住、打得贏、反擊快準狠!
其次,借鑒此次防控疫情經驗教訓,優化打贏生化戰爭應急預案。一旦發現新型病毒,應當在第一時間採取區域性封鎖措施,防止密切接觸者成為快速傳播的“流彈”。同時,迅速採取防化消毒、細菌甄別、風險預警、全國警示等措施,切斷傳播渠道,確立治療方案,控制疫情擴大。
再次,堅持頂層設計和集中統一管理,把關係到國計民生、人民健康和民族安全的戰略產業和經濟命脈,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重視生物技術如基因技術研究,集中國家力量開展科研攻關,爭取走在世界生物技術研究的前列,切實增強生物國防的科技儲備和生物戰爭的應對能力。

醫生在查看一名新冠肺炎患者的CT影像結果
最後,全面提升打贏生化戰爭能力。中國政府反對使用生化武器,但不能不做好打贏生化戰爭的準備,不要寄希望於敵人不會率先動用生化武器。儘管許多國家已經簽署了《關於禁止發展、生產和儲存細菌(生物)及毒素武器和銷毀此種武器的公約》,但落實情況並不好,美國僅僅銷毀了46%的生化武器,俄羅斯銷毀了22%。此外,一些恐怖組織和集團也掌握一些生化武器。對此,我們不可不防,必須保留提高我們打贏未來生化戰爭的能力。

2001年,在美國有人把含有炭疽桿菌的信件寄給數個新聞媒體辦公室以及兩名民主黨參議員,共導致5人死亡,17人被感染。圖為此次事件中裝有大量炭疽桿菌粉末的信封
這次疫情是對我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對於中國的努力與作為,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稱讚道,“中方行動速度之快、規模之大,世所罕見,展現出中國速度、中國規模、中國效率”。
當然,我們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並不是完美無缺的,在應對疫情過程中暴露出了不少問題與短板,也對我們應對未來生化戰爭敲響了警鐘。

工人在口罩生產線上作業(圖:新華社)
新冠肺炎突如其來,襲擾四方,危害甚烈。疫情爆發後,首先,暴露出來的是包括口罩、消毒液和防護服在內的醫療衛生物資儲備的短板。特別是在疫情最嚴重的武漢,用於抗擊新冠肺炎的衛生物資出現較大缺口,直接影響到疫情控制和醫護人員救死扶傷。
其次,暴露出來的是國家應急物資採購管理體系和配套制度存在的問題。在這場疫情防控戰中,當前的應急物資採購工作面臨著法律依據不足、採購方式無所適從、供應商數據庫缺失、響應速度難以滿足疫情需要等問題。重大疫情發生時期的政府採購,不能完全靠供應商的良知和自覺性,還必須有法律與制度保障。須建立應對重大疫情和災害的緊急採購制度,通過良好的制度設計,解決好特殊時期採購的援助性、強制性、市場性及補償性,做到“四性”兼顧。

海關查驗從海外採購的防護物資(圖:新華社)
最後,暴露出來的是與防控疫情有關的物資管控無序,以及公共衛生環境治理不善、缺乏徹底排查整治機制等問題。
另外,這次疫情阻擊戰還暴露出在應對緊急疫情時基層組織缺乏自信心和應對能力的短板。這既讓我們看到國家治理體系背後的強大制度優勢,同時也讓我們看到需要進一步健全完善的地方。
我們亟需針對這次疫情應對中暴露出來的短板和不足,進一步健全完善衛生應急管理體系,深化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改革,徹底排查整治公共衛生環境,提高處理急難險重任務能力,加強法治建設,強化公共衛生法治保障;系統梳理國家儲備體系短板,提升儲備效能,優化關鍵物資生產能力布局。這些也是我們應對未來可能發生的現代生化戰爭必須做好的各項准備工作。

工人正加班加點生產口罩(圖:新華社)
【拓展閱讀】世界上最致命的八種病毒:嚴重威脅人類健康
生化戰爭是使用生化武器和細菌武器進行的特種戰爭。生化武器使用某種細菌或者病毒來殺人,有時也會使用直接取自細菌的毒素。我們的世界中存在很多細菌、真菌和病毒,生化戰爭就是利用它們來摧毀敵人。生化武器因其殺傷力大、波及面積廣、成功率高、成本低等特點,被一些國家運用於實戰。隨著科學技術特別是生物技術的飛躍發展,生化武器的種類和類型更加多樣化。
二戰時期,德國納粹、日本軍國主義都研製和進行過炭疽膿皰細菌生化戰。美國、英國和前蘇聯也紛紛開展生化武器的研發。二戰結束後,美國保留了生化武器研究機構,甚至保持和日本在這方面的資源共享,溝通交流。美國入侵伊拉克時,藉口就是伊拉克擁有所謂的大規模殺傷性生化武器。
眾所周知,生化武器是深受人們厭惡和恐懼的一種武器,全世界都反對使用它,國際法也明文禁止研製和使用生化武器。國際社會對生物戰、細菌戰比較敏感,大多數國家持反對態度。如今,各類繁多的生物武器仍然對世界安全構成威脅。根據1925年的《關於禁止在戰爭中使用窒息性、毒性或其他氣體和細菌作戰方法的議定書》和1972年的《關於禁止發展、生產和儲存細菌(生物)及毒素武器和銷毀此種武器的公約》,生化武器被禁用。然而即使一些國家早已銷毀了庫存的生化武器,並停止了研究,但威脅依然存在。
20世紀30年代後期,日本軍國主義者指使臭名昭著的731部隊研究所,進行了慘絕人寰的霧化炭疽菌人體實驗,殘害了成千上萬無辜平民的生命。20世紀70年代,埃博拉病毒在扎伊爾和蘇丹傳播,之後的幾十年間在整個非洲爆發。這種病毒是因為在剛果的埃博拉地區首次發現而得名,至今該病毒的產生原因仍為醫學之謎。鼠疫作為一種A類生化武器,可被製成噴霧器而引發肺鼠疫大流行。兔熱症很容易迅速擴散傳播,而且在氣溶劑中有很強的生命力,是一種可怕的A類生化武器。肉毒桿菌可以在24至72小時之間致人死亡。美國疾病預防和控制中心將天花歸為A類生化武器,是因為它的高致命性和可在空氣中傳播的特性。炭疽病由於具有高致命性和環境穩定性的特點,也被定為A類生化武器。
此外,稻瘟病作為生化武器之一,雖不像天花和肉毒桿菌等可以直接致命,但可能引發嚴重饑荒、經濟困難和其他重大危機。牛瘟是由一種近似麻疹的病毒引起,它具有傳染性,會引起發燒、食欲減退、痢疾及黏膜炎症。尼巴病毒和眾多新出現的病原體一樣,被歸類為C類生化武器,儘管沒有已知國家在研製此類生化武器,但潛在的廣泛傳播性和50%的死亡率仍有可能使它成為生化武器。
根據有關方面的統計,世界上最致命的八種病毒,分別是尼巴病毒、寨卡病毒、基孔肯雅病毒、中東呼吸綜合症冠狀病毒、SARS冠狀病毒、拉沙病毒、馬爾堡病毒、埃博拉病毒。從致死率角度來看,尼巴病毒最高。迄今為止,世界醫學對尼巴病毒束手無策,感染者無藥可醫。近年來,因尼巴病毒爆發引起的死亡給當地的民眾帶來了恐慌。2018年5月,印度西南部地區喀拉拉邦爆發尼巴病毒,致死率高達75%。對比發現,印度這次爆發的尼巴病毒致死率比20年前馬來西亞爆發的尼巴病毒致死率上升了35%,比埃博拉病毒的50%致死率還要高。

當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引發的肺炎疫情牽動人心。截至目前,人類尚未找到醫治該病的有效辦法。研究表明,新型冠狀病毒可以感染哺乳動物、鳥類和爬行動物,包括人、豬、牛、馬、駱駝、貓、狗、兔、貂、鳥、蝙蝠、蛇等。
(文章擷取於《紫荊》雜誌2020年3月號,原標題為:當今世界仍然面臨生化戰威脅,作者係國防大學大校李夜雨,文字略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