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 新冠肺炎會影響中國長期經濟嗎?

2019年,中國內地GDP已接近100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對如此大體量的經濟體而言,分析疫情影響絕非易事。
從宏觀視角觀察,需求端包括“三駕馬車”——投資、消費、出口,供給側涉及“四要素”——人力、土地、資本、創新,綜合考量疫情對“三駕馬車”的影響,審視政府和企業在“四要素”方面的儲備勢能,輔以疫情前內地經濟增長的趨勢,可以看出:此次疫情對經濟影響是短期的、可消化的,不會改變中國經濟穩中向好的中長期趨勢
區別看待 經濟影響不應一概而論
深度 | 新冠肺炎會影響中國長期經濟嗎?
我們通常將經濟活動分為生產、流通、分配、消費四大環節,此次疫情影響從生產端、流通環節直到消費端全部覆蓋,無疑會延緩經濟增長。有人以100萬億元GDP總量換算,得出中國經濟每天損失2,700多億元的結論,這是不科學的。不能將GDP等同於營業收入,也不能將之簡單平均化,因為疫情對不同產業的影響程度不盡相同。
從第一產業看,部分地區由於農業生產資料運輸受阻,出現蔬菜、畜禽等無法調運,會受到一些影響。隨著農業、交通等部門要求嚴格執行“綠色通道”制度,運輸通道逐步順暢,加上第一產業在國民經濟中佔比較低,對經濟整體影響有限。
 
深度 | 新冠肺炎會影響中國長期經濟嗎?
 
第二產業看,此次疫情發生在春節期間,春節包含7天公眾假期,每年都有很多企業提前放假和延遲開工,不能把疫情期全部視為受影響時段。
 
2月10日起,一些地方的企業陸續復工復產,疫情影響並非是“凍結”式的。雖然企業復工復產還將面臨資金周轉、用工需求、上下游產業鏈銜接等困難,但企業本身具備一定的抗風險能力,可以爭取時間等待政府部門紓困措施的到位。疫情影響將緩慢且滯後呈現,並可望隨著市場回暖逐步被消化,外向型企業復工復產將對出口起到促進作用。
 
深度 | 新冠肺炎會影響中國長期經濟嗎?
大型連鎖餐飲首當其衝
 
第三產業看,由於嚴格的人員隔離和交通管控,餐飲、酒店、旅遊、娛樂、交通等行業受疫情影響最大根據官方數據,2019年全國零售和餐飲企業在春節黃金周的銷售額超過1萬億元,實現旅遊收入5,139億元,電影票房58.4億元。目前,第三產業所受損失的具體數據尚未公布,損失有賴於疫情過後的補償性增長來彌補。
 

“危”中有“機” 

“宅經濟”等成投資新熱點

深度 | 新冠肺炎會影響中國長期經濟嗎?
深度 | 新冠肺炎會影響中國長期經濟嗎?
武漢火神山醫院(圖:人民日報)
疫情期間,武漢火神山醫院10天建成,雷神山醫院也在10多天內建成,再一次展示了中國在基建方面的巨大產能和超高效率重大基建工程體量大,拉動企業投資和帶動就業效果明顯,將對經濟增長起到重要的托底作用。
 
可以預見,疫情之後基建拉動作用將進一步凸顯,投資增速將比2019年有明顯提高。
 
深度 | 新冠肺炎會影響中國長期經濟嗎?
火神山醫院隔離病房圖:人民日報)
 
2019年底,國家發展改革委集中批復了一批基建項目,涉及資金超2,700億元,較多集中在軌道交通、高鐵、機場等領域。今年2月上旬,交通運輸部要求符合條件地區加快公路水運工程復工,全面推進規劃項目“應開盡開、能開快開”。
 
2019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2020年重點工作中,川藏鐵路建設名列其中,這將成為疫情結束後提振經濟的一大基建專案交通板塊還有一批儲備項目,包括瓊州海峽跨海通道、渤海海峽跨海通道等。
 
深度 | 新冠肺炎會影響中國長期經濟嗎?
為助力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河南省長垣市42家醫用防護用品生產企業全部復工,爭分奪秒全力趕製醫用產品。圖為河南省長垣市亞都實業有限公司口罩生產車間內,工作人員在嚴格消毒環境下加工口罩。 (圖:新華社)
 
醫院床位不夠,口罩、防護服、護目鏡告急,醫護人員超負荷運轉……此次疫情暴露出醫療衛生、民生工程等方面短板,也為疫情之後投資提供了新的方向。
 
北京已經啟動了小湯山醫院修繕改造工程,其他多個省市也著手修建本地“小湯山”醫院。有專家建議,可借鑒糧食儲備基地建設模式,在各地建設一批基本醫用物資的儲備基地。
 
深度 | 新冠肺炎會影響中國長期經濟嗎?
2020年是中國脫貧攻堅任務收官之年,還有300萬左右農村貧困人口要實現脫貧,50多個貧困縣要實現摘帽,這些貧困戶、貧困縣的脫貧難度極大。
 
深度 | 新冠肺炎會影響中國長期經濟嗎?
脫貧路上最美的姿態——新疆南疆四地州脫貧者(圖:新華社)
同時,短板就是潛力板,脫貧難度大,也就意味著投資規模大。農村公路建設和優化、農村飲水工程建設、環保設施配置等等,都將帶動第一產業強力發展。
 
深度 | 新冠肺炎會影響中國長期經濟嗎?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柯魯柯鎮安康村村民代存忠在藜麥地裡勞作(圖:新華社)
 
需要看到的是,疫情期間“宅經濟”異軍突起,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不容低估。“宅經濟”的本質是互聯網經濟,包括電商、娛樂、線上教育、線上辦公、線上醫療等業態,這種非接觸、點對點、隔空投送的新業態恰恰適應了疫情期間隔離防控的現實需要。火爆的“宅經濟”在疫情期間扮演了填空補位的角色,也給人們普及了一堂“雲消費”的經濟課,一大批人藉此養成了新消費習慣。
 
深度 | 新冠肺炎會影響中國長期經濟嗎?
(圖:央視新聞)
 
可以預見,5G網路、智能物聯網、大數據應用、信息處理分析、冷鏈物流、無人機配套設施等新型基建,將成為下一步投資熱點
 

精準施策 確保中長期經濟穩定發展

深度 | 新冠肺炎會影響中國長期經濟嗎?
考慮到1月20日新冠肺炎疫情尚未大面積蔓延,這個時間點可以作為疫情前中國經濟形勢的參照點。
 
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和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宣布,截至1月20日,1月份中國製造業PMI為50.0%,比上月回落0.2個百分點,位於臨界點,而2019年11月、12月連續兩個月處於臨界線之上;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4.1%,比上月上升0.6個百分點;綜合PMI產出指數為53.0%。製造業PMI處於榮枯線,非製造業PMI在榮枯線以上,都延續了2019年第四季度的平穩增長態勢,說明疫情前的經濟是一個趨穩態勢
 
在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從中央到各地都出台了各種紓困措施,從資金、土地、租房、人力、創新等多方面幫助企業應對疫情影響。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會同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研究制定了《關於階段性減免企業社會保險費的通知》,明確了免、減、緩三項措施。初步估計,此次推出的階段性減免企業三項社會保險單位的繳費,減免規模將超5,000億元。
 
深度 | 新冠肺炎會影響中國長期經濟嗎?
 
“免”:即從2020年2月起,各省份可以對中小微企業的養老、失業、工傷保險三項社保的單位繳費實行免徵,免徵政策可以執行到6月份,湖北省可以將免徵的範圍擴大到各類參保企業;“減”:即湖北以外省份三項社保單位繳費可減半徵收,減徵期限不超過3個月;“緩”:困難企業可申請緩繳,緩繳的期限原則上不超過6個月,免收滯納金。
 
截至2019年底,內地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結餘超5萬億元,職工醫保統籌基金累計結存為1.3萬多億元,可支付月數超過22個月,長期運行是有支撐的
 
財政部2月11日宣布,共提前下達2020年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限額18,480億元
 
按《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規定,各級一般公共預算按照本級一般公共預算支出額的1%至3%設置預備費,用於當年預算執行中的自然災害等突發事件處理增加的支出及其他難以預見的開支除了預備費外,各省災害防治及應急管理支出佔財政支出的比平均設置在0.5%的比例。這些財力都將為應對疫情提供保障。
 
貨幣政策方面,自2月3日開市以來,央行投放流動性達3萬億元,在海外金融市場春節期間大跌的情況下,穩定了金融市場情緒,股市、匯市未出現非理性大幅波動。
 
深度 | 新冠肺炎會影響中國長期經濟嗎?
 
國家發展改革委在疫情防控期間採取支持性電價政策,降低企業用電成本。根據國務院國資委的統計,截至2月13日,央企生產型子企業復工復產率已超過80%,其中石油石化企業復工率達到96.8%,電網、發電企業復工率達到83%,鋼鐵企業主要子企業100%開工,機械裝備製造企業(不含汽車)復工率達到88.1%。央企的境外單位分布在185個國家和地區,復工復產的有序推進也維護了全球供應鏈正常運轉。
 
相比大企業,小微企業的抗風險能力較弱。財稅和金融部門對其做出了特殊政策安排。疫情期間,月銷售額10萬元以下的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不用繳納增值稅;年應納稅所得額低於300萬元以下的小型微利企業實際稅負不會超過10%;免徵42項中央級的行政事業收費,免徵水利建設基金、文化建設費、殘疾人就業保障金等政府性基金。
 
深度 | 新冠肺炎會影響中國長期經濟嗎?
隨著企業復工有序推進,從2月20日至29日,江蘇省崑山市開行河南、安徽復工返崗人員專列,乘客進站統一測量體溫、列車上分隔就坐,保証防疫安全。圖為2月20日,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南京客運段的乘務員在專列上宣傳疫情防控知識。(圖:新華社)
 
多個省市也從融資便利、租金減免、緩交資費、返還失業保險資金等方面出台紓困措施。北京市對受影響較大的中小微企業停征特種設備檢驗費、污水處理費、佔道費;對符合條件的中小微企業承租京內市及區屬國有企業房產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免收2月份房租。重慶市對不裁員或少裁員的參保企業,享受返還標準為3個月的企業及其職工應繳納社會保險費的50%。江西省對在疫情期間為中小企業減免租金的創業園、科技企業孵化器、創業孵化基地等各類載體予以政策扶持。作為外貿大市,浙江省寧波市明確對因疫情被迫放棄參展的外貿企業給予展位費補助,優化出口退(免)稅服務。隨著紓困措施的大面積實施,企業將實現全面復工復產。
 
還有一點不能忽視,經歷過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2003年SARS疫情、2008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國際金融危機、中美經貿摩擦等一系列嚴峻考驗,現在的中國已經具備應對危機的豐富經驗。
 
深度 | 新冠肺炎會影響中國長期經濟嗎?
綜而觀之,中國經濟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是可控的,宏觀調控的工具箱充足,疫情中嶄露頭角的新業態為未來發展積蓄了新動能,中國經濟穩中向好的趨勢沒有改變。
(文章擷取於《紫荊》雜誌2020年3月號,原標題為:新冠肺炎疫情不改中國經濟中長期向好趨勢,作者係國家部委研究員柳道明,文字略有刪改)
 

編輯:莫潔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