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大數勝選”, 台民眾福兮禍兮?

在2020年初台灣“大選”中,看似一場實力接近的“藍綠對決”選舉,結果卻是蔡英文獲取817萬票“大勝”,同時民進黨取得立法機構一半以上的席次。然而,蔡英文“大勝”,民進黨再次全面執政,對台灣是福是禍?是利大還是弊大?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重要問題。可以肯定地講,蔡英文贏了選舉,確實“創造”了她個人政治生涯的又一“輝煌”,但卻輸了台灣,根本不可能為台灣帶來光明燦爛的前景,反而會讓台灣陷入更為激烈的內耗與內鬥,陷入更為嚴重的政治對抗與社會撕裂,繼續讓“台獨”扭曲民主,給台灣經濟發展蒙上濃重陰影,為兩岸關係帶來更大風險。
 
|北京      劉明
蔡英文“大數勝選”, 台民眾福兮禍兮?
蔡英文“大數勝選”, 台民眾福兮禍兮?

“保台狂熱”掩蓋了民主與正義

蔡英文“大勝”,讓選舉激情掩蓋了民眾的理性思考,讓“台獨”意識形態至上侵蝕與扭曲了民主的真諦。在選舉過程中,我們看到了台灣怎樣的政治奇怪現象?又看到了怎樣不可思議的選舉結果?
 
在選前,蔡英文與民進黨接連爆發一個接一個的政治大醜聞,至少有五大事件:蔡英文假博士學位案、謝長廷親信楊蕙如網軍操作輿論並導致駐日官員自殺案、“監察委員”也是蔡英文親信陳師孟揚言約談判處馬英九泄密無罪法官案、台大教授蘇宏達因發布“誰在消滅我們的故宮,你所不知道的民進黨文化大革命”而被調查與警察機關依涉嫌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而移送法院案、選前迅速通過爭議極大的“反滲透法案”。
 
正常情況下,任何一個重大醜聞或事件都會對蔡英文與民進黨的選情造成致命打擊。特別是蔡英文假博士學位案,是來自綠營人士的持續揭露,而非政治對手國民黨,而且大量事實證據已充分證明蔡在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讀了兩年就休學,沒有取得博士學位,現在格式與錯誤百出的博士論文是近年新補的。蔡英文爆發這樣的政治大醜聞理應辭職,退出選舉。但她不理不睬,對外界強烈質疑輕描淡寫,事件絲毫不影響她的選情,支持度還持續上升。
 
結果,不論是假博士學位案,還是其他重大爭議案件,對蔡英文,對民進黨的選情毫無影響,卻依然還在地方領導人與立法機構代表選舉中雙雙大勝。這還是公平公正的選舉嗎?原來,在台灣,選舉不再是選賢選能選廉,而是選“藍綠”,選“統獨”,選舉是一場代表不同政治意識形態的“藍綠”對決,是“統獨”對決。只要你是綠營的候選人,或者代表民進黨選舉,只要揮舞“保台抗中(大陸)”旗幟,高舉“護台灣主體”招牌,不論你有多少問題、多少醜聞,以及能力多低弱,在綠大藍小的社會政治結構下,都不會影響綠營選民的盲目支持,就能贏得選舉。“藍綠”“統獨”超越了民主與正義價值選擇。“台獨”成為民主的遮羞布。蔡英文與民進黨的選勝,是對台灣民主政治的真正傷害。蔡英文執政後,大搞雙重標準,昨是今非,一切“唯綠是從”,民主價值變得一文不值。
 
蔡英文“大數勝選”, 台民眾福兮禍兮?
進一步強化蔡英文假借民主的專權
 
台灣自詡是華人社會的“民主燈塔”,美西方反華勢力更是基於自身利益需要大加吹捧。然而,真正了解台灣民主之後,了解台灣領導人蔡英文的所作所為之後,你會發現原來台灣的民主是多麼虛偽,蔡的民主素養有多低。蔡英文打著民主反民主,成為披著民主外衣的專權者,是“民主新獨裁”。蔡的大勝連任,只會讓蔡更專權、更濫權。
 
在民進黨內部,特別是在蔡英文辭去黨主席後,她不應再主導黨內事務,而是由新任黨主席與黨中央決策處理黨務。然而,新任黨主席卓榮泰只不過是蔡的政治傀儡,黨的一切重大決策,都是蔡英文一人說了算,無人敢挑戰,民進黨中央變為蔡的一言堂,一切權力掌握在蔡的手中。特別是在當初黨內確定領導人參選資格與程序上,完全依照蔡的意志行使,最後達成對蔡有利的選舉辦法,最終不可思議地在初選中贏了民調曾大幅領先的賴清德,蔡的“厲害”可見一斑,也可見民進黨的黨內民主機制一文不值。
 
美國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資深研究員戴阿蒙德(Larry Diamond)在去年出版的《妖風:全球民主危機與反擊之道》中直言,蔡英文執政四年來“台灣民主快速拉美化”,表現為“政府武器化:黨同伐異”。作者預言,“不自由的民主”氣氛正瀰漫全球,妖風過後,只見遍地民主殘骸,而台灣在蔡英文執政下似乎正在成為“民主殘骸”。
 
這次選舉,不僅蔡英文在領導人選舉中獲得“大勝”,而且民進黨在立法機構選舉中同樣“大勝”,獲得61席“立委”,加上其他綠營政黨與人士的支持,綠營總計達73席,藍營總計只有40席。在這樣的權力結構中,會像過去一樣,民進黨“立委”與“立法院”黨團不再堅守議員角色,盡責監督,而是完全變成對蔡政權的保駕護航,而在野的國民黨也無力對民進黨進行制衡與監督,這只會讓蔡當局更加為所欲為,進一步專權與濫權。
 
過去,民進黨強烈攻擊國民黨執政時搞“多數暴力”,認為國民黨依靠“立法院”多數席次強行通過法案。其實,在王金平長期掌握“立法院”時期,採取非正式的協商制,壓制了國民黨的多數優勢。但在蔡英文執政時期,民進黨依靠“立法院”的絕對多數優勢,強行通過一個又一個有重大爭議的法案,尤其是選前十日在蔡英文一聲令下通過敏感與爭議巨大的《反滲透法》。民進黨卻不再講“多數暴力”了。未來蔡英文與民進黨在執政中必會一意孤行,要通過何種法案,作出何種決策,沒有人能夠阻擋,這將為台灣政治與兩岸關係帶來巨大政治風險。
 
蔡英文“大數勝選”, 台民眾福兮禍兮?
加劇政治對抗與社會撕裂
 
民進黨被稱為是“草根型”政黨,具有極強的鬥爭性,並非平和理性的政黨。後來加入民進黨的蔡英文也具有民進黨的這一特性,甚至較民進黨有過之而無不及,對政治對手的打壓遠超陳水扁。蔡英文第一任期內,對國民黨進行無情政治清算,制訂了有違“憲”之嫌的“不當黨產處理條例”與“轉型正義條例”等專門法規,企圖將國民黨徹底打垮,而且對島內統一力量痛下殺手,肆意打壓。檢調警機關多次搜查統派人士。如今蔡英文大勝連任之後,本應展現高姿態和大氣度,積極推動政黨和解,創造和諧氣氛。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蔡英文並沒有走向這一善政之路,依然展現強勢的“復仇”心態,持續對國民黨進行政治追殺。一方面,民進黨縱容綠營打手,加快推動罷免高雄市長韓國瑜,企圖鏟除藍營在南台灣奪得的唯一政治堡壘高雄市的執政權,讓國民黨徹底失去南台灣。依目前形勢,韓國瑜被罷免的可能性很高。這種無情的政治鬥爭,只會引起藍營支持者與韓粉不滿,加深藍綠矛盾,升高政治對抗,讓台灣永無和諧之日。另一方面,春節過後,蔡當局不是彌合選舉傷痕,修補藍綠關係,而是再次展開對國民黨所謂“不當黨產”的追查,“黨產委員會”聲稱如果國民黨拿不出50多年前購置物業證據,就要查封收繳國民黨的兩大物業,不徹底打垮國民黨誓不罷休。預計接下來,蔡當局還會持續打擊統派政黨與人士,大大壓縮統一力量在島內生存與發展空間。統派人士、台灣中山大學教授汪明生已發出類似警告。種種跡象顯示,一場“綠色恐怖”已逐漸在台灣出現,麥卡錫主義的幽靈在台灣逐步回潮,台灣將進入又一個“政治黑暗期”。蔡當局的政治清算與“綠色恐怖”行動,雖然會贏得綠營的叫好聲,贏得“台獨”勢力的支持,但卻製造更大的政治對抗,進一步加深社會裂痕,引發更大的社會不安,同時也在製造對手與敵人,讓台灣社會永遠不會走向和諧安康。正如台灣學者此前撰文所言:這次選舉“勝者無榮,輸者無寧”。
 
蔡英文“大數勝選”, 台民眾福兮禍兮?
對台灣經濟帶來新的風險
 
2019年,台灣經濟表現尚佳,在許多主要經濟體紛紛調降經濟增長率的同時,台灣卻數度調升經濟增長率,最後實際增長達2.73%,遠超預期,重新位居亞洲四小龍之首。台灣外貿出口雖出現負增長,但在亞洲主要經濟體中仍是表現較好的,也是亞洲四小龍中負增長最低的。特別是台灣股價高點突破12,000點,加權指數全年上漲23%,漲幅居亞洲之首,並創下多個新的股市歷史紀錄。然而,台灣經濟意外“驚喜”,並非蔡英文執政功勞,而是中美經貿對抗大背景下“轉單效果”以及台商回流造成的,同時也顯示了上世紀80年代崛起的台灣電子與半導體產業的較強競爭力。蔡英文的勝選,並非台灣經濟景氣與持續發展的好兆頭,反而帶來了更大風險。
 
台灣是一個典型的外向型經濟,尤其對大陸市場有很大依賴性。近十多年來,台灣對大陸(包括香港)的出口市場比率一直在40%上下(2019年約為41%),顯示大陸市場對台灣經濟發展至關重要。蔡英文執政後,儘管採取了“抗中(陸)親美固獨”路線,甚至企圖在政治上“脫中”、經濟上“脫鉤”,但大陸一直從中華民族整體利益考慮,從台灣同胞的福祉考慮,並未對兩岸經濟關係發展採取相應限制措施,反而不斷推出“惠台”措施,這才保證了台灣總體出口衰退有限,經濟保持了一定活力。然而,連任後的蔡英文卻持續堅持更為危險的對抗大陸的路線,特別是在處理“新冠肺炎”疫情問題上表現出極不人道的自私與“反中(陸)”做法,是非常不理智與危險的信號,在大陸民眾中引起強烈不滿,也是兩岸關係進一步惡化的重要信號。預計未來蔡英文在“台獨”與“反中”路線上不會收手,反而會採取強硬的對抗做法,可能迫使大陸對兩岸經濟政策被迫作出重要調整。其實,2019年,大陸暫停大陸民眾赴台個人遊就是個重要的政治信號。儘管近年大陸民眾赴台旅遊總量較馬英九執政時期大幅萎縮,但2019年仍有265萬人次,還較上年增加一萬人次。大陸仍是台灣最大境外客源,對台灣旅遊與經濟有很大幫助。如果大陸全面取消大陸民眾赴台旅遊,對台灣旅遊業將是一個沉重打擊,對整體經濟也有不小影響。同時,大陸還是台灣農產品最大出口市場,2019年達382億元新台幣(近13億美元),佔了台農產品出口總額的23%。如果兩岸關係惡化,大陸停止台灣農產品進口,對脆弱的台灣農業將是沉重一擊。特別是2020年,是兩岸簽署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十周年,其中“早收計劃”對台擴大市場開放,對台灣有很大讓利,如今ECFA能否延續則存在很大變數。如果ECFA停止運作,對台灣出口與產業發展將帶來重大不利影響。
 
大陸對台灣經濟發展如此重要,但令人不解的是蔡英文當局公然對抗最大出口市場大陸,還企圖讓兩岸“經濟脫鉤”,真是拿台灣經濟發展開政治大玩笑,是在拿台灣經濟做危險的賭注。一旦大陸對蔡當局“台獨”冒險行動採取經濟制裁手段,豈是台灣經濟所能承受。因此,蔡英文的連任與執政,對台灣經濟帶來巨大的不確定性與潛在風險。台灣《天下》雜誌去年最後一期刊出一項特別調查,得出重要結論是:“台灣雖越來越民主、開放、多元,卻也越來越停滯、退縮、憂鬱。”台灣“民主”並沒有帶來經濟進步,如今讓經濟發展與民生問題變得更困難,未來風險更大。
蔡英文“大數勝選”, 台民眾福兮禍兮?
台海政治風險顯著上升
 
選前,大陸涉台學界有一種詼諧說法:“蔡英文執政較國民黨執政更有利統一。”就是說,如果韓國瑜勝選,國民黨執政,兩岸可實現和平發展,會重現大交流大合作氣象,不會有“台獨”危險,但無法儘快推進和平統一。如果蔡英文連任,會持續推進“台獨”分裂活動,甚至會有激進的“台獨”冒險舉動,反而會迫使大陸加快統一進程,甚至為大陸採取非和平統一提供機會。
 
蔡英文高票連任之後,當然不會停止與收手“台獨”分裂活動,反而還會持續變本加厲推進,預示了兩岸和解無望,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無望,兩岸關係只會更緊張更惡化。一個對抗、對立、緊張的兩岸關係,對台灣、對台灣同胞並非一件好事。
 
蔡英文連任後,未來不會再有連任壓力,可能讓蔡在“台獨”分裂道路上越走越遠,會搞各種各樣的舉動,包括“修法台獨”“準法理台獨”等,大陸自然不會容忍與坐視,會加大“反獨”“遏獨”力度。“台獨”與“反獨”勢必構成未來兩岸關係發展的主線,預示未來兩岸關係的對抗性更強,鬥爭性更強,台海形勢動蕩加劇,台海政治風險顯著增大。
 
蔡英文將拓展國際空間、加入國際組織與參與國際活動作為推動“台獨”分裂活動的重要手段,預示了未來兩岸在國際社會的鬥爭與較量會越來越廣泛激烈。大陸將會更加堅定維護國際社會的一個中國政策框架,未來台灣的國際活動空間不會是越來越大,而是會受到更嚴格的一個中國政策的規範與限制,這又會進一步加劇兩岸關係緊張與對抗,同時引起兩岸民間對抗情緒與敵視感的上升。特別是蔡英文連任後,依然會延續她的“抗中(陸)親美”路線,不斷向美國遞上“投名狀”,尋求推進台美合作以對抗大陸。春節剛過,台灣地區副領導人賴清德就竄訪美國,並傳出美策劃安排蔡訪美的可能性,預示未來台美互動升級,進一步加大台海風險與危機。一旦蔡當局逾越政治紅線,台海風雲突變,學者原本戲說的“蔡英文勝選對統一更有利”的說法可能會成真。因此,兩岸統一並不需要明確的具體時間表,未來兩岸統一的最大可能性反而是“台獨”冒險行動導致的偶然速決式的非和平統一。這一可能的結果卻不是蔡當局與島內“台獨”分裂勢力所期望與所能預想的。
 
(作者係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研究員)
 
本文發表於《紫荊》雜誌2020年3月號

責編:莫潔瑩、趙珊
編輯:李博揚、邸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