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年養生要點: 養津液,暢情志,防病疫
庚子年,養生的首重,就是注意:
養津液,暢情志,防病疫。
文 | 潘飛鵬(廣東省健康科普專家)
2020年是庚子年,這是一個特別的年份。子,是地支的第一位;庚,可能是指「脫穀的農具」,位於天干第七位。古語有云:「天開於子」。子,代表新生,萬事萬物的開端,比如中國人會把初生的嬰兒和還沒長成熟的小朋友叫做「孩子」,處於這個時期的事物,發展還不成熟,變動大,易夭折。而「庚」,作為一種農具,具有金屬肅殺的性質。但是「庚」字的本義已經湮沒了很多年,現在我們提到這個字時一般被借用於天文曆法,代表「時間單位」。我們現在經常問別人「貴庚」啊,其實這裡的「庚」是指「七」。在古代,人能活到70歲是很困難的,「人生七十古來稀」。到了這個時段,就是「日落西山」了,朝氣不再。所以,「庚」也意指西方,五行對應金。
所以,庚子年在傳統文化的色彩裡,屬於比較「坎坷」的年份。這一年裡可能突發的事件會比較多。而且民間有句諺語,出自《地母經》:太歲庚子年,人民多暴卒,春夏水淹流,秋冬頻繁饑渴。說明在某種程度上,可能我們的祖先觀察到庚子年份,自然災害、事物變動會比較大。始於己亥年末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到了庚子年初已蔓延到全球許多地方,正印證了這一點。
從中醫的五運來講,這個年份的主運即金運太過。客氣少陰君火司天,陽明燥金在泉。通俗地理解,就是今年的氣候和以往相比會比較溫和,甚至乾燥,整個流年給人的感覺會偏肅殺、凋零、甚至是壓抑的。
因此,養生的首重,就是注意——養津液,暢情志,防病疫。

己亥年(2019年)冬末,相信嶺南的朋友都有這樣的感覺,那就是「這個冬天不太冷」。珠三角和香港地區,2019年12月份仍然出現氣溫驟升到20℃以上的現象。像這種不按照時令的反常氣候,中醫稱之為「不正之氣」。
本來冬天的大氣應該是寒冷閉藏的,己亥年這個冬天藏不住,那麼來年就很容易「發溫」。庚子年的氣運已經前移影響到了己亥年的年尾,說明庚子年的運氣勢頭很大。若冬天的最低溫度和春天的最低溫度,如果都比正常情況下溫暖,那麼在氣候交接的時候就會產生各種疫氣,這種疫氣傳染性比較強。這是因為氣候溫暖並且濕熱交替的時候,很適合各種病原體和動植物的生長,所以庚子年植物和病原體會發育得比較早。
那麼對應到人體,在氣候寒冷的時候突然升溫,就很容易出汗,並且這種出汗方式是在不經意間出現的,讓人在不知不覺中丟失大量的津液。津液流失,人體正氣就會變弱,無力抵禦病邪,那就很容易被傳染。所謂「陽明燥金在泉」,大致可以這麼來演繹這個過程。
再加上今年鼠年君火旺,金氣當令,那麼心肺疾病就會高發,而金氣太過,就會伐肝。肝屬木,木性應該是生髮的,現在被扼制住了,肝氣不得疏泄,人體就會產生鬱悶的情緒,所以庚子年為什麼事物容易變動大、令人壓抑,背後是有一個物質基礎的。
針對這種情況,向大家推薦一款中藥特飲:烏梅白糖湯。
材料很簡單:烏梅7粒(煙熏更佳),白砂糖2調羹(冰糖8粒)。
做法:可以先用熱水將烏梅浸泡一下,泡軟之後搗爛,然後加水煮爛。
這個方子很適合氣溫冷燥、突然升溫的時候用。它可以很快補充人體的津液,也適合外感初起的熱證——具體變現為:舌紅苔少,甚至沒有苔,眼睛乾澀,唇乾,口乾,咽乾,舌燥,小便的量少,顏色黃。
這個方中的烏梅,最好是煙熏過的,中藥店都有賣。這個煙熏過的烏梅有焦苦之性,可以入心,降心火。
烏梅和白糖,起到「酸甘化陰」的作用,甜可以入脾,安撫情緒。這款飲料可以讓人及時補充津液,如果對症的話,喝完之後尿量會增加,尿從熱出,可以緩解感冒時的痛苦,這些是古人留給我們的智慧。注意:糖尿病人不能用白糖,那麼可用甘草4g代替,同效。

另外,津液丟失之後,皮膚得不到津液的潤養,就容易乾癢難忍,最常見於春季來臨時,人體的陽氣開始生發,津液開始往外表走,而津液少的人,尤其是老年人,這時就很容易身體發癢,此時千萬不要用手去抓皮膚,應該多補充水分,再用下面這個方子外洗即可。
春季乾癢外洗方:山梔子10g,絲瓜絡10g,石菖蒲10g,苦參15g,防風15g,地膚子10g,蛇床子15g,酒軍5g,透骨草30g。
以上方用適量水煎煮,然後放涼至36.5℃左右,即接近人體的體溫即可。取之外洗,可以祛風止癢,殺蟲抑菌。須注意水溫不能過高,否則洗後皮膚會丟失更多的水分,適得其反。

庚子年春季,疫情過後可以適當去空曠和通風的地方舒暢情志,但要注意避開花粉密集的地方,儘量不要去人流密集和離家裡太遠的地方,注意添薄衣,多補充水分,多唱歌或者培養一門愛好,這樣就能平安度過。
本文刊載於《紫荊養生》2020年春季刊
紫荊健康HEALTH
微信号:bauhinia_health
●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