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總是疲勞無力?當心患上「虛勞病」

中醫四大經典之一《金匱要略》中曾記載「虛勞病」,這病從2000多年前起直至當今社會中仍相當普遍,不少人不知不覺地患上此病。什麼是虛勞病?虛勞病的成因是什麼?其預防與治療方法為何?


  文 | 陳皓天(香港中文大學 中醫推廣學會)


因勞致虛,勞倦太過所以生病



虛勞病,並不是因虛致勞,而是因勞致虛。即因為勞作太過而使人體之氣血陰陽逐漸虧損,屬現代人相當常見的慢性病。凡勞力過度、生活失調、飲食失節、勞神等導致諸種不足,皆可導致虛勞之病。


《素問 · 經脈別論》指出「生病起於過用」,勞力過度可包括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黃帝內經》首篇在論述養生之道時已經明確指出:「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生活失調,包括未能妥善分配工作與休息的時間,甚至日夜顛倒,睡眠不足,虛耗過度。飲食失節,則包括飽食太過、飲水過度、飲食不定時導致饑餓失常等。勞神包括各種煩勞、思慮、憂心、用心太過,過分為明天的事擔憂,卻忘記了活在當下。


以上種種雖然都是基本的生活常識,但知易行難。勞逸不當,則虛勞之病漸生。其證候隨著氣血陰陽虛弱之不同而呈現多樣性,諸如面色㿠白、易疲憊、夜寐欠佳、食入少而易於飽脹、五心煩熱、汗出較多、大便溏薄、夜尿多、心悸、頭暈目眩、顴紅煩熱、咽乾口燥、脫髮、腹痛、怕冷、手足不溫等。虛勞病乃一種慢性、虛損性的疾病。


身體總是疲勞無力?當心患上「虛勞病」


真正的喜悅源自內在的平安,

健康是最大的幸福



雖然虛勞病的成因很多,但與日常生活中過分的勞作有很大關係。勤奮本來是一件好事,但當工作與生活失去平衡,忘記了人是需要順天道而行,忘卻了人是有休息的權利,每次休息即批評自己正在偷懶、不夠勤奮等,繼而在不知不覺間損害自己的生命。須知人最大的禍福吉凶正正是生命的健康狀態。人並不一定需要依靠工作才能獲得成就感,或獲得快樂。真正的快樂和喜悅源自於內在的平安,並不需要靠任何外在的成功感,甚至追逐名利而獲得。


「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是以志閒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氣從以順,各從其欲,皆得所願。」健康是一切的基礎,若想獲得健康,必須好好規劃自己的休息時間,容許自己每天都有時間可以完全放空自己,暫時離開外在的物質世界,則自能精神內守,安定心志,皆得所願。


真正的治療不在藥物而在自身的改變



部分人妄想逆天道而行,圖以藥物治療其所患之虛勞病。藥物雖能舒緩其病情,卻絕難根治其病。試想:若不從根源上杜絕虛勞病之成因,又怎麼可能單靠藥物而愈其病?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我們經常給予自己各種藉口,例如工作不能減、死線不能移、其他人做不了等,但我們必須記得生命是一切的根源,若沒有健康,再多的外在條件也是徒然。請謹記:真正的健康掌握在自己而非醫生的手中。

身體總是疲勞無力?當心患上「虛勞病」


  本文刊載於《紫荊養生》2020年春季刊


紫荊養生HEALTH

微信号:bauhinia_health

●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