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施政十件大事公布 改善民生最受關注

2019施政十件大事公布 改善民生最受關注
2019施政十件大事公布 改善民生最受關注
由紫荊雜誌等香港22家媒體聯合主辦的“2019特區政府施政十件大事評選”結果公布,排在榜首的施政大事是“提出多項支援基層措施改善民生”,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對此表示,改善民生是本屆政府的施政重點,面對目前極為嚴峻的經濟困境,特區政府會繼續因時制宜,推出各項紓困措施。
 
“特區政府施政十件大事評選”活動自1998年推出至今已成功舉辦了二十一屆。活動對幫助政府了解民生所需、社會訴求發揮了積極的作用。2019年是香港回歸以來,局面最為嚴峻和複雜的一年。在特殊的社會環境下,本屆評選是歷屆關注度最高的一屆。主辦機構從2019年的政府施政大事當中初選出20件大事,提交市民選出其中的十件,最終13萬市民通過投票方式評出了2019年特區政府施政十件大事。
改善民生最受關注
 
本屆評選排在榜首的是“提出多項支援基層措施改善民生”;第二位是“補貼公共交通費用減市民負擔”;第三位是“法定最低工資升至每小時37.5元”。至於“特區政府撤回《逃犯條例》修訂草案”,則排在第四位。有關評選結果顯示,最受市民關注的依舊是與民生切實相關的政策。
 
以下是2019年特區政府施政十件大事評選投票結果:
 

1. 提出多項支援基層措施改善民生

 
政府在本年度的財政預算及施政報告提出多項支援基層措施。財政預算向領取綜援、高齡津貼、長者生活津貼或傷殘津貼的人士發放額外1個月津貼;在職家庭津貼和鼓勵就業交通津貼會作出相若安排,涉款約1.49億元。一次過提供額外1,000元長者醫療券金額。斥資200 億元購買60 個物業,供日間幼兒中心及長者鄰舍中心等社福設施使用。
 
2019施政十件大事公布 改善民生最受關注
2. 補貼公共交通費用減市民負擔 
 
政府為減輕市民交通費負擔而推行的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於1月1日起實施,每月交通費超過400元的市民,以八達通支付的港鐵、巴士、渡輪等交通費,超過400元的支出可獲25%補貼,上限300元。運輸署指,1 月份的補貼金額約1.86億元,有235萬人受惠,平均每名受惠市民獲發約79元。
 
2019施政十件大事公布 改善民生最受關注
 
3.法定最低工資升至每小時37.5元
 
5月1日起,法定最低工資水平由每小時34.5元調升至每小時37.5元,升幅8.7%,是歷來最大升幅,估算有7萬5千多人受惠,主要涉及清潔、保安和零售等行業。勞工處亦優化“工作試驗計劃”,以加強協助在尋找工作方面有困難的求職人士,安排求職人士到參與機構進行為期一個月的工作試驗,以提升其就業競爭力。
 
2019施政十件大事公布 改善民生最受關注

4.特區政府撤回《逃犯條例》修訂草案

 
由於陳同佳案港府無法移交已回港的疑犯到台受審,基於協助死者家屬討還公道及堵塞目前的法律漏洞,特區政府2月12日向立法會建議對《逃犯條例》和《刑事事宜相互法律協助條例》進行修訂。事件引起社會爭議,政府雖提出改善方案并加強與社會對話溝通,但從6月起持續發生多次遊行示威和嚴重暴力衝擊。特區政府和香港警方積極採取措施止暴制亂,以維護社會秩序和法治。為了讓香港社會回復平靜,政府9月4日宣佈正式撤回修訂草案。
 
2019施政十件大事公布 改善民生最受關注
5.因應老齡化提高長者綜援門檻
 
政府提出2月實施將申領長者綜援的門檻由60 歲提高至65 歲,被質疑收緊長者綜援資格。1月18日行政長官提出“折衷方案”,提高長者綜援門檻的同時,向 60 至 64 歲原本可以申領長者綜援,但提高門檻後只能申領成人綜援的市民,發放 1060 元“就業支援補助金”,補回兩個綜援計劃的差價。
 
2019施政十件大事公布 改善民生最受關注
6.實施新專利制度
 
10月11日,特區政府決定推行新專利制度,並引入原授專利制度,為專利申請人在香港尋求標準專利保護提供另一途徑。《專利條例》和《專利規則》修訂10月11日刊憲,新專利制度12月19日實施。在新制度下,專利申請人可直接在香港提交標準專利申請,不再局限於現時“再註冊”制度規定必須先在香港以外指定專利當局提交相應申請。實施新專利制度有助促進香港發展成為創新及知識產權貿易中心。
 
2019施政十件大事公布 改善民生最受關注

7.《施政報告》提出引用土地條例收地

 
10月17日,特首林鄭月娥發表任內第三份《施政報告》,聚焦土地及房屋政策,提出十項措施,宣布放寬首次置業按揭保險的樓價上限,承諾未來3年提供1萬個過渡性房屋單位,以及構建平台讓青年討論如何運用“明日大嶼”人工島土地,讓每一個香港人“不再需要為住屋問題費煞思量”。
 
2019施政十件大事公布 改善民生最受關注
8. 增加研發開支促進本港科研發展  
 
政府提出2022年前本地研發總開支佔GDP達1.5%的目標,在財政預算案宣佈發展數碼港第五期,最快2024 年竣工;額外撥款8億元在未來5年支持大學、重點實驗室及工程技術中心的科研及成果轉化工作;撥款12億元成立香港基因組中心,未來6年進行4萬至5萬個全基因組檢測。
 
2019施政十件大事公布 改善民生最受關注
9.非洲豬瘟襲港  銷毀逾萬活豬 
 
5月10日,非洲豬瘟疫情首度波及香港,上水屠房活豬被驗出對非洲豬瘟呈陽性,要銷毁場內6000 隻活豬;至5月31日又有感染個案,再銷毀4700隻豬。政府與活豬業界達成共識,實施俗稱“日日清”措施,在新安排下,屠房內不同位置的豬欄每日都會清空並徹底消毒,減少活豬在屠房感染疾病的風險。
 
2019施政十件大事公布 改善民生最受關注
10.第六屆區議會選舉投票正常進行
 
第六屆香港區議會選舉共接獲1104份提名表格,競爭空前激烈。面對區選前暴力不斷的嚴峻情況,特區政府妥善應對,警方加強保障部署,確保區選投票於11月24日平穩進行,產生了452個議席。本次區選選情激烈,總投票率為71.2%,投票選民有逾294萬人,投票人數及投票率均創歷屆新高。
 
2019施政十件大事公布 改善民生最受關注
22家主辦機構包括:NOW財經台、RoadShow、大公報、大學生報、CHINADAILY、有線新聞台、亞洲週刊、明報、星島日報、香港中國通訊社、文匯報、香港電台、香港衛視、都市日報、紫荊雜誌、新城電台、經濟導報、資本雜誌、鳳凰衛視、廣角鏡、澳亞衛視、鏡報。
 
2019施政十件大事公布 改善民生最受關注

編輯:李博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