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快訊 風雨之中繪彩虹 “一帶一路”建設不停步 2020 年 5 月 11 日 中老鐵路建設捷報頻傳、斯里蘭卡南部高速公路延長線順利通車、馬爾代夫最大保障房項目提前交付、中歐班列逆勢跑出了“加速度”……當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肆虐,“一帶一路”建設者努力克服重重困難,以責任和擔當推進復工復產,憑承諾和信譽保障如期履約。風雨之中繪彩虹,疫情無阻“一帶一路”行穩致遠、闊步向前。 文|北京 黃其方 4月1日, 由中國中鐵八局承建的中老鐵路全線墩身最高、跨度最大橋樑——班納漢湄公河特大橋4月1日實現大橋主橋合龍(圖:新華社) 確保疫情防控和安全生產兩不誤 “加大防疫物資儲備、嚴格員工出入管理制度、細化現場疫情監控體系,安排集中採購儲備生活物資……”3月24日,在老撾首次發現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後,中國電建水電十五局中老鐵路項目部綜合部主任曹愷趕緊連夜制訂起防疫生產方案。 作為“一帶一路”區域互聯互通的標誌性工程,中老鐵路承載著老撾從內陸“陸鎖國”到“陸聯國”的轉變之夢,是中國和老撾人民的“同心橋”。自2015年12月開工以來,中老鐵路建設已陸續取得多項重大進展,預計2021年底就將建成通車。 時值春節,加之突如其來的疫情,給本就困難重重的項目施工新添了巨大壓力。但項目團隊沒有被困難打倒,在一手抓防疫、一手穩生產的前提下,中老鐵路建設進度在疫情期間頻傳捷報: 3月13日,中老鐵路首條萬米以上的隧道——萬和隧道順利貫通; 3月27日,中老鐵路老撾段開始進入鋪軌階段; 3月31日,中老鐵路全線通信信號工程正式拉開序幕; 4月1日,中老鐵路重點控制性工程、最大跨度橋樑——班納漢湄公河特大橋主橋實現合龍; 4月8日,中老鐵路T樑製運架工程琅勃拉邦湄公河特大橋開始架設; …… 穿越孟加拉灣,在距離中老鐵路如火如荼的施工現場2,600多公里的西南方,又一項造福當地民眾的“一帶一路”項目——斯里蘭卡南部高速公路延長線於2月23日順利通車。 在疫情發生後,斯方人員曾一度非常擔心項目在收尾的緊要關頭會被耽擱。最終,他們的疑慮打消了。該項目業主代表坎達姆比讚歎道:“中企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項目帶來的不利影響,體現了擔當精神和強大動員能力,確保了公路如期順利通車。” 的確,當生產建設材料供應受阻、員工無法按時到崗、疫情之下潛伏的生命健康威脅……誰也無法預估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一帶一路”項目產生的影響。然而,“一帶一路”沿線的建設者們不懼挑戰、急中生智,努力確保疫情防控和安全生產兩不誤,以實際行動踐行東方大國的一諾千金、責任擔當。 在柬埔寨,暹粒排水改建項目本可以根據合同在疫情期間停工並向業主方進行相應索賠。但中方決定繼續施工,並承諾在原合同工期的基礎上提前交付。為此,項目承建團隊緊急招聘當地工人並進行培訓,在柬埔寨尋找短缺物資的替代品,並且對所有工人一視同仁,統一進行防護教育並發放防疫用品。 在孟加拉國,帕德瑪大橋項目承建團隊除了採取各種措施保證生產正常進行,還組織人員到沿線村鎮發放防疫宣傳單、製作中孟雙語防疫小卡片,幫助當地工人和周邊村民增加對新冠肺炎的認識,有效減少了工人的流失。 在尼泊爾,上馬相迪A水電站管理團隊不斷細化疫情防控措施,科學調配現有在崗技術力量,盡力分解量化日常工作,將工作任務明確到人,完成時限精確到以小時計。 在埃及,新首都CBD項目承建團隊在陸運停滯的環境下多方協調、克服困難,使得項目急需的3,411噸鋼構件輾轉萬里、如期到貨,一舉滿足項目連續施工、有序銜接的需求。 在匈牙利,匈塞鐵路項目承建團隊組織中匈兩國部分員工採用居家辦公方式,最大程度保證項目設計工作正常推進。 在俄羅斯,莫斯科地鐵西南線項目承建團隊利用當地人才市場特點,逐步實現人才勞務屬地化,有效緩解了人手緊缺的問題。 在馬爾代夫,為了確保當地最大社會保障住房項目的工期進度,600多名中國工人和管理人員這個春節沒有回家,堅守施工現場。受疫情影響,工程材料的中轉速度放慢,無法及時運抵。項目管理人員就蹲守在馬爾代夫港口海關,申請把“一批貨一起通關”改成“一箱一清”,確保每個集裝箱和空運物資第一時間投入使用。3月19日,7,000套住房全部通過驗收,並實現提前12天交付,讓馬方“親眼見識了中國製造和中國速度的厲害”。 3月28日上午10點,中歐班列(武漢)X8015/6次運載50只集裝箱從中鐵聯集武漢中心站始發。班列將從阿拉山口出境,預計15天后抵達德國杜伊斯堡。這是自疫情防控以來,從武漢開出的首趟中歐班列,標誌著中歐班列(武漢)恢復常態化運營(圖:新華社) 中歐班列保障貿易往來和防疫物資運輸 在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的寒潮裡,有一支馳騁在亞歐大陸的運輸隊伍——中歐班列。當疫情阻斷了全球的物資供應鏈和貿易大通道時,這支絲綢之路上的“鋼鐵駝隊”載著溫暖和希望來了! 2月10日,因疫情推遲的“義新歐”中歐班列正式復工。伴隨承載著86個標準集裝箱的X8074次列車從浙江義烏西站出發駛向白俄羅斯明斯克,“世界超市”與全球重啟連接; 2月14日,裝載著徐工集團各類工程機械產品的“徐州號”中歐班列鳴笛啟程,開往莫斯科,這是疫情期間徐州開行的首列出口班列; 2月17日,滿載汽車配件、一體機、機械設備、服裝等價值約500萬美元貨品的中歐班列,由南昌發出駛往莫斯科和明斯克,這是今年江西開出的首趟中歐班列。 …… 隨著中國國內復工復產的步調加速,一趟趟中歐班列陸續恢復常態化開行。與此同時,在疫情防控期間,重慶、成都、長沙、西安等地的中歐班列沒有斷檔,依然保持著平穩運行。 從西安始發的中歐班列長安號逆勢發展,實現了日均四至五列的開行頻次。“為保障中歐班列長安號平穩運行,我們一對一地聯繫長安號國內、國外客戶,告知疫情時期我們對常態化物流車輛申辦車輛通行證,特別是為外地集裝箱卡車實行了臨時物流車輛申報快速通行。”西安自貿港建設運營有限公司總經理袁小軍說,“我們全面落實疫情防控措施,物流車輛從進入園區進行3次消殺、測溫和通行證核對,全程引導護送,實現閉環管理。” 疫情也未能讓中歐班列(重慶)放慢腳步,開行頻率為每天二至三班。渝新歐(重慶)物流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公司第一時間聯繫鐵路部門,創新採用鐵鐵聯運方式實現班列跨地區集貨,保證貨物在疫情期間仍能正常集散分撥。 4月3日下午,一列具有特殊意義的中歐班列從重慶駛出,發往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這一全國開行的首趟郵包專列——中歐班列(渝新歐)“中國郵政號”,是為疏運疫情期間積壓的國際郵件開闢出的一條物流新通道,是在中國和歐洲之間打通的一條新的物資供給線。4月12日,本次專列抵達立陶宛,它裝載著包括來自北京、廣東、湖南及重慶本地的國際郵件42箱和應立陶宛政府請求發運的救援物資2箱。 事實上,中歐班列送去的不僅是滿足“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日常生產生活的商貿貨物,在共克時艱的特殊時期,它還飽含著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愛、為處於疫情“震中”區的人們打開了一條國際救援通道。 受疫情影響,歐洲國家一些行業陷入停滯,民眾的防疫和生活物資出現短缺。武漢與杜伊斯堡於1982年結為中德之間第一對友好城市,當武漢即將迎來復蘇的曙光,德國杜伊斯堡及歐洲其它地區卻陷入了戰疫的艱難時刻。3月28日上午10時,歷經艱難抗疫60多天的武漢發出了首趟中歐班列X8015/6次,這趟列車滿載著德國和歐洲急需的抗疫醫療和生產物資,於4月14日順利抵達杜伊斯堡。 終於等到了來自武漢的中歐班列恢復開行,德國北威州交通部長于斯特激動地表示,我們的人民正經受新冠肺炎疫情考驗,也需要積極穩妥地恢復常態;因此,通過鐵路從中國運輸來的物資,特別是醫療物資具有重要意義。 據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中歐班列實行分段運輸,不涉及人員檢疫,在疫情防控形勢下具有獨特優勢,成為保障中歐貿易往來、暢通國際合作防疫物資運輸的重要物流通道。針對歐洲疫情日益嚴重、防疫物資需求逐步加大的情況,國鐵集團為國際合作防疫物資運輸提供優先保障,確保應運盡運。從3月21日首趟搭載出口歐洲防疫物資的中歐班列從義烏啟程以來,至3月底中歐班列已累計發運防疫物資33.38萬件,共494噸,主要到達意大利、德國、西班牙、捷克、波蘭、匈牙利、荷蘭等國家。 另據國鐵集團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中歐班列共開行1,941列、發送17.4萬標箱,同比分別增長15%、18%。其中,去程1,049列、9.5萬標箱,同比分別增長24%、28%;回程892列、7.9萬標箱,同比分別增長6%、8%。尤其3月份,中歐班列共開行809列、7.3萬標箱,創單月開行列數和發送箱歷史紀錄,同比分別增長30%、36%。 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不斷推進,開行了9年的中歐班列目前已經成為“一帶一路”沿線加強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提升經貿合作水平的重要載體,是致力全球共同發展的中堅力量。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亦無法阻礙它的行程,反而促其跑出了“加速度”。昂首行進在絲綢之路上的中歐班列正不斷沖破疫魔陰霾,傳遞著中國與世界和衷共濟、守望相助的戰疫決心。 疫情無阻中企向馬爾代夫提前交付大型保障房項目,這是3月21日拍攝的位於胡魯馬累島的馬爾代夫最大保障房項目的高層樓群(圖:新華社) “一帶一路”進出口 成為中國外貿穩定發展的重要因素 當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國最初爆發的時候,少數西方政要、機構和媒體不斷將疫情政治化、污名化,片面放大疫情對“一帶一路”項目建設的影響。有的斷言“‘一帶一路’可能會中斷”,還有的鼓噪“轉移”“脫鉤”、放棄參與“一帶一路”建設。面對這些無理妄言,中國不僅取得了階段性的抗疫勝利,而且用一個個“一帶一路”項目建設如期推進的事實給予了最有力的回擊。 不過令人難以預料的是,疫情已經開始在全球蔓延,又進一步加劇了“一帶一路”建設面臨的挑戰。為了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影響,中國外交部、發改委、商務部、海關總署、中國人民銀行等部門採取了一系列應急舉措,全力保障“一帶一路”合作項目的建設實施。 2月28日,商務部、國家開發銀行聯合印發《關於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發揮開發性金融作用支持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工作通知》。對於符合條件的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項目和企業,國家開發銀行將通過提供低成本融資、外匯專項流動資金貸款,合理設置還款寬限期,開辟信貸“綠色通道”和提供多樣化本外幣融資服務等方式給予支持。 海關總署會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相關海關和檢驗檢疫部門,在共同抗擊國際疫情方面加強海關國際合作,促進聯防聯控。目前,中國海關總署已與13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20份國境衛生檢疫合作文件,推動開展信息交換、技術交流、個案合作和聯動處置,為雙方共同防控此次新冠肺炎疫情跨境傳播奠定了重要基礎。 中國人民銀行3月2日發布公告稱,“一帶一路”銀行間常態化合作機制(BRBR)呼籲“一帶一路”金融機構為全球抗擊疫情、保持經濟穩定增長作出積極貢獻。下一步,BRBR將持續關注疫情發展並通過推進投融資合作、深化研究領域交流、召開圓桌會、舉辦能力共建活動等豐富形式,繼續支持“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與地區金融穩定和經濟健康發展。 3月5日,外交部副部長馬朝旭表示,“相信疫情對‘一帶一路’建設的影響只是暫時的,願同各方一道繼續堅定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我們對此充滿信心。” 3月27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召開辦公室主任會議。會議明確,在全面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穩妥有序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要穩定外貿外資,加強對企業和項目的服務,穩扎穩打抓好項目建設,切實防範化解各類風險…… 在政策與行動的雙雙助力之下,據海關總署統計,今年一季度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外貿進出口達2.07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2%,其中對東盟、俄羅斯進出口分別增長6.1%和5.7%,成為中國外貿得以在全球經濟頹勢之中實現穩定發展的重要因素。 當世界正在遭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所稱“自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之時,中國經濟所展現出的強大韌勁和“一帶一路”倡議的巨大優勢,令那些企圖抹黑和詆毀“一帶一路”建設的別有用心者汗顏。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國際友人紛紛發聲,表達對“一帶一路”倡議的認同與支持。“嘲笑我們加入‘一帶一路’倡議的人,現在應該承認,對於這份友誼的投入,讓我們可以在意大利拯救生命。”意大利外長迪馬約說。 埃及《金字塔報》報業集團董事長薩拉馬指出,在“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企業正在建築、能源、運輸等多個領域與埃及開展合作,“疫情並沒有對這些大型合作項目造成重大影響,埃中經貿合作也在正常進行”。 哈薩克斯坦教育科學部科學委員會高級研究員阿姆列巴耶夫認為,疫情過後,中國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之間的風險應對與政策配合將更加完善,哈中兩國也將繼續高質量推進“一帶一路”框架下的合作。 所謂“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截至今年1月底中國已同138個國家和30個國際組織簽署了200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這次疫情無阻“一帶一路”行穩致遠的步伐,反而彰顯了中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愛情懷。風雨之中,“一帶一路”的“朋友圈”會越來越大,“一帶一路”的合作紐帶也將愈發牢固。 (作者係國家部委研究員) 本文發表於《紫荊》雜誌2020年5月號 紫荊專稿|轉載請註明出處 編輯:莫潔瑩 一鍵下單,訂閱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