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穩是民生穩的重要前提,人心穩了社會才能真正的穩定。前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到浙江省就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進行詳細調研。針對疫情防控,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必須牢牢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防控疫情要強調再強調、堅持再堅持,始終保持警惕、嚴密防範。對於復工復產,習近平總書記突出的關鍵字是提速擴面,要求推動全產業鏈聯動復工。一手抓疫情防控不動搖,一手積極推進復工復產工作,這是打贏中國疫情防控攻堅戰的兩個重要方面。


3月26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應對新冠肺炎特別峰會併發表題為《攜手抗疫 共克時艱》的重要講話(圖:新華社)
萬事開頭難!從疫情剛開始,黨中央和國務院就高度重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擺在第一位。在這場抗疫戰爭中,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指揮、親自部署,先後多次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就加強疫情科學防控、努力保持生產生活平穩有序,作出了重要指示,要求疫情嚴重的地區要集中精力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其他地區要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統籌抓好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全力支持和組織推動各類生產企業復工復產。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央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決策部署,2月8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印發通知,對切實加強疫情科學防控、有序做好企業復工復產工作做出安排部署。中央政府部署切實做好疫情防控重點醫療物資和生活必需品的保供工作,要求除了湖北省以外,全國其他地區要在繼續做好科學防控的同時有序推動正常生產,既為疫情防控提供更好的保障,又切實維護正常的經濟社會秩序。
為什麼在疫情得到初步控制的同時,就要開始部署復工復產工作?儘管復工復產可能出現大規模人員流動和聚集,存在疫情進一步擴散傳播的潛在風險,但是,如果不復工復產,短期內將影響疫情防控所需的醫療物資供應,長期來看各類生活物資也面臨短缺風險,這樣的防控措施是不可持續的,也難以達到戰勝疫情的目標,最終受損害的是人民群眾的利益。皮之不存毛將焉附,企業是皮,就業是皮上的毛。
習近平總書記說:“經濟社會是一個動態循環系統,不能長時間停擺。在確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推動非疫情防控重點地區企事業單位復工復產,恢復生產生活秩序,關係到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物質保障,關係到民生保障和社會穩定,關係到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關係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完成‘十三五’規劃,關係到我國對外開放和世界經濟穩定。”
在這個非常時期,復工復產從一開始都是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逐步推進的:
首先分批有序推動錯峰返程返崗,確保起好步。重要國計民生領域要立即復工復產,重大項目要及時返崗、儘早開工,其他不具備條件的企業可暫不開工,疫情高發地區和非緊迫崗位可適當延期返程。
其次要全力做好交通運輸組織保障,減少流動中的風險。即時監測分析人口流動情況。通過隔座乘車、乘機等手段,採取通風、消毒、體溫監測等必要措施,切實降低疫情傳播風險。對勞務輸入大省和外地人口聚集的地區,加強運輸組織,錯峰返程。
第三要分級分類提升核酸檢測等快速篩查能力,科學防控疫情。用好用足核酸檢測等科技手段,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科學設定接受醫學觀察和居家隔離人群觀察時間。
第四要加強重點人群隔離和病例收治,切斷傳播鏈條。返崗人員要及時報告個人旅程信息和健康狀況,由企業、社區分別建立個人健康檔案。對於發現有疑似症狀的,要就地隔離,及時送診排查,確診後立即治療。
第五要指導企業認真落實各項防疫要求,保證萬無一失。通過錯峰上班、彈性工作制、調劑帶薪休假等多種方式,降低工作場所人員密度。建立健全日常清潔、消毒、通風、體溫監測制度,採用分時錯峰隔座就餐或盒飯送餐,並確保食品安全。
第六要加快推進全產業鏈協調運行,幫助企業解決困難。建立重點企業派駐聯絡員制度,及時協調解決用工、原料、資金不足等問題。制定煤電油氣供應保障預案,防止區域性、時段性短缺或價格大幅上漲。將防疫物資、關鍵原輔料、重要生產設備及零部件、食品等生活必需品等納入應急運輸保障範圍,對相關運送車輛不檢查、不停車、不收費。
第七要全面抓好安全生產和社會穩定,有利於鼓舞士氣。嚴格落實各類企業安全生產責任,加強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作業場所監測防護,重點做好防疫物資、倉儲物流、運輸配送等重點企業重大安全風險隱患排查。
第八要努力提高公共服務保障能力,讓勞動者放心。企業要配備消毒液、體溫槍等物資,為職工配發口罩等防護用品。切實保障職工合法權益,未休假期的工資報酬應按照有關政策保障落實,按時發放福利待遇。有關地區可暫時停止實行私家車尾號限行政策。實際上,北京市的尾號限行政策已經暫停,私家車可以在周一到周五都上路。
第九要壓實企業和屬地政府責任,確保不走過場。各地要建立健全工作機制,形成工作合力,落實群防群控,把推動復工復產作為當前重要的任務抓緊抓細抓實,嚴格杜絕“填表抗疫”等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行為,確保復工復產安全有序。
非常時期,復工復產從一開始都是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逐步推進的。為助力復工復產,上海鼓勵企事業單位根據需要,對來自部分地區新到崗及返崗員工進行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圖為4月14日,企事業員工在上海市閔行區華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接受核酸檢測採樣(圖:新華社)
首先,開局良好,經濟循環沒有斷。在2月10日據全國22個重點省份的最新資料顯示,口罩企業的復工率已經超過76%,防護服企業的復工率為77%,全國重點監測的糧食生產、加工企業復工率為94.6%,煤礦復產率57.8%,電力、天然氣和成品油供應充足,民航、鐵路、水運運輸網絡正常運營。但是,當時推動全面復工復產還面臨著返工人員不足、有些地方限制開工、口罩等防疫物資嚴重不足、產業鏈上下游不配套、交通物流不暢,以及資金壓力大等問題。儘管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過程中,不同行業和企業都受到了一定影響,中國已經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的組合拳,隨著形勢變化還會及時進行完善,推出更多有針對性的措施,幫助所有中小企業儘快恢復生產並有新的發展。只要我們同舟共濟,就一定能夠共克時艱。
其次,堅持以人為本,積極做好勞動力市場的各項服務工作:一是暢通開復工信息。按照疫情防控和分批分類復工復產的要求,抓緊了解摸清企業、工程項目的開復工時間,及時在各級政府官網、官微設立專區發布。同時加強輸入地、輸出地信息對接,依托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機構、農民工勞務站等,有針對性地向轄區內勞動者推送開復工信息。二是加強招用工服務。在疫情防控期間,政府把所有的招聘活動由線下全部轉到線上,實現就業服務不打烊、網上招聘不停歇。這其中全力確保醫護用品等涉及疫情防控及其他重要國計民生企業的用工,指定專人對接,優先發布用工信息,通過本地挖潛、餘缺調劑等滿足企業階段性的用工需求。對當地難以滿足的,協助企業跨區域定向招聘。成規模的,通過聯防聯控機制協調交通運輸部門制定運送方案,集中運送、直達目的地。三是做好返崗復工的指引和防控。開闢應對疫情做好返崗就業服務的專欄,在國家政務服務平台、中國公共招聘網和人社部官網官微,及時公布開復工信息、復工防護指南和各地的就業服務舉措,同時連結各省級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的信息。同時也將積極配合有關部門指導企業做好衛生防疫,體溫檢測等工作,改善勞動者的生產生活條件,助力職工平安返崗。
最後,高度重視外貿企業。由於中國的交易夥伴幾乎全部發生疫情,國際市場需求明顯萎縮,主要經濟體的生產大面積停擺,企業在手出口訂單被延期或者被取消,新增訂單同比下降。另一方面,全球供應鏈受阻,進口原材料、零配件存在困難。中國加工貿易進口以中間品為主,佔加工貿易進口額的80%以上,主要來自亞洲周邊國家。受疫情大流行的影響,相關國家零配件的供應能力明顯下降,影響到中國加工貿易增值再出口。為了支持加工貿易企業渡過難關,商務部會同有關部門從四個方面提出穩定當前加工貿易發展的政策舉措:一是暫停徵收內銷緩稅利息,暫免徵收至年底。二是擴大內銷選擇性徵稅試點,範圍擴大至所有的綜合保稅區。三是優化加工貿易結構,加快修訂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四是調減禁止類商品目錄,將已不屬於“兩高一資”的產品從目錄中剔除。現行禁止類商品目錄主要包含石化、皮革、鋼鐵、有色金屬、木漿等生產過程能耗、污染和監管風險較高的產品,共計1,862個10字節海關商品編碼。在符合環保監管要求的前提下,縮小加工貿易禁止類商品種類,支持企業開展加工貿易。

重要國計民生領域要立即復工復產,重大項目要及時返崗、儘早開工,其他不具備條件的企業可暫不開工,疫情高發地區和非緊迫崗位可適當延期返程。4月18日,重慶軌道交通4號線盾構機順利始發,標誌著重慶軌道交通建設進一步提速,圖為當天工人在4號線建設工地的盾構機內作業(圖:新華社)
由於目前市場不是太景氣,有效益的復工復產永遠在路上。3月29日至4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浙江,就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進行調研。針對疫情防控,總書記強調必須牢牢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防控疫情要強調再強調、堅持再堅持,始終保持警惕、嚴密防範。對於復工復產,總書記強調的關鍵字是提速擴面,要求推動全產業鏈聯動復工。
一方面,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這是實現全面復工復產的基礎和前提。通過分批有序錯峰返程返崗,分級分類提升快速篩查能力,加強重點人群隔離和病例收治,指導企業認真落實好各項工作現場和集中居住場所的防疫要求,有助於確保不因復工復產出現人員大規模集中流動、出現不同人群間的交叉感染、出現更大規模的疫情爆發。
另一方面,復工復產關鍵是要達產達效。面對當前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成果,全國加速推進復工復產的時間視窗,我們更要抓住機遇、抓好落實。一方面要堅持底線思維,做好較長時間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思想準備和工作準備,國際市場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啟動國內消費顯得更加重要;另一方面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優化完善疫情防控舉措,千方百計創造有利於復工復產的條件,挖掘訂單、刺激消費,不失時機暢通產業循環、市場循環、經濟社會循環。
疫情發生之後,勞動力市場也出現了一些變化,企業開復工時間在推遲,勞動力返崗時間有所錯後,湖北等疫情嚴重的地區、旅遊餐飲等服務業和一些中小微企業也反映穩崗壓力不斷加大。國際勞工組織的專家特別重視中國政府保就業崗位的經驗,打電話給我諮詢中國的政策組合情況。
這次疫情短期內會給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帶來陣痛,但不會影響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一方面,我們要放眼長遠,總結經驗教訓,加快補齊治理體系的短板和弱項,為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築牢制度防線。要著力完善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強化公共衛生法治保障,改革完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體系,健全重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健全統一的應急物資保障體系,提高應對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要著力完善城市治理體系。另一方面,要落實落細國家出台的一系列支持政策,有針對性地開展援企、穩崗、擴就業等工作,強化“六穩”舉措,統籌抓好春耕生產、農民就業增收等工作,堅決抓好脫貧攻堅各項任務,有序恢復生產生活秩序。要危中尋機、化危為機,把這次疫情防控中暴露出來的短板和弱項加快補起來,把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業態新模式加快壯大起來,加大公共衛生服務、應急物資保障等領域投入,加快數字經濟、生物醫藥、醫療器械、生命健康等產業發展,促進中國經濟行穩致遠。
本文發表於《紫荊》雜誌2020年5月號
紫荊專稿|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