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舉辦“香港國安法”座談會 支持國安立法保香港穩定
6月18日至20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對《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草案)》進行了審議,邁出了建立健全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的重要一步。
6月22日下午,香港紫荊雜誌社舉辦“香港國安法對維護國家安全和‘一國兩制’的重要意義”的主題座談會,與會嘉賓踴躍發言、獻計獻策。


此次座談會由紫荊雜誌社社長、紫荊研究院執行院長楊勇主持。全國政協委員、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總裁張志剛,全國政協委員、香港中文大學當代中國文化研究中心榮譽研究員凌友詩,香港立法會議員葛珮帆,中銀香港首席經濟學家鄂志寰,紫荊雜誌社副總編輯、紫荊研究院副院長刀書林,以及紫荊雜誌社編輯部副主任、《紫荊論壇》執行主編黎知明也參加了本次座談會。

全國政協委員、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總裁張志剛表示,在五月底和六月中,香港一國兩制研究中心兩次就港區國安法立法進行了客觀、中立的全港性民調。民調顯示74%的香港市民認為“香港有責任維護國家安全”,58%的市民認為“香港在維護國家安全方面有漏洞”,53.4%的市民認為“香港需要立法禁止分裂國家、顛覆國家政權、恐怖活動,以及外國勢力干預香港事務”,58.1%的市民認為香港國安法不會影響到自己,此外69.6%的人不認同“用激進手法反對國安法”。
收到的民調結果基本反映了香港社會民情民意,張志剛表示,“從是次民調結果看,港人雖仍有顧慮,但心理上較趨向客觀平靜了。”他表示,香港社會曾一度盛傳如“大陸法官來審國安案件”、“內地的執法人員配槍”等消息,草案說明公布後,擔憂明顯減少了。

全國政協委員凌友詩認為,要讓香港的民眾知道全國人民的意志和關心,“香港國安法是全國性法律,宣傳時不能只講港人的關切、感受,也要講全國人民的意志。”
凌友詩建議,香港特區維護國家安全委員會的成員可增加香港廉政公署的專員和稅務局局長。凌友詩解釋說,廉政公署有一個防止賄賂條例,稅務局有個稅務條例,這兩個條例都和金錢調查有關,查的範圍還廣,甚至比警察的商業罪案調查科的權力還大。在香港本地的法律中有關國家安全的法律內容,要把防止賄賂條例和稅務條例都納進去,相關的主管部門廉政公署和稅務局局長也應該參與進來,共同完善香港的國安機制。

香港立法會議員葛珮帆表示,過去一段時間,香港面臨黑暴的困擾、外國勢力的干預,“處於挨打的狀態,完全沒有還擊之力”,這種現狀令很多香港市民心灰意冷,有的人準備移民,有的人準備將孩子送往深圳寄讀。香港國安立法的消息傳出後,大家覺得香港又有希望了。現在他們放慢了在深圳找學校的步伐,好多工商專業界的朋友,也都放棄了移民的想法。葛珮帆表示,“自從有了香港國安法,香港的官員都比以前更加積極有為”,香港教育局現在開始想要“撥亂反正”,進行了一些行動。
去年以來,連續的動蕩局面,已對香港經濟造成了巨大的打擊,香港最新失業率升至5.9%,達十五年來最高。葛珮帆表示,最近是一段很艱難的日子,香港面臨全球性的經濟衰退,疫情並不會這麼快完結。她希望香港國安法儘快敲定,這樣香港社會就會穩定下來,當投資要找地方避險的時候,香港會是其中一個最好的避險地方,“最好中國內地在美國上市的企業都回到香港上市,顯而易見香港在這方面是有優勢的。”

中銀香港首席經濟學家鄂志寰表示,“香港金融界非常歡迎國安法。”這是香港政治和社會生活的一件重大事件,必然對香港經濟金融帶來一些深遠的影響。鄂志寰認為,港區國安法不會影響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從長期來看是一件好事。國安法律框架有效落實之後,將為香港的經濟金融奠定了一個穩健的社會基礎。她表示,“穩定的、可預期的法律環境對金融市場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
對如何促進香港經濟的長遠發展,鄂志寰提出兩點建議:第一是從國家層面協助香港進一步提升對外的經濟、貿易、金融的聯繫。現在香港與“東盟”簽署了自由貿易協定,“建議推動香港與東盟、歐盟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貿聯繫”,為香港打開更大的發展和合作空間。第二是 “併船出海”。把粵港澳大灣區作為堅強的後盾,香港充分對接大灣區的先進產業、重要的企業和科技的實力,組成“聯合艦隊”。一方面提升香港經濟的抗衝擊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利於香港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並在國家經濟發展和改革開放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記者:莫潔瑩、李博揚、林知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