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專稿】建制派的歷史使命:扭轉“四六結構”
文 | 香港 劉瀾昌
打好社會政治基礎是千秋萬代的工作
習近平主席在澳門回歸20周年慶典上的講話,總結了澳門“一國兩制”成功實踐的4點重要經驗。第一,始終堅定“一國兩制”制度自信。第二,始終準確把握“一國兩制”正確方向。第三,始終強化“一國兩制”使命擔當。第四,始終築牢“一國兩制”社會政治基礎。習近平主席藉澳門回歸20周年,首次明確提出“一國兩制”的社會政治基礎的概念和課題,要求始終築牢這一社會政治基礎。筆者認為,對於“一國兩制”的偉大事業,牢牢打好社會政治基礎是一項關乎千秋萬代的工作,也是香港“一國兩制”重回正軌的根基,是必不可少的持續工程。這需要香港建制派每一個成員,包括立法會議員,各政團的領袖和成員,各個工會組織、各愛國愛港社團的成員,團結一致,樹立信心,深入耕耘,一個一個市民去爭取,一個一個青少年去關心、培養和教導。堅冰必會融化,曙光就在眼前,所謂的“四六結構”一定會改變。試想一下,如果建制陣營埋頭苦幹了23年,一年增加己方陣營一個百分點,如今也就積沙成塔,增加了23個百分點,哪還有什麼“四六比”?!
筆者感到,建制陣營中不少人還有“四六比”的心魔,總覺得相當多市民尤其是年輕人受到形形色色的“反中亂港”“反政府反警察”等錯誤思潮影響,而且相當頑固,短期內要轉化並不容易。甚至還對去年區議會選舉失利“心有餘悸”。的確,做人的工作是最難的工作。但是,建制派壯大自己的陣營並使之成為多數,是“兜不過去的關口”,香港建制派一日不成為多數,香港政治生態和民主政治就一日不能走上坦途。故此,必然要從踐行“一國兩制”歷史使命的高度,去看待和開展香港人心轉化和政治勢力轉變工程。
人間正道是滄桑,邪始終不能壓正。事實上,儘管去年區選失利,建制派取得118萬票,反對派得票164萬,仍是“四六之比”。但是,建制陣營的得票則大幅增加了百分之五十。去年“黑暴”橫行,“港獨”猖獗,美台勢力跳到台前直接插手,建制派連正常的選舉宣傳都無法進行,甚至民建聯、工聯會的辦事處被砸被燒,選舉在極度不公平的氛圍下依然進行,但是建制陣營的基本盤還有增加,說明建制陣營有重新出發的堅實民意基礎。
筆者計算,工聯會現有超過200個屬會和61個贊助會,會員號稱40萬僱員會員;新界社團聯會現有近400個屬會、會員人數逾25萬人,社團義工1.5萬人;此外,香港建制派同鄉會社團,有廣東社總、福建、廣西、江蘇、浙江、江西、湖北、北京和山東等總會,社團總數在千個以上,會員在冊人數和影響鄉親超過300萬以上。這些數字自然會有重複,但是即使打五折,也超過區選反對派得票164萬;如果自己和自己比,也可以看出,建制派的票源還有大幅增加的空間。
更重要的是人心工程
擴大“一國兩制”的社會政治基礎,不單是以選票論輸贏,更重要的是人心工程,要使到越來越多的市民通過回歸23年的正反事例認識到“一國兩制”是自己福祉所在,並且認識到“一國兩制”來之不易,是國家和領導國家的中國共產黨從維護國家主權和根本利益以及充分照顧香港安定繁榮和各個階層的切身利益深思熟慮的制度性安排。國家和領導國家的中國共產黨是為港人謀利益的,而反對派尤其是質變為“攬炒派”之後,純屬“有破壞沒建設”,其在背後主子的操控下走到毀港的絕路。黎智英、黃之鋒、郭榮鏗之流,竟然去要求美國制裁香港。對比之下,有助受矇騙的港人反省。
重要的是,香港國安法一錘定音,立竿見影,使香港的形勢迅速改變。無論從“止暴制亂”恢復正常的社會秩序,還是粉碎內外敵對勢力將香港變為“顏色革命”的基地來看,香港國安法實施一個多月初見成效,“妖魔鬼怪”逃的逃躲的躲。固然,敵對勢力不甘失敗,鬥爭沒有窮期,但是形勢已經轉變。有人說,香港國安法會激起反對派人士反彈,自然不甘心、不服輸的頑固分子依然存在,但是,邪始終不能壓正,被錯誤思潮裹挾的一般市民尤其是善於吸收資訊的年輕學子,會從真善美和假醜惡對比中自我清醒、“洗腦更新”,為人心工程大大增加了轉變基因。
大勢有利增強建制陣營信心
要有“揼石仔”的精神
(作者係香港著名時評員)
本文發表於《紫荊》雜誌2020年8月號
紫荊專稿|轉載請註明出處
責編:莫潔瑩、李博揚
編輯:賀子琪、邸 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