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今日(20日)新增18宗確診個案,其中1宗輸入個案,17宗為本地感染病例,再多2名印傭確診,有5宗源頭不明。另有20宗以內初步確診個案,今日是自7月8日以來最低新增數字。
特區政府強烈譴責美國單方面決定終止雙邊協議,認為美方行動是以香港作為棋子,在中美關係中製造麻煩。

張竹君指,確診數字較少,可能因昨日打風,部分樣本收集中心關閉,較少人交樣本有關
香港第三波疫情爆發以來,失業率呈現“九連升”之勢。特區政府統計處昨(19日)公布,5月至7月零售、住宿及膳食服務3個與消費及旅遊相關行業的合計失業率升至10.8%,為SARS後高位。不少打工仔被迫放“無薪假”收入大減,就業市場不樂觀。
據特區政府昨日公布數據顯示,5月至7月經季節性調整的失業率為6.1%,比4月至6月下跌0.1%。失業人數增加約1,800人,多達24.2萬人。同期就業不足率亦由3.7%跌至3.5%。
戲院等指定場所於7月15日起停業,而這次停業令至今已逾一個月
自5月底起,銅鑼灣時代廣場及九龍灣淘大兩間UA戲院,多次被物業代理公司追討租金。當中,時代廣場UA上周被追討逾191萬元,而淘大UA在四個月內被入稟六次,其中五次各涉款137萬元。
百老匯The One戲院,以及MCL康怡戲院今年7月亦被業主追租;前者涉兩個月租金逾164萬元,後者更於同日兩度被入稟追租,各涉逾161萬元。
戲院商會曾於同月30日登報,向全港戲院業主發公開信,指多月的新冠肺炎疫情重創戲院業,票房收入較往年同期下跌近九成,在停業令下更是“零收入”,呼籲業主取消底租,模式改為按營業額收取租金,與戲院業共渡時艱。
不少能撐到現在的藥房,都會在門口擺放著10元、15元、20元的特賣貨架👇


還有些準備結業的,更開出200元奶粉賣50元的低價👇

店員表示,從早上開店到中午,只有那麼幾個人光顧,這大半年的疫情簡直就是“藥房末日”,現在旺角的空鋪越來越多,要是被辭推也不知何去何從。

而因近日疫情爆發,九月返學再度無期。汽車交通運輸業總工會非專利巴士分會主任譚偉照表示,希望特區政府加碼扶助校巴服務業,又指若九月無法全面復課,至少有100間校巴公司將會倒閉。
其中,餐飲服務活動業的失業率為14.6%,依然貼近SARS後的高位。建造業的失業率微升至11.3%,為全球金融危機後的高位。
香港5月至7月失業率為6.1%,平均每16人就有1人失業!
疫情下首當其衝的航空業,有傳聞指國泰有意裁員,削減各部門三分之一人手,以年資少於3年、或3年內退休的員工較大機會被裁。

機場空運員工協會理事長方廷浩表示,對裁員傳言略有所聞,“航空公司營運得好辛苦,國泰每個月十幾億元咁‘燒’。”
但他預料,未來一兩個月都不會有“大動作”,“因為特區政府早前向國泰注資300億元,加上國泰為第四批獲保就業計劃的僱主,都有助保住國泰。”

酒店裁高薪僱員聘新人另外,早前有部分獲“保就業”計劃資助的酒店,被指裁減薪金高、年資長的僱員,再聘請薪金較低的新員工。

酒店及餐飲從業員協會秘書長葉柳青昨日接受訪問時指出,“保就業”計劃只限承諾受僱人數,沒有限制僱主一定要聘用原有的僱員,以致部分僱主“換馬”,甚至聘請散工頂替,以節省開支。
有業界人士表示,“保就業”計劃下,出現大量僱員被迫放無薪假,有從業員正常上班但薪金減半,或是企業(酒店)領取了相關資助,但仍裁員及要員工無薪假,甚至預支員工未來數年的有薪年假。對此,特區政府昨日針對“無薪假”做出了回應👇👇

特區政府:雇主不可既領保就業補貼又變相放無薪假
目前,在零收入階段,特區政府的支援成為業界的“稻草”之一。此前特區政府推出了第二期“保就業”計劃。汽車交通運輸業總工會非專利巴士分會主任指,其公司於第一期“保就業”計劃推出翌日便為25名僱員提交申請表。


經濟蕭條下令各行各業受挫。有團體調查發現超過六成受訪者每日處於焦慮狀態,超過五成人出現抑鬱狀況,更有八成受訪者表示受失眠困擾。調查亦發現,六成受訪者會因停薪留職的安排及失業問題,處於嚴重至中等廣泛性焦慮的狀態,需諮詢精神科醫生評估。

經濟問題令受訪者情緒受困擾:“一星期冇瞓(睡不著)瘦咗十斤”
大部分受訪者的焦慮感源於擔心收入難以維持基本生活開支、交不到租金及擔心日後難以找到相同性質的工作;大部分受訪者亦提到現時的積蓄僅足夠支撐1個月至3個月的開資,難以渡過整個疫情。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已於18日出席行政會議前會見媒體,宣布將推出第三輪防疫抗疫基金,早前已邀請政務司司長和財政司司長共同策劃,未來日子會多聆聽各界的意見。
工聯會促推失業津貼
青年民建聯總監顏汶羽亦要求特區政府參考SARS後的支援措施,重推大學生就業培訓計劃,並以合約形式聘用本地青年,以及將持續進修基金加碼至3萬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