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快訊 楊全盛:解決青年人國民身份認同的問題才是香港長治久安之道 2020 年 8 月 18 日 文|香港青年聯會主席 楊全盛 不經不覺我已在香港青年聯會當了一年的主席,亦親眼見證了在香港史上對青年人轉變及衝擊最大的一年。我參加了青聯十四年,看到了多年香港青年工作的發展。由最初的走馬看花式回內地交流,慢慢加入了更有深度的內地實習工作,由最初的關注就業,到近年的創新創業,青聯亦因應社會轉變而加強相關工作。本來我們很多人都對這些工作而得到滿足感,但自上年的“修例風波”,演變成街頭暴力衝擊,然後見到一幕幕沒想過會在香港見到的畫面後,我不禁再問自己,我們真的了解青年人所需了嗎? 荒唐的事真有很多,我見過有些青年朋友,可以在一個月之間將一些和他青梅竹馬的好朋友,只因對方屬紀律部隊的職業或政見不同而一夜“變成狗”,更甚者還要咀咒對方全家。由一個知法守禮的人,化身成專門起底並攻擊他人的惡棍。由本來一個熱心社會公益,變成上街破壞的青年。這種影帝都自嘆不如的變臉並不是單一例子,我相信,我們二十年來的青年工作實在是出了問題,因為我們從來沒有指向問題的根本。 我自己本身專業是軟件工程設計,當我們見到電腦系統有問題時最忌便是頭痛醫頭,而沒有尋找問題的核心。在這一連串的社會運動中,有人認為是特區政府的粗暴修例、工作不足、宣傳工作不到位、最初止暴制亂不夠果斷云云。但我認為這都只是問題表徵,我敢相信即使沒有“修例風波”,仍會有不同的導火線去點燃這問題。特別是在現今這種複雜的國際形勢,肯定有不同外國勢力在火中取栗,用盡各種方法去挑撥香港以至內地的內部矛盾,從而去爭取自身利益。 歸根結底,香港長大的青年人其實缺乏國民身份認同,而成長過程中的教育收到的往往亦都只是片面資訊,缺乏多角度思考的機會,慢慢變成人云亦云的一群。我們甚至見到在中學中會有一小部份學生會高舉分裂自己國家,高舉所謂“港獨”、“革命”的旗幟,這在任何一個國家都是匪夷所思的事。最令我不解的是,這世上所有的“革命”最終目的都是換來更好的生活,但我們在這“革命”中最後能得到什麼好處? 香港國安法不會是最後一招,但肯定是現在最有快解決問題的一招。但如要真正從根本去解決問題,我認為解決青年人國民身份認同的問題,這才是長治久安之道。而要去處理這問題,我相信必須要有科學化的方法去處理。 一個青年人的成長其實分幾個階段,第一個十年最受父母影響,第二個十年是學校及老師,最後便是各種媒體和社會各種組織和氣氛。這在一代的年輕的父母大多是回歸前出生,其實大部分自己對國民身份認同亦十分薄弱。他們只知道“一國兩制”的好處,但並不了解當中的承擔和責任。我父親是一個在內地的潮州人,我尤記得他從我自小已不斷提到要飲水思源,有能力時要回家鄉建設。我想現今的父母又有多少人會再這樣教育子女? 至於學校及老師的問題,我想在香港社會都有非常多的討論,但一直都沒有有效的動作去解決問題。一方面以前大家覺得沒有這個逼切性,另外亦覺得對於這個從殖民地時代繼承下來的教育制度有無從下手的感覺。但在香港國安法已通過的背景下,我認為有關方面亦要有擔當,要敢於去將當中的害群之馬移除。要由內到外去將問題疏理解決,否則我們只會一代一代的教育出對國家沒有認同感的學生。 希望大家能一起合作,抓緊香港國安法實施的機遇,攜手為香港青年工作繼續努力! 編輯:李博揚 記得“分享“ “點讚” “在看”三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