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政府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今日(24日)公布,香港新增7宗確診個案。
近日因歐洲疫情惡化,特區政府決定由10月1日起,把英國列入高風險地區,即由英國抵港人士須持有新冠肺炎陰性證明,以及在預定的酒店須接受14日的隔離。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今日公布,香港新增7宗新型冠狀病毒確診個案,其中3宗為本地個案,且與之前個案有流行病學關連,涉及1男2女,年齡介乎44至52歲。
其餘4宗為輸入個案,有1宗來自英國。另外3名來自菲律賓,至今累計病例達5057宗。
香港新冠疫情放緩,但境外輸入病例持續。近日,歐洲疫情反覆,英國、法國等國家爆發第二波疫情。根據衞生防護中心資料,英國在過去14天新增5.4萬宗個案,而法國和西班牙分別新增13萬及15萬宗。

據過去一月新增病例數據,境外輸入共有131宗,來自25個國家。最多個案來自印度及菲律賓,英國有7宗排第四,早前卻未被納入高風險地區,來港者毋須提交新冠病毒陰性報告就可上機。
特區政府今日(24日)公布,會就《預防及控制疾病(規管跨境交通工具及到港者)規例》(第599H章)的最新指明刊憲,以更有效應對疫情。
特區政府考慮到最新的公共衞生風險評估,將英國加入極高風險指明地區,生效日期為10月1日,有效直至另行通知。
根據有關規例,從英國抵港人士,或抵港前14日曾在英國停留人士,需在登機前,提供一份72小時內有效的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陰性證明,以及在本港預訂不少於14日的酒店證明。
食物及衞生局發言人表示,全球疫情目前越趨嚴峻,在過去一星期(9月14日至20日),全球新增大約200萬宗感染個案,數字較上一星期上升了6%,為疫情開始以來最高的單周數字。鑑於全球疫情發展,香港的入境防控措施不能鬆懈。
現時根據有關規例,較早已刊憲指明有關措施適用於10個指明地區,包括孟加拉、埃塞俄比亞、印度、印尼、哈薩克斯坦、尼泊爾、巴基斯坦、菲律賓、南非及美國。
中文大學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均認為,特區政府應該同時把法國及西班牙列為高風險地區,因為兩地近日的確診數字比英國更多。
梁子超解釋,法國及西班牙疫情更為嚴峻,只是香港較多人往來英國,在英留學生更多,理解政府先把英國納入名單,“但歐洲疫情惡化,名單應該包括法國、西班牙。”
他指出,因應歐洲早前放寬防疫限制、社交距離等措施,疫情會出現反彈,加上學生開學、重新開始社交活動,社區傳播會增多,料未來歐洲其他地區都會出現爆發。
他又指,這些地點是熱門轉機地點,政府需要留意轉機人士也可能把病毒帶到香港。
另一方面,若有旅客從英國來港,但僅於香港轉機、未有入境,現行政策下不會接受多次病毒測試。
但梁子超認為這些人仍有一定風險,或會在航班或機場傳染到機埸員工、其他旅客,從而把病毒帶入香港,建議政府考慮是否為在香港轉機者都做檢測,減低交叉感染風險。
現時高風險地區人士來港前需於17間酒店中先預訂房間,梁子超認為,這些酒店同時會接待其他旅客,仍可能造成交叉感染,建議政府設定點檢疫酒店。
食物及衞生局前局長高永文認為,在特區政府限制社交距離措施下,香港第三波疫情逐漸受控,對於入境措施,當然是越早擴大高風險地區名單越好。
高永文又指,政府在限制食肆每枱人數上採取謹慎態度,連同限聚令都要小心評估。
他認為,如果連續多日至一星期沒有本地確診個案,會是較好的放寬防疫措施基礎。但市民可能會因壓抑太長時間,社交活動在措施放寬初期增多,或引起疫情反彈,市民亦要有心理準備。
點擊“閱讀原文”下載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