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冠肺炎疫情放緩,特區政府逐步放寬限聚令等防疫抗疫措施,今日(8日)宣布,放寬部份防疫措施。
香港今日增6宗確診病例,今早一名九旬長者病逝,累計99人染疫死亡。
特區政府今日(8日)宣布,放寬部份防疫措施,包括限聚令及食肆每枱人數上限,由2人放寬至4人,遊戲機中心及運動場等可重開。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表示,特區政府會按照疫情最新發展,會分階段放寬社交距離措施,期望放寬社交距離及重啟經濟商貿活動。
她指,政府考慮到疫情持續放緩,決定把599F的處所,包括食肆放寬可同在一桌的要求至4人,其他要求不變。
陳肇始指,在上階段未能重開的體育處所都會重開,以保障身心健康,強健體魄,重開娛樂場所包括遊戲機中心、遊樂場所包括表演場所、 公眾娛樂場所、麻雀天九耍樂及運動場所,9月11日開始生效。
特區政府放寬防疫措施(圖:點新聞)
至於公眾場所口罩令,即任何人在公共交通上須配戴口罩,有效期為期7天,至下周四(17日)。
陳肇始續指,在疫情新常態下巿民要逐步恢復生活,強調第三波疫情至今兩個月但仍未完結,由9月7日開始,每日都有經普及檢測計劃找出確診個案。
她表示,找出確診個案及其緊密接觸者至關重要,確診病患由22歲至92歲不等,反映檢測計劃有助找出隱形傳播鏈。
陳肇始說,截至今日中午,已有121.1萬人透過網上預約檢測,計劃開始以來123.5萬人登記檢測並已進行採樣。截至今日中午12時,已有逾93萬個檢測結果上載。
她呼籲,巿民應把握機會去做檢測,而且要繼續做好個人防疫措施,對未來放寬社交防疫措施至關重要。
衞生防護中心公布,今日新增6宗新冠肺炎確診個案,其中3宗屬本地感染個案,包括大圍交通城再多一宗確診。另外,有少過10宗初步感染個案。
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稱,3宗本地感染個案中,有2宗與之前個案有關。
其中一宗感染源頭未明個案,該病患是參加普及社區檢測計劃被發現感染。
至於3宗輸入個案,包括1名烏克蘭海員、兩名菲律賓來港人士。
香港新冠肺炎持續,至今累計死亡數目即將破百,大部分為長者或長期病患人士。
香港民間智庫香江智匯會長、周伯展醫生表示,本地死亡率遠較其他先進國家及地區低,“成績可以話係相當唔錯”(成績可以說是相當不錯)。他認為,特區政府、醫護人員及整體市民抗疫工作配合良好。
周伯展表示,香港人口比任何一個國家或地區密集,但至今的死亡人數及感染個案規模仍在一定範圍內,證明政府連月來所實施的抗疫措施,以及各界所配合的工作良好。他又特別讚揚,醫護人員在這段時間所付出的辛勞,值得所有人尊敬。
提到普及檢測成效,周伯展則強調,現時確診個案中有40%均屬於源頭不明感染個案,故認為只有參與檢測方可切斷社區內的隱形傳播鏈。
他批評,反對派的抺黑荒謬而不實,因現時檢測是採取病毒RNA(核糖核酸),而非傳言所指的DNA,“兩個根本完全不同的採樣”。
周伯展呼籲,各位市民應積極參與普及檢測,“為己為人,參與檢測”、“多一個市民檢測,少一個漏洞風險”,且重申自己亦已一早參與計劃。再者,他指出,市民仍然要遵守防疫措施,例如保持社交距離、戴口罩、勤洗手、無必要便不要出街等。
香港醫務委員會執照醫生協會副會長唐繼昇今日表示,第三波疫情中的感染個案中,大多未能找出感染源頭,惟至今死亡率仍然相對其他國家非常低,證明政府抗疫工作有效。
唐繼昇表示,本港疫情至今,曾經歷過第一波及第二波疫情,當中絕大部分涉及群組感染或輸入個案,故能夠找到病毒源頭及傳播鏈,但第三波疫情感染源頭不明個案大增,各界別抗疫工作難度大增。
唐繼昇補充,但至今本港死亡數字相對其他國家例如美國、新加坡可算是非常少,這亦明顯反映政府所推出的抗疫措施,例如禁堂、限聚令等有效,成功減低病毒繼續在社區傳播。
就近日確診個案回落,唐繼昇則強調,市民至今仍然未能夠鬆懈,需要積極參與普及檢測,讓社會盡快恢復過來,他說,“檢測就好似出門戴口罩一樣重要”。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今日(8日)指,就港人重啟出遊,特區政府已先後接觸多個國家,商討落實“旅遊氣泡”,當中有5、6個國家表示有興趣,包括泰國及日本等港人熱愛的旅遊熱點。
邱騰華表示,恢復與特定國家的出行將取決於3個因素:
首先雙方能夠確定的病毒檢測;其二,雙方都同意的限制;第三是雙方的疫情情況,若有任何改變,安排都會隨之改變。商經局會繼續爭取早日恢復出行。
邱騰華重申,現階段能否恢復出遊取決於出遊前的健康檢測,因此會循“出遊前檢測、抵埠後復驗”推進,爭取減低感染風險。他舉例指,“健康碼”也可能可以發揮到一定作用。
邱騰華說,旅遊氣泡的概念是建基於兩個地方的疫情必定要是對等、相近。另外,出行人士病毒檢測要複檢,政府正思考是旅遊氣泡初期會否實施限額制等相關措施。
他續指,目前難主觀地交代最早恢復出行的日子或時間表,重申一旦情況許可會爭取早日重啟。
編輯:邸倩